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

商族是商朝的祖先,傳說爲帝嚳的後裔,居黃河下游,有着悠久的歷史。 舜時,商部落出了一位傑出的軍事首領契。後來商人把他稱作“玄王”,作爲始祖,並編出了“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的頌歌來讚美他。

蘭尼斯特--有債必償

商部落的社會發展情況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夏代時間範圍內的先商文化先公時代。這是一個遊牧流動時期。第二階段,是以鄭州二里崗商文化爲代表的商代前期。第三階段,是以安陽殷墟文化爲代表的商代後期。這時,方國聯盟發展到十分成熟的階段,商部落居於中商大邑商之內,成了方國聯盟的真正共主。

二、商人

商人是指以一定的自身或社會有形資源或無形資源爲工具獲取利潤並負有一定社會責任的人,或者是指以自己名義實施商業行爲並以此爲事業的人。

中國歷史上雖然長期處於落後的農業社會,比西方國家進入商業社會晚了數個世紀,但中國商業其實早在奴隸制時期的商代和西周就已經產生,夏以後的商朝,逐漸建立了奴隸制國家。

米國大商人--本傑明·富蘭克林

隨着生產力不斷提高,商朝的商業貿易也得到發展並出現了水陸運輸行業化和專門從事商品交換的人,在商朝繁盛時期,一部分商朝人經常到周邊民族地區開展農貿產品互換方式,公元前16世紀時,商朝在一個叫亳的地方(今天的河南商丘北)建都,後又遷往殷地,即今天的河南安陽小屯村,史稱殷商。後來,武王伐紂,商朝滅亡,商朝人以國爲姓,即今日商姓的由來,商朝王族被封於宋國,商民善於經商,周初將這些生意人通稱爲商人,雖然後來隨着歷史的發展,生意人已不再以商朝人爲主體,但人們卻習慣仍把商人作爲生意人的通稱。東周時代著名商人如范蠡。

三、無尖不商

無尖不商也叫作“無商不尖”,出典爲舊時買米以升斗作量器,故有“升斗小民”之說。

賣家在量米時會以一把紅木戒尺之類削平升斗內隆起的米,以保證分量準足。銀貨兩訖成交之後,商家會另 外在米筐裏氽點米加在米鬥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會鼓成一撮“尖頭”,儘量讓利。量好米再加點添點,已成習俗,即但凡做生意,總給客人一點添頭。這是老派生意人一種生意噱頭,這一小撮“添頭”,很讓客人受用,故有“無商不尖”之說。

財神爺

“無商不尖”還體現在去布莊扯布,“足尺放三”、“加三放尺”;拷油拷酒都有點添頭;十里洋場的上海,在王家沙喫小籠饅頭免費送蛋皮絲開洋清湯,“老大昌”稱糖果奉送兩根品牌三色棒頭糖。總之,商家儘量讓利,以博得回頭客,獲得客人的讚許和肯定,這些行爲和做法都可以叫做“無尖不商”。

四、無商不奸

市場經濟初期,市場法制法規不健全不完善,加上不法商人爲暴利所驅,出現很多僞劣產品,消費者就大罵奸商;在現在的經濟制度下,許多合法商人仍然可鑽一些法律的漏洞以牟取暴利,這時旁觀者也會說奸商;在正常的經濟行爲中,商人也會想很多辦法賺取最大的利潤,其中就必然就會採取很多技巧以減小成本,消費者看在眼裏口中也會說“無奸不商,無商不奸”。

成功商人--馬雲

經濟行爲是生意人牟取合法利潤的正當行爲,利潤是商人的唯一目的,在合法的前提下商人的“奸”其實是一種聰明,但是製造僞劣產品以牟取利益的商人就是真正的奸商了。

注:此文章爲 每日一彈Hot 原創,特此聲明!

圖文整理於網絡,若涉及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