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嚴重依賴外國勞工建造樓房、護理病患和提供食物的海灣國家和其他經濟體,像班吉特這樣的人因爲新冠病毒疫情而面臨痛苦,並要作出改變人生的決定。參考消息網3月31日報道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3月29日以題爲《海外勞工計算爲新冠病毒疫情付出的代價》的文章稱,疫情當下,一些地區已經出現了裁員現象,因爲封鎖措施令服務業、旅遊業和建築業陷入停頓。

原標題:英媒觀察:疫情引發全球海外勞工失業潮

參考消息網3月31日報道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3月29日以題爲《海外勞工計算爲新冠病毒疫情付出的代價》的文章稱,疫情當下,一些地區已經出現了裁員現象,因爲封鎖措施令服務業、旅遊業和建築業陷入停頓。隨着外國勞工失業,遭受損失的不僅是他們工作所在地的經濟體,還有其本國經濟。文章編譯如下:

多年來,班吉特是在阿聯酋工作的數百萬亞洲人之一。他在這個盛產石油的海灣國家供養着自己的直系親屬,還把錢寄回給在祖國印度的親人。

但是本月,在阿聯酋加入全球其他國家的行列,關閉經濟中的某些部門以遏制新冠病毒之際,這名印度廚師被其在迪拜工作的亞洲連鎖餐廳解僱了。這家餐廳已僱用他長達20年。

在嚴重依賴外國勞工建造樓房、護理病患和提供食物的海灣國家和其他經濟體,像班吉特這樣的人因爲新冠病毒疫情而面臨痛苦,並要作出改變人生的決定。

一些公司保留了勞工的職位,但海灣地區和亞洲各地已經出現了裁員現象,因爲封鎖措施令服務業、旅遊業和建築業陷入停頓。

隨着外國勞工失業,遭受損失的不僅是他們工作所在地的經濟體,還有其本國經濟。分析人士說,包括印度和菲律賓在內的嚴重依賴海外匯款的經濟體,未來將面臨巨大沖擊。這將在兩個方面產生影響:預計回國的勞工將使本國不斷增多的失業人口進一步增加,而他們帶來的收入——至關重要的外匯收入——將減少。

荷蘭國際集團資深經濟學家尼古拉斯·馬帕說:“菲律賓人遍佈全球。以前如果美國陷入經濟衰退,在歐洲或日本的菲律賓人將向祖國匯入更多資金。但現在是我第一次真正擔心海外匯款,因爲新冠病毒幾乎出現在全球的每個角落。”

海灣地區是匯款流出的最大來源地之一。2017年,外國勞工從海灣地區向他們的母國匯款1190億美元。根據世界銀行數據,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和第三大匯款輸出國。

沙特有3000萬人口,其中外國人約佔三分之一。外國人還佔到私營部門勞動力的近80%。在阿聯酋,估計僑居者佔總人口的80%左右。

美國企業研究所海灣事務專家卡倫·揚說:“一旦機場再次開放,春末和齋月尾聲臨近,各個收入層級的外籍工人都將大規模撤離,無論是技術性還是非技術性工人。”

在菲律賓,去年的匯款額達到335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對於一個貿易和經常性項目持續赤字、僅吸引少量外國直接投資的國家而言,菲律賓建築工人、護士和護理人員寄回國內的錢是這個消費主導型經濟體獲取外匯的重要來源。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該國經濟增速爲6%。

一些因素將緩解疫情對工人及其母國經濟的衝擊——美元升值將使他們匯回國內的錢升值,至少在短期內是如此。許多海灣國家的貨幣都與美元掛鉤。

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澤田康幸說,在過去的危機期間,比如2013年臺風“海燕”肆虐之時,海外勞工將更多的錢匯回了國內。澤田說:“很難預測影響。”

分析人士說,最大的變量是這場危機將持續多長時間,以及世界各地採取的刺激措施的有效性。

在海灣地區,各國政府已宣佈向企業提供規模達數十億美元的一攬子支持計劃。但隨着各國政府加強封鎖,包括暫停國際和國內旅行、關閉購物中心以及告誡人們待在家中,裁員潮正在拉開序幕。

該地區正承受着來自新冠病毒和原油價格暴跌的雙重打擊。再加上對全球經濟衰退的預期,這勢必導致政府削減開支,而政府開支是該地區經濟活動的主要推動力。

班吉特希望能等到危機結束,然後很快重返工作崗位,而他的一些前同事在阿聯酋暫停國際航班之前就已回國。他說:“目前,我將留在這裏。也許我將和妻子一起開始做點小生意——我們必須保持積極心態,共渡難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