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近期,南宁市邕宁区各乡镇、村因地制宜召开贫困户、脱贫示范户、帮扶干部“三方”见面会,通过农民讲给农民听,贫困户“身边人”现身说事,进而引导贫困户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勤劳致富,成效明显。

讲究方法,找准症结定主题。邕宁区充分做好“三方”见面会前期准备工作,各乡镇组织包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深入村屯、贫困户家中,通过走访、召开五人议事小组会议等形式,让各村把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出来,把本村脱贫工作中先进、后进典型事例挑出来,大家集思广益,找准各村脱贫短板和困难群众脱贫问题症结所在,从而确定“三方”见面会主题,提高“三方”见面会的针对性。

中和乡方村村作为今年脱贫摘帽村,把产业发展作为此次“三方”见面会主题,紧紧围绕“产业”主线说事。百济镇桥学村把“教育”扶贫作为本村“三方”见面会主题,组织贫困户及辍学子女到场参加会议,就子女教育问题说事,指出唯有教育才能斩断贫困代际传播,动员大家用好教育扶贫政策,自家孩子充分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据不完全统计,邕宁区目前已组织开展74场次1553人次参加“三方”见面会,各乡镇、各村紧紧围绕产业、医疗、教育、就业、金融等主题开展“三方”见面会。

讲究对象,对照标准定人选。开展“三方”见面会关键要做好发言人的选择。邕宁区按照“不等不靠、艰苦奋斗、身残志坚、勤劳脱贫”的标准选定脱贫示范户,80户代表上台分享奋斗故事,按照“好逸恶劳、自私缠闹、懒散等要”的标准选定后进典型150户上台谈想法。同时,拓宽“点评询”队伍来源,把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帮扶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合作社负责人、种养能手、返乡创业成功人士等纳入其中,点评先进典型户在脱贫攻坚中所体现的品质,引导贫困户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对后进典型及其自身表现的突出问题,帮助其分析产生和滋长的根源,分析其利害关系,引导其自觉抵制和改变;回应贫困户就如何选择脱贫路径以及如何申请补助政策、发展产业、实现转移就业等方面问题,解疑释惑,以此达到以言传身教带动贫困户树立脱贫志向的良好效果。

讲究实用,结合实际定形式。如何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邕宁区“三方见”面会立足于“实用”,不拘泥地点,结合各乡镇、各村实际组织形式多样的“三方”见面会。中和乡那例村、那楼镇棠梨村、蒲庙镇华康村等“课堂式”见面会,把地点设在村委会,通过“面对面”交流,让困难群众“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走;带着想法来,带着办法走”。“流动式”见面会,把合作社基地、产业示范基地、党建示范点等纳入见面会地点,通过采取集中讲解+实地体验、现场交流+分组讨论等立体化模式,使“三方”见面会作用发挥更加精准、更加有效。

如新江镇新乐村“三方”见面会在吴茱萸产业示范基地召开,通过基地负责人黄炳珠给大家讲解吴茱萸的市场前景、种植效益、种植方法,现场体验吴茱萸采摘的丰收喜悦,坚定贫困户脱贫信念入脑入心。百济镇主会场“三方”见面会活动在南宁科惠农牧专业合作养羊基地举办,设置了脱贫经营的交流、养羊扶持政策解读、养殖技术现场培训等议程,参会贫困户表示“见面会”有针对性,接地气,收获多,部分贫困户表示要增加养殖面积,扩大养殖规模。蒲庙镇把见面会地点设在联团村十冬坡诚忠合作社,针对贫困户致贫原因将其分为若干小组开展讨论,因人指导,效果良好。

讲究出新,侧重宣讲定内容。在“三方”见面会过程中,邕宁区精心挑选“讲”的内容。一讲政治,让大家干有方向。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融入“三方”见面会全过程,让大家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苦干实干才能实现美好生活,增强大家勤劳脱贫的信念。二讲“比武”,干有榜样。既“比好”也“比差”,“比好”是看脱贫后谁的日子过得更好,“比差”是看脱贫前后对比谁的反差更大,使得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经验能够在“三方”见面活动中传播开来。三讲政策,干有思路。包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等重点宣讲扶贫政策,讲透产业帮扶、教育资助、医疗扶贫、金融扶贫、社会保障兜底等脱贫政策、让政策更加容易理解,让贫困群众心里更透更有数。

讲究成效,对照问题定措施。见面会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关键,针对此次“三方”见面会中收集的100多条问题和建议,邕宁区各乡镇、各村将按照产业、教育、医疗、金融、就业、内生动力缺乏、政策兜底等几个类别,建立问题建议清单,采取“一人一策、一事一法”办法,对症下药,制定细化的解决方案,通过指定帮扶联系人、种养大户、合作社负责人等作为后进典型的帮教转化负责人,定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跟踪他们的发展项目,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想办法帮助贫困户解决,提高帮扶成效及帮扶满意度。那楼镇那头村“三方”见面会上,贫困群众反映“百香果种植缺科学技术,未能有效预防病虫害”的问题,那楼镇采取“缺什么补什么”,协调有关部门,邀请技术指导,增对贫困户种养殖问题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跟踪教学,提升贫困户致富技能。中和乡坛西村针对孤儿户黄积灵四姐弟采取政策兜底,制定专项帮扶方案帮助解决生活、教育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