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象公司正在建設中的陽面村萬頭種豬場 張林泉 攝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走進河曲,總會讓人想起苦澀歲月裏的這首悲慘與悽苦民謠。然而,六十多年,彈指一揮間,如白駒過隙匆匆逝去。如今的河曲,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個個惠民項目悄然落地……市民的幸福感成就感溢於言表,嶄新的城市風貌讓人耳目一新且目不暇接。近日,本報轉型項目建設年記者一線行小分隊專程採訪了今年落戶河曲的20 萬頭生豬養殖產業化項目,該項目讓河曲2 鄉5 村539 戶貧困戶坐享紅利,並帶動了1100 多個農戶穩步脫貧、持續增收。

河曲縣20 萬頭生豬養殖產業化項目是由河曲縣新大象養殖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一項農業產業項目,也是河曲縣打通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的脫貧攻堅重點產業項目,總投資4.99 億元。一期工程建設一個萬頭種豬場和四個育肥場。

從河曲縣城出發,順黃河岸畔的沿黃公路一路南下30公里處,便是該項目一期工程位於河曲陽面村的陽面萬頭種豬場。縣畜牧獸醫中心王存貴主任介紹說:陽面萬頭種豬場預計存欄母豬6000 頭,年出欄仔豬12 萬頭,目前辦公樓正在裝修,豬舍正在安裝內部設施,化糞池也正在開挖。四個育肥場,土溝鄉寨窪村育肥場基建基本完成,正在進行電器安裝,11 月初仔豬即可進場;喬家溝育肥場地上部分近期開工建設;土溝鄉東上莊村育肥場和單寨鄉新林村育肥場已完成勘測、設計、預算、環評等工作。縣政府整合扶貧資金已爲項目配套了“三通一平”(通水、通電、通路、平場地)工程。

據業內人士預測,該項目飼養成本效益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肉料比可達到1:2.5,一期項目年收入可達2000 萬元,直接可安排60 餘人就業,正常情況年可消納玉米3000萬斤,可爲近1 萬畝農田免費提供農家有機肥,估計節約化肥購買資金100-200 萬元。項目租用5 村343 畝土地,年付租金8.23 萬元,可有效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站在高處,望着深秋藍天下高高低低、錯落有致、白牆藍頂的場區,一縷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化的氣息撲面而來。縣新聞辦主任鄔耿傑接過話頭侃侃而談:去年至今年以來,河曲縣委縣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一抓小雜糧、二抓牛豬羊、三抓農業現代化”的工作思路和要求,結合縣情實際,探索從根本上促進養殖業提質增效的辦法,着力增強養殖業在產業脫貧中的帶動力,使之成爲農民脫貧增收可持續的精準致富產業。突出精準招商理念,引進全省最先進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山西新大象養殖股份有限公司。從達成戰略合作意向起,縣委縣政府“快”字當頭,主要領導全力以赴、主動對接,相關部門積極行動、優化服務,保證項目合作的每個節點按計劃順利推進。今年2 月28日,河曲縣正式與“新大象”生豬養殖農業產業項目成功簽約,簽約總投資4.99 億元,目標是到2019 年實現全縣年出欄生豬20 萬頭。

記者採訪中獲悉,該項目通過“五位一體”貸款模式,吸納委託資金2695 萬元,讓539戶貧困戶坐享紅利,總計年可獲得固定回報404.25 萬元,每戶每年固定分紅7500 元。目前,539 戶貧困戶去年固定受益全部兌現,今年的固定回報將在年底兌現完畢。

河曲縣20 萬頭生豬養殖產業化項目落地與開建運營,不僅讓539 戶貧困戶坐享紅利,同時也帶動了十里八村的農戶致富。該項目以公司爲龍頭帶合作社模式,指導周邊農戶建豬場,並提供免疫技術服務,優先提供仔豬,賒供飼料,簽訂回收合同,極大地帶動了農民致富的積極性。目前,已有巡鎮五花城堡村、樓子營大塔村各入100 萬元扶貧資金和新大象合作,實現集體經濟破零;寺也村有2 戶養殖戶加盟新大象,登上了新大象養殖發展的快車道,成爲河曲縣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典型,爲河曲縣脫貧攻堅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張林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