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恒大將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持續投入,恒大健康的高管也在業績發佈會上重申了這一點,並表示會繼續投入研發和製造。他特意強調了恒大健康背後的恒大集團,稱恒大集團作爲“總資產2.1萬億、年銷售規模超6000億、世界500強排名第138位”的企業,有足夠的資金實力對新能源汽車業務進行投入。

按照規劃,恒大將研發14款新能源車型,並在2021年底~2022年初實現大批量投產。

文|彭蘇平

3月30日下午,恒大健康產業集團(00708.HK,下稱“恒大健康”)發佈的2019年業績報告顯示,去年新能源汽車業務淨虧損33.1億元人民幣,虧損幅度同比增加了近一倍。

2008年上市的恒大健康,是恒大集團佈局新能源汽車和健康行業的平臺。2018年恒大健康開始涉足新能源汽車,去年更是頻繁收購汽車產業鏈上下游公司,並喊出了“3-5年成爲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的目標。

但與所有剛剛進入汽車製造行業的公司一樣,恒大此刻面臨的,是“理想豐滿,但現實骨感”。2018年至現在,恒大新能源汽車業務已經總計虧損超50億,而從恒大健康高管透露出的信息看,今年虧損局面仍不會改變。

在財報發佈之後舉行的業績交流會上,恒大健康首席財務官潘大榮表示:“這種狀態(指虧損)是階段性的、暫時性的,到2021年恆馳全系列產品陸續實現全面量產後,我們的報表數據會有非常明顯的改善。”

他特意強調了恒大健康背後的恒大集團,稱恒大集團作爲“總資產2.1萬億、年銷售規模超6000億、世界500強排名第138位”的企業,有足夠的資金實力對新能源汽車業務進行投入。

新能源汽車業務正在爭分奪秒地進行,恒大試圖傳遞出這樣的信息。“目前我們的工程技術、造型設計和生產製造等各項工作都在緊張有序推進中,進展順利。即使在西方聖誕新年和春節長假期間及當前嚴峻的疫情下,在歐洲的恒大項目團隊從未休戰。”恒大健康集團副董事長兼瑞典NEVS總裁彭建軍表示。

業內期待恒大儘快向市場提交自己的作品,作爲最有資金實力的“造車新勢力”,恒大會如何詮釋新能源汽車,又將收穫怎樣的成績?

儘管背靠恒大集團,恒大健康強調“不差錢”,但從企業經營的角度,長期虧損運營並不現實。況且,近期恒大內部的一些人事變動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在新冠疫情襲擊的特殊背景下,恒大本身資金壓力也在趨緊——新能源汽車業務如何自己“造血”,將是恒大需要面對的問題。

國能和天津基地被“邊緣化”?

新能源汽車業務大規模虧損的重要原因是,當前業務展開較少,收入較少,而汽車產業投資初期,往往會耗費大量資源。

潘大榮表示,目前恒大新能源汽車產生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因爲尚處於投入階段。“報告期內,我們的資金主要投往基地建設、設備、研發、股權收購、材料及製造費用等方面,同時新車還沒量產交付,兩者結合便會造成投入多、利潤少的局面。”

他還指出,汽車業本就是產業鏈長、回報週期長的行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縱觀全球範圍,絕大部分新能源車企因爲處於投入階段,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即便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企特斯拉,上市十年至今也還沒實現過年度盈利。

財報顯示,恒大健康2019年新能源汽車收益爲6.6億元人民幣,沒有整車銷售收入,主要由鋰離子電池銷售在支撐。6.6億元收入中,鋰電池銷售額爲5.88億元,技術服務6579.6萬元,汽車組件銷售額爲629萬元。

而近兩年來,恒大健康斥下巨資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進行大舉併購,據智庫君統計,僅過去一年,恒大健康在企業併購層面就耗資超100億元人民幣,若加上以往的投資,總規模已超過300億。

從年報等公開信息看,恒大健康規劃5-18年攤銷新能源汽車專利、專有技術與特權成本,2-10年攤銷已收購的電腦軟件特許使用權。即便在長期攤銷之下,短期的經營業績也難以抵消投入資金。

值得一提的是,在收購瑞典NEVS之後,恒大還是沒有一分汽車整車銷售收入。去年,在那場很受矚目的恒大新能源汽車集團全球戰略合作伙伴峯會上,恒大高調“量產下線”了“國能93”(“NEVS 93”),但這款車卻意外消失在了恒大的產品規劃序列中。

