最近十年,我从京城驾车回张家口,路过居庸关不下五十次,但从来没有想过,将车停泊在京藏高速东侧的居庸关停车场,去居庸关长城景区转转,登一登居庸关两侧那蜿蜒起伏的长城,其原因非常简单,因我的体重严重超标,望着居庸关东西两侧的高峰峻岭,我实在没有一步步攀登上去的勇气。

今年九月,我回张家口休假,一时兴起,陆陆续续登上了张家口的赐儿山、西太平山和水母宫北面的卧云山。这样,我对自己的腿力、体力和耐力有了了解,登山的信心顿时倍增。

过完国庆节,我和妻子念叨了多次,打算山上一有了红叶,就去居庸关登登长城。

十月下旬的一天上午,天气晴好,风也不大,我和妻子来到了居庸关长城景区。

居庸关长城景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的关沟内。

关沟,东南自昌平区的南口镇,西北至延庆县的八达岭,是一条长度约20公里的深山峡谷,是太行山与燕山两大山脉的分界线。

关沟因居庸关得名,自古以来就是北京与蒙古高原往来的咽喉要道,兵家必争之地。

传说秦始皇统治时期,官府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迁徙到此,居住下来,修筑长城。后人,据“徙居庸徒”之意,特给此地取名“居庸关”。

居庸关东面的大山叫翠屏山,西面的叫金柜山。京藏高速公路、京藏高速辅路(即216省道)、京包铁路从景区内通过。

我和妻子看了看景区的全景图,望了望景区东西两侧那连绵起伏的山峦、那气势恢宏的南关城楼、那蜿蜒曲折的长城和易守难攻的敌楼,经过简短的商量,我们决定沿着西线去攀登金柜山上的长城。

登金柜山山上山下长城,拍居庸关关内关外秋景(上)

△ 居庸关长城景区全景图

我拿出相机,先拍了一张水门和其上部的闸楼。

登金柜山山上山下长城,拍居庸关关内关外秋景(上)

△ 水门和闸楼

水门和闸楼建在南关城楼的东侧,翠屏山西麓,长城与河道的交叉处。

水门为双孔圆拱形,闸楼内设有水闸,用于控制水量。

闸楼为单檐歇山顶建筑,南面开有门和窗,东西两面仅开窗户。

经过安检,我们进入了景区。接着,攀登了数十级陡峭的灰砖台阶,来到了六号敌楼和水门闸楼之间的平台上。

登金柜山山上山下长城,拍居庸关关内关外秋景(上)

△ 六号敌楼

这是六号敌楼的东侧。六号敌楼下部为条石基础,上部用青砖砌成,分上下两层,上层东侧开有三个拱券式射击洞,下层东侧开有一个拱券形门洞,供人员出入。

登金柜山山上山下长城,拍居庸关关内关外秋景(上)

△ 京藏高速公路北京往张家口方向

这是我站在六号敌楼和水门闸楼之间的平台上向北拍摄的照片。照片中间是京藏高速公路北京往张家口方向。它从我站立的平台下面穿过。

登金柜山山上山下长城,拍居庸关关内关外秋景(上)

△ 吕祖庙

照片的中间是东山上的吕祖庙,左上角是东山上的三号敌楼,右下角是长短亭中最北边的一个亭子。

吕祖庙坐东朝西,仅有一间庙宇,始建年代不详。

吕祖庙为歇山顶,上覆黑色琉璃瓦,黄剪边。庙内供奉着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其身边为桃树精和柳树精。

登金柜山山上山下长城,拍居庸关关内关外秋景(上)

△ 吕祖庙和长短亭

长短亭由三个用廊道连接起来的亭子组成,中间的亭子要大一些,两端的两个亭子大小一致。三个亭子均为重檐六角攒尖顶,上覆绿色琉璃瓦,黄剪边。

古代,守护居庸关的将士们出征前,都要在长短亭下饮尽壮行酒,并留下遗书, 以防不测。长短亭的名字就意味着“人生无常,有长有短”。

登金柜山山上山下长城,拍居庸关关内关外秋景(上)

