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日记2018-11-07

今年以来“吃药行情”可谓一波三折:上半年在“业绩+政策”双重利好下,医药板块乘风之上,一度以3.11%涨幅成为前6月申万仅有的三个上涨行业之一然而7月起,带量采购政策预期及“疫苗事件”发酵,打乱了板块的上涨“节奏”,估值剧烈调整,截至10月底,不仅回吐上半年全部收益,还一举“摔进”跌幅榜前三,令不少投资者“爱有多深,恨有多切”。

但是,就当大伙准备“放弃治疗”时,上周医药生物板块集体强势反弹,截至周二近6个交易日上涨9.28%,在申万28个行业中排名第3位,医疗服务、医疗器械表现最为抢眼。不禁感慨:幸福来得好突然!

n大转运:政策重心微妙变化,中小创迎来布局良机

从本轮医药反弹来看,大背景得益于近期中小创迎来的修复性行情。今年股权质押问题一直掣肘着中小成长表现,直至10月政策重心微妙变化,聚焦中小民企融资困境成为亮点,极大地提振了市场风险偏好:千亿券商、保险资管紧急驰援,重新鼓励兼并重组、减税降负,设立科创板试行“注册制”扩大金融市场准入等等…股权质押风险“拆雷”进入实质阶段,政策改善预期下,前期被压抑到极致的中小成长板块开始反弹上攻,中小市值较为集中的医药板块由此受益。

n小确幸:龙头业绩向好,信心积聚

\n\n

行业基本面来看,三季报整个医药板块收入保持21.88%增速,利润增速则下滑12.5%至9.61%,主要由于“研发费用”作为会计项目单一列支后增加较快,冲击短期利润。但在当前全部A股盈利下探趋势中,医药成长稳定性和持续性仍具比较优势:三成以上的企业净利润增长超30%,近一成企业利润超100%,其中研发驱动下的创新药产业链、高品质仿制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板块,龙头效应明显。因此,从未来对抗经济回落,盈利下滑趋势的角度,“买医药”的逻辑不能再以线性思维去类推个股到行业,择股的意义在不断上升,后续主动型医药基金或许更胜一筹。

n轻博反弹,重在长牛

\n\n

展望后市,医药投资大逻辑并未变化。虽然整体业绩变化趋势、带量采购政策落地,仍将继续影响医药行业的持续表现。但随着前期板块深度调整,对政策预期不断消化,行业估值和成长性已逐步匹配,部分优质的龙头企业溢价已明显缩窄。在当前“政策加持”的中小创行情下,医药凭借业绩的持续高成长,有望重新树立比较优势,为2018年Q4乃至2019年的“发力”做好“蓄势”。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