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不支持粉絲集資應援,粉絲錯了嗎?

《南方車站的聚會》劇照

胡歌主演的第一部大銀幕作品《南方車站的聚會》即將上映,電影入圍了今年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雖最終未獲獎,但評價不錯。胡歌很重視這部作品,胡歌的粉絲們(又稱“胡椒”)亦然。於是,早在今年7月份,胡歌官網便在某粉絲平臺上發起了集資應援活動。

胡歌不支持粉絲集資應援,粉絲錯了嗎?

今年7月份,胡歌官網發佈了集資應援活動

應援將分爲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上映前,通過和院線聯繫確定在預售場次贈票,上映首日包場,邀請胡椒及有興趣參與的觀衆免費觀看。同時製作相關物料,配合包場活動,以起到較好的宣傳。粉絲聲稱,“粉絲應援的意義不在於做多少票房,而是希望通過電影應援,表達我們對老大電影的支持,奉獻我們的愛意”。

當下,這樣的應援方式並不鮮見,不誇張地說,任何一個有流量的明星,如果他主演的電影上映,粉絲都會組織類似的免費贈票活動,以發酵口碑、增加排片。

但胡歌並不支持這樣的集資應援方式。昨晚,@古月哥欠觀影團發佈微博稱,將發起退款。不少胡椒表示不解。

今日凌晨,胡歌在微博底下發表圖片評論,胡歌稱,自己一向不認同、不支持粉絲集資應援,“作爲演員,自己有對這份職業的敬畏,更有對電影藝術的尊重,不希望通過其它特殊方式製造盛世假象”。如果粉絲進電影院,或者是集體包場觀看,他感激不盡,除此反對任何“非常規操作”。

胡歌不支持粉絲集資應援,粉絲錯了嗎?

胡歌在微博底下評論

#胡歌不支持粉絲集資應援#迅速登上了微博熱搜,支持的、反對的聲音都有,究竟該如何看待類似的粉絲集資應援行爲?

這是“演員”胡歌的一次自我證明

胡歌在回應裏解釋了他反對集資應援的原因,除了“不希望通過其它特殊方式製造盛世假象”外,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演技好不好,作品行不行,我自己負責、自己承擔,贏要光彩,輸不丟人”。

胡歌作爲一名“演員”,他希望真真正正憑藉演技說話、憑藉作品說話,而非總是依恃粉絲愛的供養與錢的供養,才能贏得聲勢與讚賞。

這裏的演員,並不是廣義上的演員,演過戲就能稱爲演員;這裏的演員,他是相對“偶像”或者“明星”而言的。

演員與偶像的差別,簡單地說,二者與大衆、粉絲的距離是各不相同的。一個演藝圈從業者被稱之爲“演員”,往往意味着他對粉絲的依賴變少了(雖然與粉絲可能依舊很親密),而與大衆的距離更近了,他以自己的實力贏得了相當的國民認可,哪怕沒有多少狂熱粉絲,也能在演藝圈遊刃有餘。

與之相對的,偶像離粉絲的距離很近,黏性很強,但離大衆很遠。很多時候,偶像離開了粉絲的支持,也就徹底失去了光環,哪怕偶像有很高的國民知名度,卻因爲能力不被認可,依舊難以贏得資源與支持。

舉一個例子,最近易烊千璽憑藉《少年的你》獲得許多好評。許多業內人士在評介易烊千璽時,往往這樣說道,“他徹底甩掉了偶像的標籤”“我原本以爲他是個偶像,沒想到……”這說明的是,作爲偶像的易烊千璽雖然上網的人幾乎都知道他,但在《少年的你》之前,他離公衆的距離依舊是遙遠的。當他成爲“演員”易烊千璽之後,他的下一部作品哪怕沒有粉絲們的賣力宣傳,大衆也願意因他走進電影院。

胡歌不支持粉絲集資應援,粉絲錯了嗎?

