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4日晚間,58同城宣佈,與二手車電商平臺優信集團簽訂協議,以1.05億美元收購優信拍業務相關資產。儘管流量不容小覷,但58同城在二手車流通環節和拍賣業務上的發展相對滯後,收購發展9年的優信拍,一定程度上補足了58同城的汽車業務閉環。

(原標題:58同城1.5億收購優信拍背後: 二手車電商“野蠻生長”倒計時)

3月24日晚間,58同城宣佈,與二手車電商平臺優信集團簽訂協議,以1.05億美元收購優信拍業務相關資產。從起訴侵權到投資到收購,58同城和優信集團的相愛相殺暫時落幕。

近年來經濟下行、整體汽車消費不振,二手車電商行業舉步維艱。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廣義乘用車二手車交易量約1296萬輛,比2018年下降13%,交易量減少約186萬輛。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來襲,對二手車電商行業無異於雪上加霜。

此次收購,於58同城而言,以合適的價錢收購了其籌謀已久的二手車業務;於優信而言,面對市場下行,行業洗牌,出售部分業務也是斷臂求生之舉。業內分析認爲,優信出售優信拍業務在很大程度上是爲了回籠資金。

優信“斷臂自救”

優信創建於2011年,旗下業務主要包括優信拍、優信二手車和優信金融三大板塊。作爲中國二手車電商行業第一股,2018年6月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時風頭無兩,優信發行價爲9美元,市值達27.61億美元。

但近年來經濟下行等因素的影響,優信的表現不甚理想。2019年優信開始了痛苦的調整,先後出售了新車、金融和事故車拍賣業務。優信創始人戴琨曾表示,出售部分業務是爲了集中有限的資源在最重要的方向上面,即二手車“全國購”。

2017年以來以2B業務起家的優信宣佈向C端轉型,全國購業務也於當年上線,業務重心逐漸轉移,全國購在其業務範疇中比重不斷上升。二手車“全國購”意味着用戶可以在線瀏覽全國的車源,選擇自己喜歡的車在線進行購買,顛覆了傳統的交易模式,打破二手車異地交易壁壘。

專注“全國購”後,優信2C業務擴張,而2B業務則在收縮。2019年優信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優信在第三季度的營收實現同比增長33.4%,其中優信全國購(2C)業務GMV(成交總額)實現28.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0%;優信拍(2B)業務GMV爲15.37億元,同比減少64.1%。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優信的金融業務,也是由58同城接手。去年7月,優信將公司二手車交易衍生的助貸業務轉讓給Golden Pacer(58金融),以換取後者一定數量股份和1億美元現金。汽車金融作爲最具營收的業務,一直是美化優信財報數字的重要支撐,此舉被視爲優信“斷臂自救”。

令人唏噓的是,優信在2017年的廣告投放超過10億元,但此次優信拍1.05億美元(約合7.45億元)的價格尚不及當年的廣告費。至此,優信的主營業務只剩下全國購。

對於此次交易,戴琨表示,B2B業務是優信探索中國二手車電商化的起步點,隨着優信向個人消費市場的擴張,集團戰略重心發生轉移。剝離此項業務後,優信將專注於B2C“全國購”業務,獲得的現金流也將助其長期發展。

但業內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優信‘全國購’的概念有效利用了區域之間的價格差,通過其信息優勢放大利潤空間,這是我個人理解的所謂全國購的精髓。我個人認爲全國購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終會沒有市場,因爲它沒有更好地去幫助消費者,反而利用了在這個領域中特有的信息優勢,獲取信息非對稱的效益。”

58目的何在?

