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半年時間,百麗與天貓互動頻頻,在這個過程中擦出了不少火花。

雖然能否形成燎原之勢尚未可知,但百麗認爲,通過線上線下的前沿探索,可以從全新的維度讓零售迴歸本質,迴歸到用戶體驗與服務優化上。

新零售變革離不開這三點

2016年,馬雲提出新零售。對於這三個字,百麗國際執行董事李良首先認爲,新零售最早提出時更像一個方向性的概念。如今,經過業界同仁不同維度的探索,它的概念在不斷演進和豐富,應該從開放創新的視角去看待它。

其次,新零售也是方法論。零售前面的“新”字,給了大家一個機會,它告訴企業必須要用新的眼光去審視傳統的零售,要懂得從第一性原理去思考,哪些零售環節可以做得更好。

最後,在新零售的實踐上,每個公司都要結合自己的場景,結合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設計出屬於自己的新零售解決方案,推進系統的升級與變革。

新零售絕不是一劑萬能藥,而是一個賦能者,它要附着在——或者說增強在企業原有的核心競爭能力之上。

百麗的優勢在於自身的商業系統非常強大,百麗有2萬家店,8萬名店員,能夠做到貼近用戶。同時還有一個快速迭代和快速反應的商業系統,也一直在打造數據化的驅動引擎。

就實踐經驗來說,百麗認爲,傳統企業新零售轉型能否成功,有三個關鍵點:

1. 領導層的決心。

新零售要想獲得成功,一定要改變企業原有的組織結構和利益鏈條。百麗在這一點上做得比較堅決,無論是引入高瓴的戰略控股,還是推進全流程數據化,從上到下都展現出了非常大的決心。

2. 人才。

新零售需要既懂零售,又懂技術的跨界人才。高瓴與百麗聯姻後,百麗擁有了強大的吸引力,有幸吸引了很多業內非常頂尖的外部人才,同時邊戰邊學,也激發了原有人才的潛力。

3. 機制保障。

在這個方面,百麗的新零售和電商,以及相關技術和人才,從內部定位自己就是個賦能者,核心的任務是幫着激活線下等傳統鏈條,線上和線下利益統一且一致,是推進新零售變革的組織機制的前提。

突破點在於爲業務做增量

有決心,有方法,有人才,只是具備了新零售的基礎。下一步,要選擇一個突破點。

對百麗來說,就是要做業務增量。因爲再好的方法,如果不能對業務產生積極影響,尤其是無法帶來增量,就看不到一個閉環的效果,價值會大打折扣。

百麗從去年開始轉型,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完善電商系統,尤其是直營電商。一年來,已經形成了一個一體化的電商系統,實現了貨品、會員、服務的“三通”。

從年初到現在,百麗在天貓等直營平臺上的增長勢頭良好,同比增長達到百分之四五十。

要知道,百麗的體量很大,實現高速增長絕非易事,且這個增量是在基本實現線上線下同款同價前提下的高質量增長。

所以,一旦線上增量能力做起來,同時再理順價格體系和貨品,就會更好地推進線上線下的統一。

另外,百麗還進行了爲線下終端賦能的工作。百麗有龐大的線下門店和導購人員,且產品不是標準品,而這支龐大的線下隊伍,是爲客戶提供良好體驗的有力保證。

但原來終端的銷售人員,很多時間和精力浪費在瑣碎的工作上。所以,百麗幫助銷售人員學會運用先進的數據化工具,先爲其減負,然後再賦能,最終提高效率。

不僅是合作,更像是共創

百麗從2009年開始參加天貓的首屆“雙11”,印象中那次天貓“雙11”的GMV(商品交易總量)大約只有5000萬,百麗做了200萬,佔4%。

如果今年“雙11”百麗還能佔4%的比例,那恐怕需要賣出八九十億。從這一點來看,天貓的增長速度是很快的。

今年的“6·18”,百麗先拿了100多家店和天貓一起做線上和線下的互動,從線上引流去線下,效果很不錯。

9月,藉助集團大促上新的機會,天貓新零售跟百麗的新零售部門一起探討了一個方案。最終百麗1000多家店,5000多名導購參與進來,使用釘釘加手淘等工具,去拉線下的粉絲。

記得當時需要設立一個拉新的目標,因爲只有三四十天的時間,百麗的團隊說先做個幾十萬。但最終在40天的時間裏,新增了168萬的粉絲。

這不僅創造了百麗集團的會員增速紀錄,也在與天貓新零售合作的品牌中獨佔鰲頭。

所以,今年“雙11”期間,百麗拿出10000門店與天貓新零售進行合作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兒。

百麗跟天貓的合作還有一點很有意思,那就是二者並不是一個純粹的甲方和乙方,更像一個共創的模式。

大家一起來對一個全新的東西進行探討,互相站在對方的角度,最終聚焦在用戶的角度,去落實怎麼創造用戶價值,怎麼提高效率。

年輕人在哪,百麗就應該在哪

年輕人對時尚潮流最敏感,尤其是新的00後這一代,他們天生就是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在他們眼裏不分線上和線下,只分有趣和無趣。他們獲取信息的能力很強,也更樂於主動選擇。

百麗希望,年輕人在的場所,百麗都應該在,都應該服務好他們。

比如,百麗旗下的體育用品零售運營和服務商滔搏(Topsports),一年賣幾千萬件的衣服和鞋,與中國最活躍的運動愛好者建立了聯繫。爲了尋找更多與年輕消費者共鳴互動的機會,滔博還建立了專業的電競團隊。

另外,從內部來說,百麗通過流程再造,把能夠流程化、自動化的都交給技術,從而把更多的資源向產品創意傾斜,多傾聽消費者的聲音,更好地服務包括年輕人在內的消費者。

百麗目前還在嘗試在鞋內設置芯片,來捕捉消費者試穿鞋子之後的反應。

“譬如有一款鞋子試穿的人很多,但銷量不好。

店員表示,消費者穿上鞋子後,後面的帶子太長會掉下來,後來設計師按照反饋及時修改。

最後,這款鞋子成爲今年春季NO.1的款式,創造了單品千萬級的銷售。 ”

這其實是百麗在C2M模式上的一次局部嘗試。

鞋子並非標品,腳是一個很複雜的3D形體,真正要衡量起來可能超過十個維度。但百麗做了二十幾年的鞋子,積累了豐富的數據。所以百麗目前已在一些品牌中增加了鞋子的維度,並開始逐步做定製服務。

當然,要想真正實現C2M,還需要整個供應鏈體系的升級再造。

除此以外,在新零售推進的過程中,百麗一直在考慮如何增強自己的核心能力,在時尚行業中做到更強。

最近,百麗引進了73小時和initial這種新的設計師品牌,原有團隊做創意,我們幫助他們做更好的零售管理。所以,未來時尚、創意如何與數據技術擦出火花,是我們的重要課題。

百麗目前有三大業務板塊,除了鞋類業務,還有體育業務和服飾業務,特別是體育業務發展勢頭良好,連接了廣泛的運動愛好者。

未來,百麗想打造一個真正聚焦客戶,且以數據爲驅動力的時尚和運動相結合的平臺。

阿里有一句話——因爲相信,所以看見。百麗相信這個方向,所以今後推進新零售也會義無反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