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了部印度電影《調音師》,全程可謂反轉不斷,驚心動魄。

影片開頭,少女蘇菲誤撞了盲人阿卡什,交談中得知他會彈鋼琴,於是請他到父親的餐廳彈琴。

《調音師》有感:人性,如深潭之水,不可測

蘇菲每日接送阿卡什,愛情的情愫在兩人之間滋長。

“一開始還以爲是個愛情片”

浪漫輕鬆的影片氛圍,在阿卡什受邀上門爲西米彈琴,看到地上躺着的兩條腿時,戛然而止。

《調音師》有感:人性,如深潭之水,不可測

“每個人都在說謊,善惡只在一念間”

爲了結婚紀念日給西米一個驚喜,她的丈夫謊稱出差,特意約了鋼琴調音師上門演奏鋼琴,結果卻撞上妻子與警官偷情,慘被槍殺;

西米和情夫警官,爲了掩蓋兩人合謀殺人事實,不斷用一個個謊言遮蓋:殺害懷疑西米的鄰居,追殺盲人鋼琴師,不放過可能知道內情的任何人……

假裝盲人的鋼琴調音師阿卡什,一開始騙別人自己是盲人保護自己,可被西米拆穿後,卻真被毒瞎了眼睛;

……

影片中的多數人物,出於這樣那樣的緣由動機,都在騙人,試圖保護自己,可最終的結局被細節拆穿,命運從此改變。

就連貫穿始終的調音師阿卡什,結尾講述故事是自己瞎了,可轉角一柺杖打翻易拉罐,最是難人尋味,究竟他說的是真是假?

或許真真假假,已經不重要了,每個人在選擇騙人的彼時彼刻,已註定走上一條不歸路。

《調音師》有感:人性,如深潭之水,不可測

“人性,如深潭之水,不可測”

欺騙,謊言,帶來了扯不斷理還亂的紛爭、禍患。

不論這個謊言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人性經不起檢驗。

可行走人世間,若對他人真誠、信任,也不一定有善果,很可能墜入深淵。

記不清哪位哲人曾說:他人即是地獄。

影片中阿卡什真的雙目失明後,誤信了一位醫生,期望他能找眼科醫生治療好他的眼睛。他信任醫生,可醫生卻想要摘取他的兩個腎賺錢。

利益爲上,爲賺取更多的錢,阿卡什交換了西米的祕密,與醫生聯合綁架西米,以曝光要挾警官交錢。

人性是貪婪的,這個偷情的祕密換取1000萬不夠,醫生還要把西米的肝臟摘下來換錢……

信任是脆弱的,窮途末路情況下,人與人之間的角力隨着利益時刻在變。

《調音師》有感:人性,如深潭之水,不可測

還有令人嘆息的善良,開突突車的莫里,面對母親和醫生要摘取阿卡什雙腎的決定,哀求給他留下一個腎,面對金錢尚留有一絲善良的莫里,卻死在了拿錢跑路時;尚有正義感的阿卡什,一開始去報案揭露西米,才發現西米的情夫竟然是警官,以至於惹來後續一系列麻煩……

而作惡如同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開,難以收手。

西米在丈夫被殺後,也曾難過的泣不成聲,可後面爲了掩蓋真相,把鄰居老太太從高樓扔下,毒瞎阿卡什,責怪情夫警官當天帶槍誤殺他丈夫,卻再也沒有哭泣過,變得冷酷自私,而那個一心想用槍殺人滅口的情夫警官,從未反省。

當然,影片中也有些暖心的情境,可說是愛情片+懸疑片+恐怖片的混搭,全程無尿點,偷瞄當時一起看電影的人,注意力全被熒幕吸引。

劇中情節的細節刻畫很到位,各種反轉之妙,無法一一言說,諸君各自體會。

最後,慨嘆一句,繼《摔跤吧,爸爸》之後,感覺印度電影的精彩度、深刻度又上了一個臺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