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专家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曾说:"一个被管制太多的孩子,他会逐渐从权威家长手下的"听差",变成自身坏习惯的'奴隶'。等孩子再大一些的时候,家长可以从旁提点,跟孩子聊一聊"什么是领导力""什么是团队协作精神",让孩子知道,一个人的发号施令,并非我行我素,更需要同伴的支持和配合。

文 | 果妈(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很多时候,孩子的一些行为,被父母视为"坏毛病",并希望孩子赶紧改正。
但孩子身上有些看似不太好的小"缺点",实际上却是孩子智商高的表现,暗示着孩子比同龄人更加的聪明。
如果你家孩子有这4个特点,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将有机会比别人更有出息!

调皮好动的孩子,手脚都闲不住,而他们又无法衡量自己的行为结果,所以时常因为率性而为而犯错。
很多家长对孩子如此顽皮而感到头疼,通常习惯用责骂、惩罚的方式来制止孩子少犯错,学乖一点。
其实,只要孩子的行为没有那么过分,很多错误是可以原谅的,但可以适当让孩子自行承担行为结果,培养孩子的自我责任感。
比如说孩子摔碎了东西,要赔钱,可以替孩子出,然后告诉孩子这是借给他的,需要从以后的零花钱中扣除。
吃一斤长一智,孩子也就知道犯错自己需要承担后果了。
爱动、顽皮的孩子,虽然有时候令人头疼,但我们要知道,这类孩子通常也最聪明,他们思维活跃、精力旺盛、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强,还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家长只要加以引导,孩子将来一定不差。

比如:
孩子爱在墙上乱涂乱画
家长可以留出一面墙,任由孩子画就好,既能保护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又不用遏制孩子的动手能力,家长参与进来,还是一场有趣的亲子游戏。
孩子爱拆玩具
爱拆玩具的孩子,大多爱动脑筋,动手能力和探索欲望都很强,家长不用盲目阻止,反而可以引导孩子怎么将东西还原,这对孩子的智力和身体发育都非常有好处。
孩子爱跳上跳下,除了睡觉都不安生
让孩子安安静静的坐着反而限制了孩子活跃的思维,可以把孩子的行为控制在安全可靠的范围内,利用一些小游戏转移孩子旺盛的精力。

有些孩子话特别多,嘴巴总是闲不住。
想必,家有小话痨的家长,没少被老师提醒,"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总是开小差"。
话痨孩子上课不好好听讲,不仅老师头疼难管,家长也是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能提高?难免回家后,家长忍不住"训斥"孩子,要求孩子上课要认真听讲。
话说回来,孩子话多,意味着他天生外向、乐观、胆子大、语言表达能力强,有自己的想法。
这些都算是孩子的优点。
只是孩子年纪小,自控能力不足,没办法控制自己想说话的欲望,所以忍不住有话就说,成个小话痨。
家长只需要引导孩子,什么时候可以说,什么时候要忍一忍,让孩子明白在不恰当的时候一直讲话,是种不礼貌的行为,也会给他人造成困扰。

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位妈妈的做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前提:孩子在课堂上老是找同学讲小话,老师反馈给了妈妈。
第一天的时候,妈妈让孩子观察老师穿的什么颜色的衣服,回家后孩子把自己看到的告诉了妈妈,妈妈鼓励他的同时,又给孩子布置了第二个任务:数一数老师走下讲台了几次。
孩子又再次向妈妈汇报,妈妈不仅表扬了孩子,还跟孩子说,今天老师夸他了,因为他表现好。
第三个任务是,抄下你认为黑板上比较重要的字或话……
诸如此类,慢慢增加难度,在孩子完成后给与鼓励和肯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减少课堂讲小话的时间和次数。
有句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孩子的一些小问题,只要家长肯动脑,肯付出时间和精力,总是会找到有用的办法。

在一起玩耍的孩子,总有一个带头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孩子王",这个孩子王喜欢对同伴发号施令,做什么不做什么都要听他的,其他人似乎也很乐意配合。
在大人看来,就是小大人一个,有些父母也会担忧,"孩子这么喜欢出风头,长大后容易吃亏"。
其实,这也恰恰证明了,孩子天生有比较强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说不定将来在工作中也能成为一个出色的领导者。
家长不必太过忧虑,孩子之间有自己的一套交流系统,谁领导谁服从,都是孩子间自愿达成的协议。
等孩子再大一些的时候,家长可以从旁提点,跟孩子聊一聊"什么是领导力""什么是团队协作精神",让孩子知道,一个人的发号施令,并非我行我素,更需要同伴的支持和配合。
有领导力的孩子,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都相对更出色。

科学研究表明,领导力遗传因素仅占30?右,更多受培养训练、个人经历、成长环境等后天因素的影响。
所以,如果你想培养孩子的领导力,请注意以下几点:
1.优秀的领导者,首先是一个自信的人
父母如果能与孩子积极、耐心地沟通交流,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营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孩子更可能发展成一个自信的人。
2.鼓励孩子为其"辩护"
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孩子果敢表达主见的意识和能力,比如,孩子犯错了给与他自己解释的机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受到不公平处罚时,教孩子学好合理辩解,争取正当权益。
3.教会孩子果断决策
父母可以从日常生活做起,从小就允许孩子做一些小的决定,比如放学后去哪里玩,穿什么衣服等,引导孩子做出与其年龄相符合的决定。
4.敢于冒险的精神
鼓励孩子多尝试,失败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让孩子在努力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有些孩子脑袋瓜子里像藏着"十万个为什么",不管碰到什么,孩子都爱问一句"为什么",千奇百怪的问题,让很多家长回答不上来,也感到很烦恼。
"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就是这样的啊"曾听过一个妈妈不耐烦地回答孩子,孩子瞬间就变得安静。
孩子爱问为什么其实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说明他的好奇心强,并且有求知欲。这样的孩子通常学习能力也非常强。
所以,面对问东问西的孩子,家长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表现出一副很不耐烦的样子,这样很容易破坏孩子求知欲。
当自己回答不上来的时候,可以跟孩子坦白地说:"妈妈也不知道呢,不过我们可以一起去寻找答案呢!"
这样不仅不会丢面子,反而更加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有什么事能比得到父母的支持更高兴的呢?

教育专家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曾说:"一个被管制太多的孩子,他会逐渐从权威家长手下的"听差",变成自身坏习惯的'奴隶'。"
孩子不是藤蔓,不需要家长用一些条条框框地'规矩'来管制和约束。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喜好,家长无法为孩子的成长制定一套"标准",但家长的言行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
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管制太多,只会限制孩子的可能!
※ 作者简介:果妈,从事教育工作11年,家里有两个调皮娃娃。多平台优质育儿领域原创作者,专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如果你在育儿路上有什么困惑,都可以私信我。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个赞,或转发哦。你们的鼓励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