△ 六号登城楼东侧

这是六号登城楼东侧,台阶非常陡,我中间休息了一阵儿,才爬了上去。

登金柜山山上山下长城,拍居庸关关内关外秋景(上)

△ 从六号登城楼东侧往东拍的照片

登金柜山山上山下长城,拍居庸关关内关外秋景(上)

△ 南关城楼

我们从六号登城楼登上了南关城楼。

南关城楼总高31.8米,下部的砖石台基高10米,中间开有拱券式门洞;上部的城楼为两层三重檐砖木结构,歇山式屋顶,上覆黑色琉璃瓦绿剪边,有五个脊兽。城楼南北两侧第二层屋檐下方正中悬挂着白底黑字巨匾,上书“天下第一雄关”。

登金柜山山上山下长城,拍居庸关关内关外秋景(上)

△ 南关瓮城上的好汉碑

南关城楼南侧建有马蹄形的瓮城。瓮城城墙上设有炮台、明代古灯和好汉碑。好汉碑的黑底上刻有金字“不到长城非好汉”,系毛主席的诗句。瓮城的南墙有垛口,北墙低矮无垛口,为女儿墙。瓮城内有一座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的关王庙,用以护佑关城。

登金柜山山上山下长城,拍居庸关关内关外秋景(上)

△ 南关城楼西侧的闸楼

在南关城楼的西侧,建有一座闸楼,其下部的拱券式门洞是瓮城的城门,可以通往关城南面的大道。闸楼有两层,上层安有隔扇门,下层开有四个射击洞。闸楼为歇山顶,上覆黑色琉璃瓦绿剪边。

登金柜山山上山下长城,拍居庸关关内关外秋景(上)

△ 南关瓮城、闸楼和角楼

照片中的弧形墙为南关瓮城的女儿墙,最右边的为闸楼,闸楼左侧是角楼。

闸楼南侧上层开有两个射击洞,下层开有矩形门。

登金柜山山上山下长城,拍居庸关关内关外秋景(上)

△ 南关瓮城、闸楼和角楼

登金柜山山上山下长城,拍居庸关关内关外秋景(上)

△ 烽火台和马神庙

这是南关城楼南部西山坡上的烽火台和马神庙。马神庙用以护佑战马平安无恙,从而保证军队作战胜利。

登金柜山山上山下长城,拍居庸关关内关外秋景(上)

△ 再来一张烽火台

登金柜山山上山下长城,拍居庸关关内关外秋景(上)

△ 烽火台、七号敌楼

登金柜山山上山下长城,拍居庸关关内关外秋景(上)

七号敌楼及其上面的各种建构筑物

从七号敌楼开始,由东往西,除了长城的墙体,其它的建构筑物依次是:七号平台、八号敌楼、九号敌楼、西山箭楼、十号敌楼、西山二号铺房、十一号敌楼和十二号敌楼。十二号敌楼是西山上最高的敌楼。

登金柜山山上山下长城,拍居庸关关内关外秋景(上)

△ 国计坊、云台

这是站在南关城楼的台基上向北拍摄的国计坊和云台。

国计坊位于南关城楼正北侧,是一座三间四柱七楼牌楼,其以雕刻精美的须弥座和石柱为基,以绿色琉璃瓦作顶,有巍巍不倒之势,寓意着“国之大计”。

国计坊北面的云台,全部用汉白玉大条石砌成,原为元朝末年的过街塔基座,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年),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藏传佛教过街塔。

云台上面原有三座喇嘛白塔,元末明初三塔被毁,明正统年间又在云台上面建泰安寺佛殿,清康熙时佛殿又毁于火灾,现佛殿柱础依然存在。

云台的半六角形券门结构,现在已非常罕见。

云台券门上和券洞内布满了精美绝伦的浮雕石刻,是极其珍贵的元代雕刻精品,其集宗教、雕刻、历史、语言文字等诸多文化价值于一身,堪称国之瑰宝。

登金柜山山上山下长城,拍居庸关关内关外秋景(上)

△ 云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