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房屋建造过程中,风水学也有其指导作用。如建筑坐向的确定、空间尺度、建筑材料的选用等。 分析这门古老的学问,提炼其中的合理性、科学性、与实用性,运用现代社会新的技术、手段、仪器,并结合风水学的原理去指导新农村的居住环境建设,是非常适用的,同时会减轻指导的难度,有着独特现实的意义。

 1.建筑的坐向:建筑的坐向是确定建筑中线和方位的基础,判断这一步十分重要。传统建筑一般来说坐向分明,较易判断,但现代建筑形式多样,有一定的难度,但最重要的是判断生气来自何方。就一般规律而言,生气来之方即可作为建筑的朝向。有人认为房屋入口方向即为建筑朝向,其理由是“气”主要是由门口进来的。而有人认为窗子多开的一面为建筑的朝向,认为窗子可进气,而且窗子也多朝向景观比较好的方向。

又有人认为地势低的面为朝向,因为后有靠山。总而言之,房屋坐向的确定应综合考虑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大门方向、开窗情况、环境与景观情况、地形地势情况、日照与自然通风的情况等。对于建筑坐向的确定,人们通常按风水学中使用的风水工具即风水罗盘来测量,通过十字线或天心十道,可知建筑的方向如何。

 2.建筑的选材:建筑选材方面,风水学中讲究因地制宜。我国一直以木结构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特别是中原地区胜产木材,其次是因为我国劳动人民解决了用木材建造大跨度建筑物的难题。在中国还存在着另一种住宅——穴居,特别是在黄河流域的黄土地带更为集中。主要也是就地取材,充分利用黄土地带得天独厚的深厚土层。不仅适合黄土地带的气候特点还能较好的御寒、节省材料。

 虽然现代建筑的建筑材料如水泥、砖等一般都是来自工厂,但在建筑中还有相当多建筑材料来自当地,如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农村地区,建房时多使用当地的土与砂子和成砂泥代替水泥砂浆;屋顶的保温层也常用当地的高粱杆。这些都是因地制宜地选择建筑材料的结果。 “

天成为上”。风水贵乎自然,讲究天造地就,以为“人工不如人巧”。反对不顾自然势态“客力徒伤天工”的做法。这正好符合了现代设计理念中“轻轻抚摸大地”的环保观。所谓“轻轻抚摸大地”是不在大规模改变地形、地貌的情况下做好新的开发。古人自觉不自觉地做到了这一点。例如:风水中讲究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讲究围合等,这些均是适应自然的做法。我们现在提的保护水源、保护森林、保护植被等的做法,其实也正是风水中的“水”“山”“气”等要素的保护。

在新农村的居住环境建设中,我们更应该保护环境,合理规划,认真建设,保护好中国各地的风水资源。 总而言之,中国风水学凝结着中国古代哲学、科学、美学的智慧和其自身的逻辑关系,正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的生态环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