58同城在二手車領域的佈局已久。

2015年58合併趕集駛入新的賽道,壟斷國內分類信息市場。2016年3月,C2C二手車平臺瓜子二手車直賣網宣佈完成2.045億美元新一輪融資,其中58同城爲其不控股股東之一。2019年,58同城在二手車領域換了一位“新玩伴”,7億美元賣掉了其所持瓜子二手車的多半股權,不到三個月,58同城轉投優信二手車並達成戰略合作,華平投資、TPG等投資機構繼續跟投,募資金額約2.3億美元。

58同城此次收購優信拍目的何在?作爲國內最大分類信息服務平臺,流量優勢是58同城的法寶。截至目前,58同城年均擁有千萬級二手車車源量,業務覆蓋全國400+城市,超過2000人服務團隊,服務全國80%的二手車經銷商客戶。

二手車拍賣作爲二手車流通和價值發現的關鍵環節,對提升賣車效率、縮短賣車週期以及二手車市場的車源流入意義重大。儘管流量不容小覷,但58同城在二手車流通環節和拍賣業務上的發展相對滯後,收購發展9年的優信拍,一定程度上補足了58同城的汽車業務閉環。

58同城CEO姚勁波表示,2020年58同城向車商提供二手車拍賣服務,是其核心戰略的一部分。“未來58會繼續提升優信拍在B端市場的服務能力,不僅幫車商賣車,也幫他們通過線上拍賣收車,真正促進二手車行業的高效流通。”

“二手車線上平臺的出現是一個方向,但是線上平臺的運營發展依賴於線下場景。二手車汽車消費一定要有線下場景的體驗過程,不管是在買車、交易還是在售後、維修、保養過程,沒有線下場景依託的線上是不行的。”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二手車行業艱難求存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2月,全國二手車市場交易量7.11萬輛,交易量環比下降92.78%,月度同比下降91.19%,交易金額爲43.58億元。

二手車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爲突出重圍,優信等二手車電商花費大量資金用於營銷,高額的營銷費用導致平臺承壓。數據顯示,優信在2016-2018年分別投入營銷費用7.93億元、22.01億元及26.8億元,佔當年營業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爲96.24%、112.80%、81.04%。2019年前三個季度營銷費用達13.58億。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讓二手車行業的處境更爲艱難,需求端消費者購買意願下降,供給端收車業務基本停滯,脆弱的資金鍊遭到重創,多家電商平臺不得不加速調 整。今年2月,優信已經在內部啓動了“靈活用工”和“短期降薪”兩種人事方案,通過讓一部分員工停工待崗、一部分員工降薪的方式節約現金流。據瞭解,普通員工降薪20%-30%,管理層降薪則不低於40%。

此外,從去年開始,優信陸續有五位高管離職,首席市場官王鑫、首席運營官彭惟廉、首席戰略官井文兵和金融部總經理於景淵陸續離職,首席技術官邱慧也於今年年後發表內部信宣佈離開。9個月內6位高管離職,似乎也暗示着優信危機重重。

未能獨善其身的不止優信一家,復工後,多家新車和二手車曝出裁員消息,美利車金融遣散員工。

“近年來二手車電商平臺紛紛遇到問題,有的合併收縮業務,有的基本上進入苟延殘喘階段,過去多數會選擇用線上平臺引領線下業務,進而轉向線下業務。但此時是否能轉化爲以線下業務去助推線上平臺的發展呢?這是一個變化的過程,恰恰是這個過程可能未來會讓二手車行業重新燃起希望之火。”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裁員、降薪、停工,只能暫緩眼下困境,二手車電商野蠻生長期正在進入倒計時,疫情之後,二手車電商又將何去何從?傳統的燒錢營銷、片面追求跑馬圈地,忽視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的運營方式難以維繫,二手車行業又將如何實現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

“標準化、規模化是中國二手車未來的發展方向。截至目前,中國的二手車行業的經營主體是四五十萬個車商,相對來講缺乏品牌,缺少規模經營和標準化支撐等服務。行業應通過賦能去扶優,形成在標準化基礎上的規模化經營,形成在標準化基礎之上的誠信體系的售後服務保障機制,優勝劣汰,讓二手車經營服務的集中度得以提升。”

上述業內人士最後表示,行業要更多關注和尊重消費者的期盼和關切,即保證車況信息的透明,通過現有的互聯網應用技術、4G、5G等強化質量保障和技術支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