李銀河評價易烊千璽

李銀河評價《少年的你》當中易烊千璽的表演。她對易烊千璽的第一印象,代表的是很多路人對偶像的第一印象

這麼說,並不是說偶像與演員有什麼高下之分,好像演員更“高級”,偶像很“低端”。它們本質上是兩種不同的職業而已。偶像的主要職責,是滿足粉絲的想象,以換取粉絲愛的供養;演員則像胡歌說的,靠作品說話,自己負責、自己承擔。

那爲什麼很多偶像想轉型成爲演員?因爲偶像的演藝生命期很有限,畢竟演藝圈長得好看又努力的人那麼多,朝三暮四是很多粉絲的共同心態;但演員的生命力,卻是永恆的,好演員永遠稀缺。比如幾年前最熱的是“四大流量”,但看看今天的超話榜單,你就知道,一切已經變天了。

因此,任何偶像都會面臨着轉型那一天,當你年紀越來越大,當新生代偶像前仆後繼,若無法成功轉型就會被淘汰。一個優質偶像的自我修養是:在與粉絲的甜蜜期內,依舊保持上進,不斷積蓄能量,不斷提升實力,以冀成功轉型爲歌手或演員。

胡歌是“偶像”還是“演員”?這不是一個容易的回答。應該承認,胡歌的國民知名度很高,路人緣很好,但《琅琊榜》之前,他更近乎一個有觀衆緣的偶像派演員,本色出演居多。《琅琊榜》成了胡歌的代表作,他也憑藉梅長蘇的角色拿獎了,這是他轉型的最好契機。

胡歌不支持粉絲集資應援,粉絲錯了嗎?

梅長蘇是胡歌迄今最經典的角色

雖然《琅琊榜》之後,胡歌本可趁着熱潮再拍幾部電視劇,或者上幾個真人秀,慢慢地走下坡路——電視劇供他選擇的好角色已非常有限。但胡歌選擇了迎難而上,他往大銀幕精進,試圖向一名實力派演員轉型。

大銀幕領域,胡歌還是一個新人,他幾次以配角出演、且突破形象演出的電影作品,成績都一般。《南方車站的聚會》於他,尤其重要。除了不想粉絲亂花錢外,這是胡歌作爲演員的一次自我證明,是他邁向實力派的重要一步,他不願意擁抱飯圈的那一套文化,完全可以理解。

胡歌不支持粉絲集資應援,粉絲錯了嗎?

《南方車站的聚會》劇照

粉絲應援,並不損耗好演員的“風骨”

筆者讚賞和支持胡歌的個人態度。不過,現在輿論有一種聲音似乎跑偏了,比如微博上很多人開始痛批飯圈集資應援,甚至整個飯圈應援文化,好像集資應援就是“人傻錢多”,偶像默認粉絲集資應援就是“沒風骨”“軟骨頭”云云。

胡歌不支持粉絲集資應援,粉絲錯了嗎?

微博上的投票,將粉絲集資應援認爲是“圈內怪象”的比例最高,爲60%

這其實也跑向另外一個極端了。粉絲應援的本質,可以說是一種情感消費。粉絲花錢應援偶像,“買”來了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感喜悅,偶像因粉絲的應援進步一寸,粉絲們也能收穫一寸成就感和快樂。在一個崇尚個體化的時代,有人買包獲得快樂,有人養寵物獲得快樂,有人“供養”偶像快樂,又有何不可的?崇尚理智挺好的,但“感性”可不等同於“非理性”。

所以,粉絲應援只要圈地自萌、合理合法,不把飯圈文化那一套控評變成壓抑自由表達,把競爭變成惡鬥和撕X,把集資應援變成強迫逼捐,甚至成了少數粉頭的血賺生意,那麼它就是個體自由,旁人也不必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手畫腳,說一些正確的廢話來剝奪他人的權利。

現在真正的爭議點是,粉絲們集資應援,是否會損耗一名演員的“含金量”?好像一部好的電影,粉絲們多呼籲幾句,就變得不那麼“體面”了?釐清這個爭議是必要的,以防胡歌較高的自我要求,變成娛評人要求其他演員的道德標尺。

而答案是,不會。

@古月哥欠觀影團底下有兩條回覆很具代表性,一條是回覆胡歌的,該胡椒說道,“我不知道溝通中出了什麼問題會讓你有所誤解,但胡椒從頭到尾沒有動過歪心思。我們想做的只是儘量擴大宣傳讓更多人願意走進電影院去看電影。”另外一條是回覆官微的,該胡椒比較激動地寫道,“你們這樣很打消粉絲積極性你們知道嗎?電影馬上預售了,你們搞這一出,你們在幹嘛?”

