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曹德榮:受國內外疫情影響,部分國家(地區)近期對我農產品採取貿易限制措施,導致部分企業出口訂單履行受阻。《21世紀》:作爲食品農產品領域最重要的行業組織,食土商會採取了哪些措施以減輕疫情對企業的影響。

  原標題:專訪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會長曹德榮: 食品農產品貿易不應成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犧牲品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而來,多數外貿企業在疫情前期面臨着復工難、訂單履約難的壓力。隨着國外疫情的次第爆發,又面臨着外需不足、訂單延遲或取消的挑戰。

  此外,不少國家採取了一系列針對食品農產品的貿易限制措施,讓食品農產品外貿行業面臨更多一層挑戰。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會長曹德榮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介紹,今年1-2月中國農產品出口94.9億美元,下降11.6%;進口246.6億美元,增長5.1%。雖然均高於外貿平均水平,但低於去年同期農產品進出口增速,農產品外貿正面臨巨大的內外部壓力。

  關於各國針對食品農產品出臺的多項貿易限制措施,曹德榮呼籲WTO各成員國根據《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議》(即《SPS協定》)進行風險評估,保持貿易暢通,不要採取貿易限制措施,不應對食品農產品貿易另眼相看,而食品農產品貿易更不應成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犧牲品。

  預計全年出口受影響較大

  《21世紀》:此次疫情對中國食品農產品外貿企業帶來了多大的衝擊?這些衝擊體現在哪些方面?

  曹德榮:此次疫情衝擊很大,導致企業復工受限,物流受阻,訂單履約困難。企業復工復產面臨防疫物資不足、成本提高等壓力。部分國家對我出口貨物設置障礙,導致貿易成本、貿易風險提高。一些國家對我人員入境實施限制,境外疫情越來越嚴重,企業無法參加境外展會。到港貨物積壓,面臨資金週轉困難和違約風險等。

  受此影響,不少外貿企業銷售收入大幅下降,而成本上升,導致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壓力。

  《21世紀》:中國食品農產品對外出口規模有多大?今年前兩月表現如何?

  曹德榮:2019年,中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爲2284.3億美元,同比增長5.5%。其中,出口785.7億美元,下降0.9%,增速較前年降低6.5個百分點;進口1498.5億美元,增長9.3%,增速較前年降低0.3個百分點。

  2020年1-2月,中國農產品出口94.9億美元,下降11.6%,比全國出口降幅低5.6個百分點;進口246.6億美元,增長5.1%,比全國進口高9.5個百分點,其中肉類進口增速較快,同比增長69.6%,尤其是豬肉,增長了1.6倍。

  《21世紀》:食品農產品進出口企業在訂單方面表現如何?是否存在訂單與客戶流失現象?

  曹德榮:出口方面,根據企業反映,1、2月份國內疫情原因導致企業無法復工,訂單無法履行,大部分境外客戶對疫情導致的合同無法如期履行表示理解,小部分客戶催單嚴重,甚至取消合同。

  3月份逐步復工後訂單有增加的趨勢。但當前國內疫情並未結束,隨着國外疫情的大爆發,在部分行業又出現訂單延遲或取消的情況。預計全年食品農產品出口將受到較大影響。

  疫情期間,進口企業也普遍面臨較大的資金週轉壓力。比如,春節前豬肉價格居高不下,企業大量高價進口豬肉。但由於節後餐飲業等恢復緩慢,豬肉內銷不暢,許多企業爲緩解資金壓力,寧願放棄30%的預付款也不要貨。

  《21世紀》:目前企業訂單履約是否還存在困難?在化解國際貿易違約風險方面,商會有哪些考慮?

  曹德榮:在化解國際貿易違約風險方面,商會積極爲企業提供法律諮詢,接聽並回復企業諮詢電話100多個,回覆企業郵件諮詢,併爲相關企業開具了不可抗力證明。

  陝西某企業年前與日本客戶簽訂了出口濃縮果汁的合同,約定在2月初發運。受疫情影響,陸路運輸受阻,影響正常發貨,公司面臨違約風險。商會聯繫到企業,幫助企業開具了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最終日本客戶同意把交貨日期後延,沒有造成公司損失。

