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拜佛的目的是什麼?不同的人一定有不同的答案。每個人與佛結緣的方式和方法也都不一樣。有的人因爲身體的疾病,久治無效,求佛菩薩加持令自己身體健康;有的人因事業不順,祈求佛菩薩加持,幫助自己消災解難,鴻運當頭;也有的人馬上就要面臨重大的考試,祈求菩薩保佑,讓自己能順利過關,等等。
此類現象,100個人就有100個不同的答案。不可否認的是,很多人學佛的原因皆是因爲遭遇了某種不順,想尋求精神寄託與安慰,才走上學佛之路的。佛說人生有八苦,苦難正是衆生入道的因緣,我們應該感謝苦難,感恩佛陀。可是,光拜佛誦經,祈求佛菩薩的加持只是片面的做法,我們必須深入明白佛理,依教奉行,才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

所謂“行勝於言”,想得再多,說得再好,只有知道且做到,才能真正“得到”。以下有幾件事,需要我們切實在生活中做到,否則,就算拜佛誦經再多也是無用的。
一、孝養雙親
佛門高僧告訴我們,學佛先做人,人成佛即成。那麼,什麼是做人的根本?凡事學習過傳統文化的朋友們,都知道,“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就是立身處世的基本道德標準。離開了這八個字,不能稱之爲一個“完人”,連人都沒有做好,還想要學佛修道,了脫生死,脫離輪迴,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這八個字的根本又在於一個“孝”字。能夠做到對堂上雙親恭敬孝養,踏實地把孝道落到實處,其他的幾點也就很容易就做到了。

佛教經典《地藏經》中就記述了地藏王菩薩在多生多劫以前對父母盡孝的故事。而佛陀宣說《地藏經》也是升至忉利天中,爲其母“摩耶夫人”說法。這些無一不是展示佛菩薩孝心孝行的最佳典範。因此,有人說,學習佛經應該從《地藏經》開始,因爲《地藏經》是一部“孝經”,是一切佛法的根本。
二、戒殺放生
殺生等於殘害衆生的性命,雖然從道德與法律的角度,我們不可能強制性的要求人人都喫素,不去殺生,也不可能制定出相應的懲罰措施,但是從因果循環的角度出發,殺生卻是十分嚴重的罪業。《地藏經》告訴我們,殺生的果報將來就是“短命”。你傷害了衆生的生命,自己的生命週期也會變短,這是自然規律,因緣成熟之時,果報即得現前,將來悔之晚矣。

“千百年來碗裏羹,怨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這是對我們最好的警示,衆生的怨氣沖天,痛苦難言,一切都會回到造業者的身上來,能做到喫素,戒殺、放生,實乃積大德,積陰功之事,必獲功德無量!
三、知足少欲
佛法告訴我們,修行在於修心。因爲心纔是一切的根本,一切都是自心的變現而已,隨着緣起緣落,世間一切都是“無常”變化的。修心修的是什麼?就是修一顆慈悲心、平等心、清淨心,就是要去除妄想,分別與執着。將“貪嗔癡慢疑”五毒去除得乾乾淨淨,自己的真心本性纔會顯現出來。如此才能與佛菩薩相應,得到感應與加持。

人的“身口意”造作的一切罪業,皆是由不當和過度的慾望而引發。只要我們做到知足少欲,就會減少很多無明煩惱,達到內心的清淨自在。
因此,在拜佛誦經的同時,一定要努力反省自己,看看自己的言行是否與佛菩薩的教導一致。如果只是身體在拜佛,嘴巴在誦經,佛事結束之後,在生活中並不能依教奉行,那麼就算是拜佛誦經再多,也是無濟於事的!
文中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當之處,敬請交流探討,感恩閱讀與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