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清代文人黄景仁发牢骚,写了句“百无一用是书生”,传了200多年,成了很多人调侃甚至是诋毁读书人的话。虽然它看上去有几分道理,但千年文坛中有几个人的存在,让这7个字只能是个笑话。这几个人里有:文能写红一座楼,武能守住一座城的范仲淹;文能写出《满江红》,武能马上定乾坤的岳飞;文能当上词中之龙,武能千里追叛将的辛弃疾。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这三位都是来自后世眼中很羸弱的宋朝。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正是古代文人的不凡之气:当江山稳固时,他们可以吟花弄月,做个翩翩公子哥;当天下风起云涌时,他们可以持剑上马,做个威慑四方的将领。雅致和豪迈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当年他们在沙场上是如何快意恩仇我们看不到了,但从他们留下的词作中,我们却能感受到那股豪情。

本期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词中之龙辛弃疾的一篇狂人狂语,词名《贺新郎》。这首词你可以不背,但定要读一次,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狂出了境界:

《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全宋词》收录了1300余位词人的近两万首作品,不知道你能否找到比这首词更狂的作品?这首词写于辛弃疾58岁左右,为何说辛弃疾在这首词中狂出了境界:

首先,写此词时辛弃疾已赋闲多年,正如他在词的上片中写的,他已经是“白发空垂三千丈”。当年李白在《秋浦歌》中写愁,也写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狂了半生的李白发愁时却也只能,照照镜子,发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感叹。但辛弃疾却不这样,他对着青山,一笑人间万事,发出“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感慨:天下人不懂我的一腔壮志没关系,我还能与青山互赏。落魄多后年后,已近暮年还能有这样的心胸,令人赞叹。

其次,只用青山的巍峨形容自己还不够,词中之龙还要调侃一下古人。在词的下片,他以陶渊明自比,自己的不凡之气江左那些醉生梦死之辈怎么会懂?最狂的是词的最后几句,“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这15个字将词人心中的不平之气写得淋漓尽致。
纵观这首词,从开篇时感叹人生令落,到以白发言愁,再到在青山中找到安慰,最后写出一气呵成地道出内心的疏狂之气,通篇多处用典,却浑然天成。千百年来,确实很少有人会写出这样的你狂语之作。

或许有人会问当年辛弃疾写这样的作品,文坛那些老夫子们怎么能容得下他?事实上,从辛弃疾很多经典作品的评论中来看,他在当时确实是不太受待见的。其经典作品《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朝及元、明、清的很多诗词评论家根本不作点评。直到近现代他在文坛的地位才得到明显的提升,这还得感谢王国维将他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定义为人生三境的最高境界。对辛弃疾这首《贺新郎》,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