在業績交流會上,恒大健康高管們談到產品上市規劃時,並沒有提及這款“量產下線”的“國能93”以及生產這款車的天津基地。

彭建軍表示,通過設立在奧地利格拉茨的AEPMT(歐洲項目聯合指揮中心),對分佈在德國與奧地利的3個車型項目組,分佈在歐洲、日本、美國的造型設計團隊等團隊進行統籌管理,確保新車型如期於2021年底~2022年初實現大批量投產。

潘大榮在提及新能源汽車業務報表數據時也表示,“到2021年恆馳全系列產品陸續實現全面量產後,我們的報表數據會有非常明顯的改善。”

問及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情況時,彭建軍特別“拎出”了廣東南沙、上海松江兩個生產基地,表示它們將於2020年下半年竣工,2021年投產,首期規劃產能均爲20萬輛,但沒有提及已經建設完畢、已經具備量產功能的天津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恒大方面並未表示恆馳系列產品將率先在哪個基地展開生產,而“國能93”及其背後的薩博平臺似乎不再是恒大的重點。彭建軍在介紹正在同步研發的14款車型時候表示,已“基於本特勒底盤,開發出恒大3.0架構下的大、中、小三大平臺”。

國能和天津基地似乎被“邊緣化”了。有接近恒大的人士對智庫君表示,公司內部甚至已經在傳天津基地要被出售的信息,但從其資源和地位來看不太可能。

天津基地是國能汽車及其創始人蔣大龍在國內的首個整車項目,擁有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是恒大在建的生產基地能夠正常運轉的前提,需要指出的是,如嚴格遵從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也只有天津基地達產後,其他基地才能進行生產。

繼續“買買買”?

新能源汽車耗資巨大,不過,恒大對這種狀態也頗有心理準備。

此前,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便表示,恒大在新能源汽車的三年投資預算是450億,其中,2019年投資200億、2020年投資150億、2021年投資100億。儘管近兩年投資額度將逐漸減小,但從絕對量上看仍是相當大的規模。

恒大將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持續投入,恒大健康的高管也在業績發佈會上重申了這一點,並表示會繼續投入研發和製造。按照規劃,恒大將研發14款新能源車型,並在2021年底~2022年初實現大批量投產。

值得關注的是,恒大還會繼續進行併購嗎?在過去一年中,恒大健康先後入股了瑞典NEVS、上海卡耐新能源、泰特機電等新能源整車、電池、電機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更早的2018年,恒大還斥資145億元成爲汽車經銷商集團廣彙集團的第二大股東,大手筆併購是恒大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特色路徑,許家印也將“買買買”視爲恒大的策略之一。

此外,恒大有計劃進一步加強在控股公司中的地位。去年11月,恒大健康曾發佈公告稱,將通過全資子公司Mini Minor向NEVS增資30億美元,增資完成後,恒大將持有NEVS的82.4%股權,NEVS創始人蔣大龍控制的National Modern將持有NEVS的17.6%股權。

據悉,上述增資並未完成,具體交易將“在一年內作出”。而在此之前,恒大健康也曾增資電池企業卡耐新能源。2019年7月,恒大健康子公司恒大新能源科技集團與深圳市邦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前者出資1.78億元人民幣收購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9.5890%股權,而之前恒大已經收購了卡耐新能源70.27%股權。

顯然,恒大併購的步伐並不會戛然而止。不過,在財大氣粗地收購產業鏈上下游公司時,恒大內部也開始出現變化,“土豪”如恒大,也面臨着疫情之下經營壓力增加的情況。

3月17日,恒大集團發佈了一則關於在集團系統海選恒大寶集團人才的通知,要求各單位結合業務開展情況進行推薦。各單位上報調崗人員名單後,恒大這一內部變動迅速在社交網絡發酵。

啓信寶的數據顯示,恒大寶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2月28日,註冊資金30億元,由深圳市盈貿投資有限公司100%持股,經營範圍爲房地產銷售、汽車、電動車、新能源汽車的銷售等。

這輪調整中,恒大新能源汽車也不能排除在外。一位恒大新能源汽車內部人士對智庫君表示,恒大集團旗下所有業務均有波及,新能源汽車也不例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