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特人,中國史料中稱昭武九姓,公元3世紀至8世紀之間,大批粟特人以經商之故來到中原並定居於此,以商隊建立聚落。北朝隋唐時期是粟特胡人在中國歷史上最爲活躍的時期,粟特人往來絲綢之路,受衆多文化薰染,思想也呈現多元文化的特徵。20世紀以來多處入華粟特人墓葬被發現,在這些墓葬中,既有本民族藝術傳統的繼承,也有對外來文化入鄉隨俗式的體驗摸索。

一、無翼伎樂飛天

在公元3世紀——8世紀,中國處於北齊、北周至隋唐時期,大量粟特人以商隊形式來往於絲綢之路,在中原地區建立聚落,聚落首領史稱“薩保”。史料中稱爲的“昭武九姓”以城邦的形式存在,常處於周圍各王朝的掌控之下,所以粟特地區宗教信仰衆多,先後有波斯教、摩尼教、景教、佛教等遺蹟被發現,但處於這衆聲喧譁的宗教環境中,粟特人一直以祆教爲其信仰核心,因此祆教祭祀圖像以聖火壇凸顯,居主要位置。

北周安伽墓門額

在西安地區發現的北周安伽墓中,墓門門額上繪有一副祭祀石刻圖像,中央爲承載於蓮花三駝座上的火壇,駱駝站立於覆蓮座上,火壇左右上方分別刻對稱的伎樂飛天,頭戴花冠,跣足,飄帶飛揚,身披彩縫,四周祥雲繚繞,右側者彈奏曲頸琵琶,左側者撫弄箜篌。這兩個伎樂飛天的形象,飄帶飛揚,人物形象極具動感,與四周祥雲繚繞的天國圖景融爲一體,很容易聯想到同時期佛教的飛天形象。古印度佛教藝術中,飛天的原型是指佛教造像諸天神中的護法神“乾闥婆”和“緊那羅”。敦煌學家段文傑所言:“佛教飛天和道家的羽人,西域飛天和中原飛仙融合爲一,形成了中國特色的飛天。那就是不長翅膀,不生羽毛,沒有圓光,藉助雲彩而不依靠雲彩,主要憑藉一條長長的舞帶而凌空翔翔的飛天。”

門額·左側樂神

門額·右側樂神

佛教與粟特人信仰的祆教一樣,都爲沿着絲綢之路自西向東傳播的外來宗教,二者的傳播時間較爲相近,如前文的敘述,粟特人地處中亞的“十字路口”,以商旅往來西域地區,受各個宗教文化浸染,其思想也呈多元文化的交融形態。在魏晉南北朝這近400年的大動盪時期,傳統儒學對封建統治的政權維護不再適用於亂世之中,人民由崇尚皇權的綱常倫理之說轉向期待超自然的神祕力量對善惡進行判罰懲處,以至於佛教在這一時期發展迅速,受衆廣泛。粟特人來往西域,來華粟特人更是受到南北朝佛教之風吹拂,與其秉持的祆教信仰產生交流。由於粟特人本身就對外來宗教開放包容,建構了以祆教爲核心的多重信仰體系,在佛教與祆教的東傳過程中,二者在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相互借鑑、交流。

二、有翼伎樂飛天

入華粟特人墓葬宗教樂舞圖像中的有翼飛天形象主要來自北周薩保史君墓,在墓門門框和石槨左側都出現了多處有翼飛天圖像。在史君墓的墓門門框中,東西兩塊分別刻有伎樂、飛天和守護神,中間用纏枝葡萄紋相連。飛天共兩組,每組5個,手中分別執樂器或物品。東門框飛天分別手執箜篌、橫笛和篳篥等樂器。西門框飛天分別手執排簫、海螺等樂器和物品。單海濤推測石門浮雕表達的含義“四臂神作爲通往死後世界的使者或者護法神蹲坐上方,兩側飛天奏樂,守護神鎮守兩旁,門扉上六位飛天側身飛翔,整組畫面似是在迎接墓主人進入天國之意,或許這道門就是對於天國之門的想象。”因此,與安伽墓墓門門額祭祀圖像中的飛天表達意義類似,史君墓墓門門框上的伎樂飛天飛舞奏樂,一是爲了接引亡靈,二是表現天堂圖景。

史君墓墓門西門框浮雕

史君墓墓門東門框浮雕

史君墓中的飛天形象與安伽墓中的伎樂飛天形象有明顯區別,其中差別最大的就是史君墓中的飛天均生雙翼,且造型圓潤,這是希臘天使的造型特徵。在洛陽地區出土的安備墓的祭祀圖像中也有兩個肩生雙翼的飛天形象,對此葛承雍指出:“這兩個飛天身後皆有翅膀,與鍵陀羅地區吸收希臘藝術中的小天使形象如出一轍,中亞哈達出土壁畫中就有帶翅小天人手託花環畫面,明顯是祆教藝術與古希臘雕刻的小天使藝術有着淵源關係。”

左:西門框摹本 右:東門框摹本

粟特藝術的希臘風格淵源,要從亞歷山大東征至公元2世紀間的200年中探尋,粟特人先後處於希臘—大夏王朝、大月氏國和貴霜王朝的統治之下,直接或間接的受到希臘文明的影響,而後由於波斯貴霜王朝的崛起,希臘風格在中亞趨於衰落,但在塔里木地區仍保存了其藝術特徵,其中一個典型的代表就是于闐的希臘風格佛教藝術。佛像首先在犍陀羅產生,是由於這裏受希臘羅馬造型藝術的影響,希臘羅馬很早就有製作各種神像的傳統,東方的宗教與西方的雕刻藝術在貴霜已經融合得很深。入華粟特人的故鄉在撒馬爾罕地區,受希臘風格影響深刻,再有犍陀羅希臘化的佛教藝術隨着佛教的東傳進入中原,使這本來就深入粟特人心中的希臘風格更加彰顯。以希臘風格的伎樂天使形象構建史君墓的天國圖景,是瑣羅亞斯德教義中將天國看作“充滿歌聲與歡樂”的圖景式再現,亦是對粟特人故土文化的傳承。

三、總結

入華粟特人葬具圖像大都向我們展示的天國圖像,死者親屬希望死者能夠生活在另外一個物質富足、充滿快樂和笑聲的世界。入華粟特人的故鄉在撒馬爾罕地區,被譽爲文明的十字路口,在這裏印度波斯藝術、拜占庭藝術、希臘藝術等文明浸染,在這一地區呈現出藝術風格的異彩紛呈,粟特人沿絲綢之路來華,也將這衆彩紛紜的藝術形式及風格帶到中原。

文章來源:《大衆文藝》2018年第18期

圖片來源:《西安北周安伽墓》、《西安北周涼州薩保史君墓發掘簡報》

責任編輯:梅雅萱

審覈:郝麗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