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在家中最印象深刻的場景,就是爸爸無時無刻都在打噴嚏,只要走近家中唯一一張彈簧牀,我和爸爸兩人就會喘到不行,我則是躺在彈簧牀上就會喘。但全家人從未想過,打噴嚏和喘是彈簧牀惹禍,還是一直擠在這張充滿過敏原的彈簧牀上,一直睡到小學。

四處求醫 無助的藥罐子

早期我們家對於氣喘毫無概念,村子裏甚至有人認爲小孩氣喘是被鬼附身,所以帶去驅邪;就算家長知道是氣喘惹禍,但是在我們交通不便利的山區,幾乎沒有治療方法。若見到電線杆、或者有走巷串街的“醫生”,打出“包治氣喘”,老媽第一時間帶着我去大排長龍。

父母爲了要解決我的氣喘,經常帶着我去看病,在那個交通不便的時代,幾乎是下重本爲了解決我的氣喘;爲此姐姐們,時常頗爲不悅,孩子們多,原本都拮据的家庭,更是艱難。當時只要是任何標榜可以治氣喘的方法,我統統都嘗試過,喫藥不間斷,只要發現藥沒效了,媽媽馬上帶我換喫另外一種。

父母帶我去求助的多數都是中醫,但對小孩子來說,中藥味道真的不好聞,讓我至今都還很怕中藥味,若是沒有中藥可以喫,只要不舒服只能喫止痛藥。

從醫契機

有了不斷就診的經驗,我便開始格外關注氣喘。想要解決氣喘的痛苦,這也是深深吸引我從醫這條路。從醫之後,發現氣喘與過敏原有關,於是很認真的瞭解、學習對抗過敏的方法,也連帶影響自己的生活習慣。

注意飲食

家庭遺傳給我的不只有過敏的體質,年紀漸長之後,發現我還有遺傳性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我可能註定一輩子得對抗病魔。現在的飲食:少油、少鹽、少量,除非是特定節慶纔會解放大快朵頤一次。

規律運動有益無害

過去每天都會散步30分鐘,現在太忙了,改爲1星期運動至少2次,家裏有限的陽臺、客廳也備了幾種健身器材,像是腳踏車機、震動機等,若是忙到連1星期2次都撥不出來,就改在家中運動,同樣也是至少運動30分鐘以上。

但要留意的是運動並無法治療氣喘,因運動時呼吸道黏膜水分會大量流失而感到口乾舌燥,此時必須確保呼吸道水氣充足,較不易誘發氣喘,這也是爲什麼游泳被視爲最不易誘發氣喘的運動。

若是其他運動,依身體狀況隨時調整、不超過自己能耐、也不需要過於激烈的競賽運動。

預防過敏,找出來源最重要

許多家長都問我“過敏該怎麼預防?”實際上,過敏最重要的是找出過敏原,並去除環境中的過敏原,最常見的過敏原,以塵蟎爲最常見。

家長能做的至少要改善居家環境,降低塵蟎的量,不使用窗簾、地毯、彈簧牀,降低塵蟎附着的機會。我都睡木板牀,上頭墊着1小塊牀墊而已,並把家中布料都改爲防蟎布料。家中溼度也要隨時注意,最好低於60%以下,減少過敏原孳生。

認識氣喘

氣喘是常見的呼吸道慢性發炎疾病,導致呼吸道上層粘膜腫脹、呼吸道變窄,可能是長期接觸過敏原、空氣污染所致,也與基因有關,父母皆有氣喘,小孩得到氣喘的機率很高,常見症狀爲:呼吸困難、急喘、劇烈咳嗽、喘鳴等,需通過類固醇等藥物控制,減少發作。

若父母雙方都過敏,超過80%的孩子會遺傳過敏;父母一方過敏,超過30%孩子會有過敏。統計全世界遺傳到過敏體質的人約佔30~50%。

過敏、免疫力情況每個人都不同,當孩子遺傳到對特定東西過敏的體質,在成長過程中反覆接觸,就會在體內產生髮炎反應,當體內不斷累積發炎反應,就會產生過敏的臨牀症狀。

判斷孩子是感冒還是過敏?

許多父母常問到,孩子的免疫力到底怎樣纔算正常?大致來說:一年中的生病次數,嬰幼兒6次、幼兒園孩子12次、學齡兒童6次都屬正常範圍。

感冒絕大多數都是病毒感染,若孩子經常反覆生病,就需要到醫院查找原因。

若人體的免疫力正常,感冒通常持續3~5天就會痊癒;若感冒次數頻繁,且每次持續7~10天以上,尤其在早晚特別容易出現咳嗽等症狀,通常就是過敏了!

過敏了怎麼辦?

第一步:找出過敏原、避免與過敏原接觸。

第二步:與醫生配合,使用藥物。

第三步:均衡飲食並適量攝取益生菌、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第四步:運動,最好每天運動三十分鐘,持之以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