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

@徒步投資筆記

@房地產

 

來源:蘇寧財富資訊

SuningWealthInsights

作者:黃志龍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中心主任

2017年1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17年主要經濟數據。總體而言,中國經濟已經完成了L型經濟築底,實現了連續七年下行後的首次回升。更爲重要的是,此次經濟企穩回升是在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新增就業崗位超預期增長下實現的,增長的自主性和韌性十足。

GDP破80萬億,結構優化趨勢持續

2017年,全年GDP突破了80萬億元整數關口,達到82.7萬億元,同比增長6.9%,較上年回升0.2個百分點。從不同季度數據看,一、二季度增速分別爲6.9%,三、四季度均爲6.8%,下半年較上半年出現微幅回落。

從不同產業看,

一、二、三產業GDP增速分別爲3.9%、6.1%和8.0%,服務業增速顯著高於GDP整體增速。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佔比爲51.6%,二產佔比爲40.46%,二者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爲60%和35.2%(見下圖),服務業繼續成爲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從需求側看,

最終消費支出對增長的貢獻率繼續保持在58.8%的高位,較上年有所回落,其原因是淨出口對增長的貢獻由負(-6.8%)轉正(9.1%),相應地,資本形成對增長的貢獻,則進一步由上年的42.2%下降至32.1%(見下圖)。

經濟供給和需求兩端的結構持續優化,使得在經濟增速並沒有出現大幅回升的情況下,新增就業的彈性卻大幅提升,2017年全年新增就業崗位超過1300萬,超越全年1000萬的目標。

製造業成工業部門景氣回升主動力

2017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6%,增速較上年加快0.6個百分點。更爲重要的是,工業部門增加值增長的自主性在提升,增長的韌性也在改善,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方面,從不同產權屬性的工業企業看,

國有企業增加值增長6.5%,股份制企業增長6.6%(見下圖),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6.9%。可見,更能代表經濟活力的股份制企業和外商企業的增速高於整體增速,相反,國有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速在經過前期大幅增長後有所回落。

另一方面,從不同行業的工業企業增加值看,

採礦業增加值下降1.5%,製造業增長7.2%(見下圖),水電燃氣等生產和供應業增長8.1%。可見,製造業已經成爲工業部門景氣回升的主要動力。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業中高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別爲13.4%和11.3%,製造業的結構也在持續優化趨勢之中。

在工業增加值回升的同時,工業企業的盈利能力和企業負債水平也在持續改善,1-11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達6.9萬億元,同比增長21.9%,同比上升了12.5個百分點,其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達6.36%,同比上升了0.54個百分點,而企業部門的整體負債水平,也較上年下降了0.5個百分點。

2018投資回落的趨勢仍將持續

2017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達63.2萬億元,同比增長7.2%,增速較上年回落0.9個百分點。

從投資的三大主體來看,增長的前景似乎並不樂觀。首先是製造業投資規模爲19.36萬億元,佔比30.6%,同比增速4.8%,是總投資回落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房地產開發投資爲10.98萬億元,同比增長7.0%,略低於總投資的增速;最後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高增長,全年累計投資額達14萬億元,同比增長19%,較上年加快1.6個百分點,這得益於PPP項目的持續快速推進。

然而,2018年房地產開發投資的下行趨勢仍將延續,與此同時,當前監管部門正在清理整頓PPP項目,加上地方財政和債務約束越來越嚴,基礎設施投資回落趨勢在所難免。因此,今年投資回落的趨勢仍將持續。

當然,投資結構變化也不全是壞消息,結構的優化也有諸多亮點,如第三產業投資規模不但高達37.5萬億元,高於二產的23.58萬億元,而且三產投資的增速(9.5%)也大幅高於二產的增速(3.2%);又如,在二產的製造業投資中,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7%和8.6%,較上年加快2.8和4.2個百分點,而高耗能製造業投資規模則收縮了1.8%,這也正是中央和地方強力對傳統高耗能產業強力去產能的預期結果。

房地產市場將呈現螺旋式下行

要討論中國經濟形勢,必然需要關注中國經濟週期之母和關鍵變量——

房地產市場

。2017年,在一、二線城市補庫存和三、四線城市棚戶區改造的助力下,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爲10.98萬億元,同比增長7.0%,與上年(6.9%)增速基本相當,其中住宅投資增長了9.4%,較上年(6.2%)大幅上升了3.2個百分點。

從市場的供給端看,

2107年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5.9億平米,較歷史峯值(2016年2月的7.39億平米)下降了1.49億平米,降幅達20%,其中住宅庫存下降規模更是高達1.66億平米。爲此,補庫存推動下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長7.0%,其中住宅增長10.5%。此外,補庫存意願也使得房企加快了購地節奏,2017年全年購地2.55億平米,同比增長了15.8%。

從樓市的需求側看,

2017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同比增長13.7%,其中住宅增長11.3%,增速較2016年2月的峯值已螺旋式下行20個月,反映到房價上,2017年12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同比漲幅爲5.6%,儘管較上月出現了微幅反彈,但在當前嚴厲調控的政策環境下,2018年仍將呈現螺旋式下行趨勢(見下圖)。

消費升級和消費增長的趨勢可期

2017年中國經濟需求結構的優化,主要表現在消費需求的韌性十足,居民消費升級銳不可當,已經成爲助推消費和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2017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仍保持在58.8%的高位。具體來看,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2%,其中城鄉居民消費增長分別爲10%和11.8%(見下圖),農村地區正在接力城市地區,成爲商品消費升級的重要力量,而城鎮地區則處於商品消費向服務消費轉型的升級趨勢中。

未來我國出口仍將延續復甦態勢

2017年,按美元價格計算,全年對外貿易總額達4.1萬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1.4%,扭轉了連續兩年大幅下滑的勢頭。其中,出口和進口增幅分別爲7.9%和15.9%。

2017年出口增速之所以能實現超預期增長,首要因素無疑是外需的向好。

2017年12月,美國、歐元區製造業PMI均創新高,摩根大通全球綜合PMI指數和OECD全球綜合領先指數均持續上升(參見下圖)。在外需向好背景下,我國對主要經濟體如美國、歐元區、東盟等多數國家地區的出口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從出口品類看,不僅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速由負轉正,高新技術產品和機電產品出口也受益歐美日新一輪設備投資週期啓動而大幅攀升。

另一方面,人民幣匯率基本處於均衡匯率水平上,也是外貿向好的重要因素。

儘管2017年人民幣出現了升值態勢,但較811匯改前,無論是人民幣匯率指數還是人民幣對美元的雙邊匯率,仍出現了明顯的下調(見下圖),這都有利於保持中國出口部門的競爭力。整體來看,人民幣匯率因素,至少已不會對出口造成明顯的下拉作用。

綜合來看,在人民幣匯率調整壓力充分釋放的背景下, 2018年的出口形勢,將主要受外部需求變化的影響,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均正處於同步復甦趨勢中,外部需求可期,預計未來我國的出口仍將延續復甦的態勢。

原文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OTc2MDg0Ng==&mid=2650972338&idx=2&sn=10fb1bb8acf5a3d213c708969eee9882&chksm=80acb993b7db30858a7a2d8bd9cd6f3b66f6b290a292b8ee50172079c44c0a350ca3a75983aa#r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