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士燮論》原文及翻譯

原文
料敵勢強弱,而知師之勝負,此將帥之能也。不求一時之功,愛君以德,而全其宗嗣,此社稷之臣也。鄢陵之役,楚晨壓晉師而陳。諸將請從之,範文子獨不欲戰。晉卒敗楚。楚子傷目,子反殞命。範文子疑若懦而無謀者矣。然不及一年,三卻誅,厲公弒,胥童死,欒書、中行偃幾不免於禍,晉國大亂。鄢陵之功,實使之然也。
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功。非常之功,聖人所甚懼也。夜光之珠,明月之璧,無因而至前,匹夫猶或按劍,而況非常之功乎!故聖人必自反曰:此天之厚於我乎?抑天之禍餘也?故雖有大功,而不忘戒懼。中常之主,銳於立事,忽於天戒,日尋干戈而殘民以逞,天欲全之,則必折其萌芽,挫其鋒芒,使其知所悔。天欲亡之則以美利誘之以得志使之有功以驕士玩於寇仇而侮其人民至於亡國殺身而不悟者天絕之也。嗚呼,小民之家,一朝而獲千金,非有大福,必有大咎,何則?彼之所獲者,終日勤勞,不過數金耳。所得者微,故所用者狹無故而得千金,豈不驕其志而喪其所守哉。由是言之,有天下者,得之艱難則失之不易,得之既易,則失之亦然。漢高皇帝之得天下,親冒矢石與秦、楚爭,轉戰五年未嘗得志。既定天下,復有平城之圍。故終身而不事遠略,民亦不勞。繼之文、景不言兵。唐太宗舉晉陽之師,破竇建德,虜王世充,所過者下,易於破竹。然天下始定,外攘四夷,伐高昌,破突厥,終身師旅不解,幾至於亂者,以其親見取天下之易也。
故兵之勝負,不足以爲國之強弱,而足以爲治亂之兆。蓋有戰勝而亡,有敗而興者矣。會稽之棲,而勾踐以霸。黃池之會,而夫差以亡。有以使之也夫。昔虢公敗戎於桑田,晉偃知其必亡,曰:“是天奪之鑑而益其疾也。”晉果滅虢。此範文子所以不得不諫。諫而不納,而又有功,敢逃其死哉!使其不死,則厲公逞志,必先圖於範氏,趙盾之事可見矣。趙盾雖免於死,而不免於惡名,則範文子之智,過於趙宣子也遠矣。
(選自《新編東坡海外集》有刪改)
[注]①士燮:即範文子,名燮,士爲其官職。

蘇軾《士燮論》原文及翻譯


譯文
估計敵方勢力強弱,就知道軍隊的勝負,這是將帥的能力。不貪求一時的功勞,用仁德愛護君主,保全國君的宗族後代,這就是能夠顧全大局且使國家長治久安的良臣。鄢陵之戰,楚軍早晨逼近晉軍佈陣。各位將士請求出徵迎戰,唯獨範文子不答應與楚軍作戰。晉國的士兵打敗了楚國。楚共王被晉軍射中眼睛,楚國司馬子反喪命。範文子在這場戰爭中看來好像膽小懦弱,沒有謀略一樣。但是不到一年,三卻被殺,晉厲公被殺,胥童被殺,欒書、中行偃幾乎也不能免於禍亂,整個晉國大亂。鄢陵之戰的功勞,實在是造成晉國大亂的原因。
有了異於尋常的人,這樣之後就有異於尋常的功勳、成績。而面對異於尋常的功勳、成績,聖人會感到很驚異的。夜光珠、明月璧,對於這些突如其來的財利,平常人也知道按劍警惕,更何況那些異於尋常的功勳、成績呢!所以聖人面對非常之功必定反省自問:這是老天爺特別優待我還是禍害我呀?所以即使有大功勞,也不忘戒備警惕。具有中等資質、不慧不癡的君主,急於創造功業,疏忽了老天的告誡,天天攻伐戰爭、殘害人民以顯示他們的威風志氣,老天爺若要保全他,那就必定會在他的思想行爲剛一冒頭之時就折斷它,打掉它的鋒芒銳氣,使他知道悔過老天爺若要滅亡他,就用美色、利益誘惑他讓他志得意滿,使他因爲功勞而對下級驕橫無禮,忽視仇敵的存在,而欺侮壓迫他的百姓,到了亡國殺身的地步還不悔悟的,老天爺是要滅掉他。唉,普通人家,一朝之間突然獲得大量錢財,不是有大福,必定有大禍臨頭,爲什麼呢!那個獲得的人,整天勤懇勞作,不過微薄的收入罷了。收入微薄,所以需要花費應用的範圍狹小。無緣無故得到了大量錢財,豈不是讓他驕傲而丟失了他原來慣守的生活原則。因此,奪得天下當上皇帝的人,如果天下得來艱難,那麼喪失也不容易,如果得來容易,那麼喪失也會很容易。漢高皇帝劉邦得到天下,親自冒着箭石和秦、楚作戰,轉戰五年,都未能稱王天下。等到平定天下之後,又發生了平城之圍,所以一生都不擴大對外的侵略戰爭,老百姓也沒有徵戰之苦。後來的漢文帝、漢景帝也不提倡攻伐戰爭。唐太宗舉兵晉陽大破竇建德軍,虜獲王世充,所過之處,勢如破竹。但是天下剛剛安定,就對外斥逐周圍的少數民族,出兵高昌,攻打突厥,終身都沒有放棄過軍事戰爭,國家多次處於戰亂之中,是因爲他親眼目睹取得天下很容易。
所以說戰爭的勝負,不足以成爲國家的強弱的依據,卻足以成爲國家安定是否的先兆。因爲有的國家因爲打仗勝利而滅亡,也有的國家因爲打仗失敗而興盛。越王勾踐爲吳王夫差所敗,棲於會稽,成爲橫行江淮的霸主。黃池會盟,吳國之後連喫敗仗亡國都是有原因使他們變成這樣的。以前虢公在桑田擊敗少數民族戎,晉國的偃預測其必亡,說:“這是老天爺有意奪他的鏡子(使他看不到自己的危險之處)而加劇他的隱患。”晉國果然滅掉虢。這也是範文子不得不勸告厲公的原因。勸告了卻不被接納,厲公又打了仗,範文子能逃得了必死的下場嗎?假使他不死,那麼厲公得志,必定先下手謀殺範文子,從趙盾一事中就可以知道了。趙盾最終雖然免於一死,但是免不了弒君的惡名。範文子的智慧,遠遠超過趙盾。

蘇軾《士燮論》原文及翻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