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树华,上世纪九十年代,随元音老人参学。2000年于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后,遵照元音老人的嘱咐,随缘传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门。若人发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开本来,见到本性。有缘行者,莫失良机。

石霜庆诸的悟道因缘。《五灯会元》记载:

潭州石霜山庆诸禅师,庐陵新淦人也,姓陈氏,年十三依洪井西山绍銮禅师落发,二十三嵩岳受具,就洛下学毘尼之教,虽知听制,终为渐宗,回抵大沩山法会为米头。

一日师在米寮内筛米。

沩山云:“施主物,莫抛撒。”

师曰:“不抛撒。”

沩山于地上拾得一粒云:“汝道不抛撒,这个!什么处得来?”(按:不从别处来,只在我这里。)

师无对。

沩山又云:“莫欺这一粒子,百千粒从遮一粒生。”(按:如何是这一粒?如何是百千粒?)

师曰:“百千粒从这一粒生,未审遮一粒从什么处生?”(按:错认了也。)

沩山呵呵笑,归方丈。(按:笑他生在边地疑城。虽然如此,不久将见佛闻法。)

晚后上堂云:“大众,米里有虫。”

师后参道吾,问:“如何是触目菩提?”

道吾唤沙弥。沙弥应诺。吾曰:“添净瓶水着。”(按:这闻声应诺的是谁?这添净瓶的是谁?)

吾却问师:“汝适来问什么?”

师乃举前问。

道吾便起去。

师从此惺觉。

道吾曰:“我疾作将欲去世,心中有物,久而为患,谁可除之?”

师曰:“心物俱非,除之益患。”

道吾曰:“贤哉!贤哉!”

沩山拈起一粒,问庆诸云:“这个!什么处得来?”这一粒米,指示这个,山河大地,形形色色,皆与人指示这个。若也会得这个,则万法皆这里来,则前师后师,心心相印。若也不会,疑团顿起,也是个好消息。若也思而知,虑而解,则是鬼家活计。沩山拈起一粒米,庆诸懵懵懂懂,不知云何。懵懵懂懂,不知云何,正是个好消息。沩山见他不会,便呵呵大笑,归方丈。

沩山为何笑?笑他庆诸往生到了净土,可惜,只是个边地疑城,不得见佛闻法。

晚后,沩山上堂,云:“大众,米里有虫。”米里若有虫,则百千粒米,无非是虫。若也脱去,则百千条虫,无非是米。咄!米之与虫,统统贬向无生国里去。此时,是个什么?

庆诸再参道悟,道悟呼唤沙弥,沙弥闻声应诺。这闻声的是谁?此是真观音,也是无上菩提。无上菩提,流出一切万法,教授一切菩萨。若也得闻此法,即是见性成佛。还得闻否?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如何是眼处闻声?咄!莫把眼睛当作耳。这闻声的是谁?这见色的是谁?只是这一人,更无第二人。若也不识这个,则是触目轮回。若也识得这个,则是触目菩提。或轮回,或菩提,不在目前形色,唯在当人自己。庆诸不识。道吾云:“添净瓶水着。”这添净瓶水的是谁?若言是心,信口雌黄。若言是佛,不知羞惭。咄!谁与他安的“心”名?谁与他安的“佛”?惠能大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六祖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1]

道吾堪辨庆诸:“我疾作将欲去世,心中有物,久而为患,谁可除之?”庆诸曰:“心物俱非,除之益患。”此是过来人语。庆诸果然惺悟了。道吾赞叹曰:“贤哉!贤哉!”师徒之间,心心相印,如是而已。若更有丝发所得,尽是不了汉。


[1]《六祖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三五九页下。

石霜庆诸,见色明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