胡歌不支持粉絲集資應援,粉絲錯了嗎?

有些胡椒表示不同意見

這兩條回覆指向的是同一個問題,針對預售,“擴大宣傳”,即電影的宣發層面。換句話說,胡椒們的集資應援,可以看做民間的一次自發宣發。

而我們知道,任何一部電影上映,宣發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幾乎不存在真正裸宣的電影。比如《少年的你》當時定檔倉促,看似裸宣,可實際上,電影早在第一次定檔時就砸下千萬元級別的宣發費用,觀衆不難在線上線下各種平臺看到關於電影的宣傳。電影的官方宣發,說到底,就是官方“集資”“撒錢”,買的開屏廣告要錢,19.9元電影票票補要錢,請流量明星唱宣傳曲要錢……但我們並不會說,電影的宣發做得好,電影或演員就不體面了。

尤其是對於像《南方車站的聚會》這樣的文藝片,宣發更是可決定生死。“酒香不怕巷子深”是理想狀態,很大一部分觀衆熱愛爆米花爛片甚於賈樟柯、王小帥和婁燁。王小帥的《地久天長》在柏林電影節拿了影帝影后,票房依舊平淡,王小帥最後只能走了low的宣發路線,利用電影傳授“泡哥泡妹的小技巧”,還遭到輿論的痛罵。

藝術也得考慮生存問題,文藝片更得在宣發上下功夫。粉絲集資應援,在預售場次贈票、上映首日包場、邀請有興趣參與的觀衆免費觀看,都是宣發的正當手段。這並不丟人。演員可以體諒粉絲,拒絕他們的應援,但如果其他演員的粉絲願意應援,該演員也可以坦蕩地樂見其成。

另外一點是胡歌談到的,“我不希望通過其它特殊方式製造盛世假象”。粉絲的奔走相告與集資應援,是否真可能誤導觀衆,讓一部爛片“以次充好”?

幾年前或許還可能,但在今天的中國電影界,好電影不一定有好票房,但爛片要有高票房,那是難上加難;而想依靠粉絲的力量拯救一部爛片,更是天方夜譚。

舉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暑期檔《上海堡壘》上映那會,電影在微博、微信公衆號、百度搜索熱度都是第一名,電影的四個微博話題的閱讀量都超過了10億,鹿晗粉絲的應援活動也一個接一個,熱度不可說不高。當時鹿晗的粉絲近6000萬人,我們假設10個粉絲只有一個去看電影,觀影人次600萬,均價30元一張的話,票房至少也有1.8億元。但最終《上海堡壘》票房1.2億元,觀影人次300餘萬人,扣除掉路人後,有多少鹿晗粉走進電影院?

這不是說鹿晗的粉絲不忠誠,而是偶像的粉絲與電影的觀衆之間的轉換鏈比較長,轉換率很低。電影不像電視劇,坐在電腦前一天就可以製造出許多數據來,沒有幾個粉絲可以連刷好幾遍電影,或者有錢大量買電影票充票房。

粉絲應援能夠爲一部電影的票房貢獻的體量,很低很低,單純依靠粉絲應援製造票房繁榮,幾乎是不可能的。一部好的電影,最終依靠的是路人的力量,有無數路人看了電影覺得好,通過朋友圈、微博傳遞給更多路人,這樣的口碑效應纔是驚人的。

胡歌不支持粉絲集資應援,粉絲錯了嗎?

應援金額52萬,對於電影票房影響不大

這也非意味着粉絲應援沒有意義。粉絲應援,可以錦上添花,卻不能雪中送炭。它可以幫助一部好的電影的好口碑,傳得更遠一些,讓更多人看到,卻無法讓一部爛片起死回生;它可以幫助一部值得贏的電影,有更大的概率贏,卻無法讓一部本該輸的電影,不輸。

總之,對於粉絲集資應援電影,不妨平淡看待。讚賞胡歌對自我的嚴格要求,讚賞他對粉絲的體恤,也同樣理解粉絲熱愛偶像的拳拳之心,尊重粉絲在應援中收穫的快樂。順便一提的是,粉絲集資應援發生了幾起粉頭攜款逃跑的案例,明細不清的更是屢見不鮮,所以,粉絲集資還是應更理智、更公開、更謹慎一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