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兩市紡織服裝上市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業績報表已披露完成,整體穩中向好,呈現弱復甦。全國89家紡織服裝上市公司共計實現營業收入2177.78億元,上年同期爲1948.71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人的淨利潤爲176.69億元,上年同期則爲168.91億元。

《贏商網》統計了包括海瀾之家、森馬服飾、拉夏貝爾、美邦服飾、太平鳥、雅戈爾、貴人鳥、朗姿股份和地素時尚在內的29家滬深較爲知名的服飾企業。2018年前三季度,總營收達903.27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7.46個百分點;淨利潤則爲103.88億元,同比上升0.28%。

其中,營收與淨利雙升的品牌共計21個,佔比達72.43%。

男裝數據雖搶眼實則遭遇瓶頸

縱觀上述統計圖表,TOP10中男裝佔得3個席位,分別爲海瀾之家、雅戈爾與七匹狼。營收共計201.27億元,佔得TOP10中1/3的份額。其中,海瀾之家以營收130.42億元,提前踏入百億俱樂部。另一方面,統計的9個男裝品牌中,呈現營收、淨利雙升的就有7個,佔得77.78%。其中不乏像報喜鳥、希努爾等淨利增幅超100%的。

但仔細研究男裝發佈的業績報告,便會發現,看似搶眼的數據背後,透露出的是男裝市場競爭的加劇。

海瀾之家雖說營收、淨利呈現增長態勢,但營收增幅4.53%,和淨利增幅4.66%在所統計的29家服飾企業中排位已接近尾部。而報喜鳥淨利同比暴增319.66%的背後,主要與其加盟商買斷制(發貨即確認收入,並允許一定比例退換貨)合作模式佔比提高有很大關係。

希努爾則將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比去年同期增長256.83%歸功於新增的文旅業務利潤和政府補助。要知道,其存貨餘額比年初增長76.27%,主要是服裝備貨增加所致。

女裝整體趨於穩定需尋求新的增長點

在上述統計的7家女裝品牌中,有5家呈現營收、淨利雙升,且基本保持雙位數增幅。其中,朗姿股份和維格娜絲淨利增長幅度分別高達80.58%和141.37%。維格娜絲主要將原因歸結爲收購的TEENIE WEENIE自2017年3月起並表。如還原TEENIE WEENIE2017年1-2月的營業收入,本期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8.9%;其中,TEENIE WEENIE本期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7.3%,VGRASS及雲錦本期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12.5%。

要知道,期內TEENIE WEENIE的營收是維格娜絲同名品牌VGRASS的2倍多,貢獻營收佔比高達67.94%。

另一方面,對於已在女裝市場打下一定基礎的品牌來說,謀變、轉型仍迫在眉睫。就拿國內女裝巨頭拉夏貝爾來說,在全國遍佈着9625家門店,也是唯一一家進入上述統計TOP10的女裝品牌。但其2018年前三季度業績卻呈現營收、淨利均下滑的態勢。

拉夏貝爾解釋營收下滑主要系女裝Puella和La chapelle品牌受專櫃渠道調整以及處於產品優化升級過程中,導致收入分別同比下降13.47%和7.92%。而淨利潤同比下降29.58%是因爲銷售毛利下降以及新品牌處於培育期虧損增加所致。

無獨有偶,日播時尚前三季度淨利下滑達53.64%。究其原因,與其CRZ在期內營收同比下滑6.12%不無關係。CRZ品牌是日播時尚旗下一個時裝潮牌,對標具有樂觀、本真、趣味的生活態度的千禧一代。朗姿股份則因前三季度服裝板塊盤虧增加導致營業外支出較去年同期增加95.75%。

休閒裝回暖明顯年輕潮流是趨勢

不難發現,統計的4家休閒服飾全部擠入TOP10榜單,甚至可以說是TOP6。營收總計353.92億元,佔得前十53.36%的份額。

其中,美邦2018年前三季度的表現可圈可點。不僅錄得營收24.86%的增長,淨利潤同比漲幅也高達132.31%。這與其近年推行的品牌升級、渠道升級戰略,以及在產品與零售升級方面的舉措不無關係。

爲迎合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Metersbonwe主品牌由單一休閒風格銳變爲五大風格;渠道方面,自今年3月宣佈啓動“百城千店”計劃以來,美邦加大三至五線城市的開拓力度,逐步淘汰低效門店,新開優質店鋪帶動銷售業績增長。

太平鳥可以說是國內最早一批強調年輕化,從產品、渠道和營銷全方位着手做的本土服裝企業,而且效果還不賴。上市1年多,已被公認爲國潮品牌。而森馬,一直是國內休閒裝領域第一梯隊的帶頭兵。一路穩紮穩打的森馬,也在近年首推粉絲節,跨界歐陽娜娜,首秀紐約…年輕潮流元素被運用得越來越廣泛。

值得注意的是,位居榜首的搜於特,已經從單一經營“潮流前線”及系列子品牌的設計與銷售業務,轉向從事品牌服飾運營、供應鏈管理、品牌管理、商業保理等業務。到目前爲止的效果也顯而易見,從2017年前三季度營收首超海瀾之家,到如今,其業績表現一直非常強勁。

但由於其上游供應鏈屬性,對其庫存把控能力也極具考驗。就拿本次數據來說,因環保等因素爲滿足上下游客戶需求,供應鏈業務及自有品牌原材料備貨增加,致使其庫存比上年增長了63.58%。

如今,國內的服裝市場已經過了當初僅靠品牌自身的溢價能力,加之一些簡單粗暴的打折促銷,或熒幕硬廣就可以輕鬆打開消費者腰包的時期。隨着消費升級和千禧一代消費力的崛起,特別是一些外來品牌的強勢進駐,倒逼着我國服裝市場進入一個競爭加劇,更爲成熟,更具國際化和多元化的新時期。

東方證券分析師施紅梅表示,從已披露的三季報來看,三季度行業整體增速環比上半年放緩,疲弱的零售環境與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對消費的影響開始逐步體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