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寶寶腸痙攣發作時,肚子脹氣難受,會哭鬧、拒奶等,這時候可以給寶寶聽聽白噪音(轉移注意力緩解,使寶寶安靜下來)、飛機抱(這種抱姿對寶寶肚子又壓迫,就像大人肚子不舒服想趴一會是一樣的)、裹襁褓(一來避免受涼加重脹氣,二來讓寶寶有在媽媽子宮裏的感覺,增加安全感)等。小編說:對於小月齡的寶寶來說,腸痙攣是很常見的,當家長們發現寶寶有這些表現,很難帶時,要注意觀察,並尋找正確又適用寶寶的方法,幫助寶寶緩解。

Q

老師,我家娃30天了,夜間尤其下半夜總是哼唧,手腳亂蹬,幾分鐘就一下,有時候帶哭腔,但都不是大哭,感覺他困的不行,總是哈欠連天,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呢?

對於新手媽媽來說,

類似的問題,

很多媽媽都經歷過:

@暖兒:每天到固定點就哭,哄也哄不好,嗓子都哭啞了,而且愛吐奶。

@倩倩:我寶寶53天了,之前每天晚上六點開始一直哼哼唧唧的鬧到十點纔會睡覺,到醫院看醫生說是脹氣。

@醜萌萌:我娃娃快出月子了,哭鬧、不咋睡覺,響屁多,婆婆說是娃娃消化好,但一直打挺,喫奶也是,總是掙的臉紅;婆婆又說是娃娃長個子呢,我說是不是腸脹氣,婆婆說娃娃一直有放屁呢,怎麼會腸脹氣,睡覺還容易驚醒,若是抱着睡就得餵奶,睡着了剛放牀上立馬就醒,還哭鬧不止,我也是心碎了,新手媽媽不容易啊。

@豬仔兒:現在正在坐月子,有時候半夜寶寶哭鬧起來兩個大人都快崩潰,寶寶都這樣嗎?

@AD:我家寶寶這幾天睡覺好少,睡着了也沒之前睡得安穩,總是哼哼唧唧,時不時哭一下,臉也會憋得漲紅,累死我了,屁也多,不臭。

總結一下,

這些寶寶有些共同的表現:

哭鬧、放屁多、不好好睡覺。

那寶寶到底是怎麼了呢?

小編家孩子小時候也有過這樣的情況,他哭鬧還好(一直是個愛笑不愛哭的孩子),肚子總是鼓鼓的,頻繁夜醒,總放屁(多到我懷疑是不是有問題,糾結要不要帶他去看醫生)。我當時懷疑他可能是腸痙攣,就總是給他順時針方向按摩肚子,每次喫奶後注意拍嗝,堅持了一陣子,就沒再出現了。其實,寶寶出現這些表現,應該是寶寶有腸痙攣,肚子脹氣不舒服。

看:如何判斷寶寶是否腸痙攣?

不同的寶寶,腸痙攣的主要表現不一樣,但整體來說,嬰兒腸痙攣有如下這些表現,家長要多注意觀察寶寶,發現有類似的“苗頭”時,要及時想辦法幫寶寶緩解。

1、肚子咕咕響,響屁多,有時會放屁嘣屎;

2、大便次數不正常,還帶泡泡;

3、寶寶總想喫奶,尤其是母乳餵養的寶寶,不給喫奶哭鬧更嚴重;

4、經常吐奶、漾奶;

5、寶寶總是用力打挺、較勁,小臉都憋得通紅;

6、睡覺時間短,還睡的不安穩;

7、固定時間的哭鬧、甚至是歇斯底里的哭鬧,餵奶也不能緩解。

因:爲什麼腸痙攣的寶寶那麼多?

細心的媽媽會發現,腸痙攣多發生在小月齡的時候,而且大部分寶寶都經歷過,爲什麼呢?原因有方面:

一方面是生理原因,小月齡的寶寶,胃腸道消化系統發育還不成熟,寶寶喫進去的奶液經過小腸,腸內的乳糖酶不能完全把其消化,這樣就導致這樣的奶液進入大腸,通過發酵,讓負責產氣的“壞菌”一再增多,最後就出現了脹氣;

另一方面是餵養護理不當,比如餵奶姿勢不正確,導致喫奶時吸進去很多空氣,餵奶後不給寶寶拍嗝,喫奶過涼等,這些都是導致腸痙攣加重的誘因。

治:如何幫助寶寶緩解腸痙攣?

寶寶腸痙攣發作,可能是持續幾天或者一陣子,因而需要區分對待,當發作時可以採用緩解的方法,平時可以多做些預防的措施。

1、如果是寶寶腸痙攣發作,正難受時,家長可以這樣做,幫助寶寶緩解:

當寶寶腸痙攣發作時,肚子脹氣難受,會哭鬧、拒奶等,這時候可以給寶寶聽聽白噪音(轉移注意力緩解,使寶寶安靜下來)、飛機抱(這種抱姿對寶寶肚子又壓迫,就像大人肚子不舒服想趴一會是一樣的)、裹襁褓(一來避免受涼加重脹氣,二來讓寶寶有在媽媽子宮裏的感覺,增加安全感)等。

2、有腸痙攣的寶寶,平時也要做好預防和護理,減少寶寶腸痙攣的發作次數,具體的可以做好下面這些事情:

① 餵奶姿勢要正確:母乳餵養的寶寶,寶寶的嘴巴要包住乳暈,這樣可以避免同時喫進去空氣;若是配方奶餵養,注意奶瓶的奶嘴要大小合適,而且餵奶時奶瓶要豎起來呈一定的角度;

② 避免寶寶特別餓了才餵奶:把握好給寶寶餵奶的時間間隔,不然太餓容易喫太快,更容易吸進去空氣;

③ 餵奶後拍嗝:聽到寶寶“嗝”一聲,就說明是把喫進去的空氣給排出來了;

④ 順時針方向按摩肚子:有助促進腸蠕動,促進排氣,但不要剛喫奶後就給寶寶按摩;

⑤ 溫熱毛巾熱敷:受熱後,有助肚子裏的脹氣排出,但毛巾溫度要合適,不要燙了寶寶;

⑥ 被動操:如做“蹬自行車”的動作,也可以幫助寶寶促進排氣。

小編說:對於小月齡的寶寶來說,腸痙攣是很常見的,當家長們發現寶寶有這些表現,很難帶時,要注意觀察,並尋找正確又適用寶寶的方法,幫助寶寶緩解。不然寶寶脹氣難受頻繁哭鬧,大人休息不好、心情不好,也跟着奔潰。前面介紹了多種緩解方法,但不一定每種都適用寶寶,可以多嘗試,看哪種“適用”您家寶寶,儘早幫助寶寶緩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