  各國貿易限制帶來新挑戰

  《21世紀》:儘管世界衛生組織不建議對中國採取貿易限制措施,但是目前不少國家仍對中國產品採取了貿易限制措施,而且這些措施主要集中在食品農產品領域,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曹德榮:面對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我們希望世界各國和地區均能在食品農產品貿易領域保持克制和冷靜,依據科學的風險評估進行貿易管理,不要盲目採取貿易限制措施。食品農產品貿易不應成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犧牲品,世界各國也不應對食品農產品貿易另眼相看。

  依據《SPS協定》,貿易限制措施的實施方式不得構成在情形相同的WTO成員之間進行任意或不合理歧視的手段,或構成對國際貿易的變相限制。各成員應根據《SPS協定》第5條進行科學風險評估,避免對農產品採取變相貿易限制措施。

  《21世紀》:各國的貿易限制措施和管控措施對食品農產品出口會帶來什麼挑戰?

  曹德榮:受國內外疫情影響,部分國家(地區)近期對我農產品採取貿易限制措施,導致部分企業出口訂單履行受阻。

  截至3月26日,全球60個國家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國外需求減少,部分客戶出現延遲或取消訂單情況。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在疫情期間爲保護國內就業,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採取提高關稅等措施,對中國農產品出口帶來一定負面影響。

  希望有關國家尊重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意見,不採取過度貿易限制措施,爲雙方食品農產品經貿合作正常開展創造便利條件。

  外貿企業加快復工復產

  《21世紀》:目前,食土商會會員企業的復工復產情況如何?

  曹德榮:受疫情影響,中國油脂油料、乳製品、食用菌、茶葉、花卉、水果等行業均面臨復工受阻、物流不暢、需求下降、產品積壓等問題。

  疫情發生以來,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在減輕稅費負擔、加強防疫物資保障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隨着密集出臺的各項穩外貿政策效果逐步顯現,各地外貿企業復工復產呈現加快恢復態勢。

  目前,油脂油料進口行業工廠復工率90%以上;規模以上禽肉生產、出口企業復工率達90%;大蒜出口行業復工率約60%;湖北以外地區,90%的食用菌大中型企業均已復工;蘋果汁出口行業由於處於出口淡季,只有少數企業開工;蜂蜜出口行業復工率約50%;開心果、巴旦木、碧根果、榛子等來料加工企業復工率達60%;香料調料出口行業除湖北省企業外,絕大部分企業已經復工;豌豆蛋白出口加工企業復工率約70%。

  《21世紀》:作爲食品農產品領域最重要的行業組織,食土商會採取了哪些措施以減輕疫情對企業的影響?

  曹德榮:自2月1日,商會每天收集企業反映的問題及困難,研究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並形成《食土商會應對疫情動態情況報告》上報商務部外貿司。爲促進出口,我們建議恢復部分產品(冷凍芋頭、冷凍蓮藕、松香、皮革等)的出口退稅。

  商會向國家有關部門報送《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我食用菌行業的嚴重影響及應對建議》,反映勞動力無法復工、物流受阻、產品積壓等問題,建議將食用菌納入疫情防控時期生活必需品。

  疫情發生以來,食土商會還積極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境外參展問題,收到來自展商的調查問卷100餘份,接到企業和地方關於參展問題的諮詢電話300多個,收到反映問題的郵件100餘封。共協調了包括迪拜海灣食品展、日本千葉國際食品展、西班牙巴塞羅那國際食品展、俄羅斯食品配料展、俄羅斯CPM展、意大利米蘭展等在內的十餘個境外展會,爲中國參展企業減少了數百萬元的損失。

  因疫情影響,企業普遍存在產品銷售不暢問題。2月11日,商會發出通知,在商會網站開設“抗疫專區”,幫助會員企業進行供需對接,通過多種渠道爲會員企業廣泛發佈供需信息,解決產品出口受阻、進口滯銷問題。

  目前,我肉類進口商因疫情影響內銷不暢、虧損嚴重,部分進口商瀕臨破產,無資金支付到港訂單尾款,港口未清關貨物積壓嚴重,國外部分供應商威脅要沒收我未按期支付尾款進口企業已支付的預付款。

  對此,我會建議商務部與肉類來源國主管部門進行協調,延緩訂單尾款支付時間,同時我會也對國外肉類協會做了大量說服工作,有效化解了違約風險。

責任編輯:霍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