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淄博市臨淄區地處魯中丘陵與魯北平原交接地帶,位於淄博市東北部,北緯36°37′51″~37°00′30″,東經118°06′27″~118°29′30″,東臨青州市,西接張店區與桓臺縣,南與淄川區、青州市相鄰,北與廣饒縣、博興縣接壤,膠濟鐵路、青銀高速公路橫貫境內,全區總面積663.7平方千米,佔全市總面積的11.2%。臨淄區,隸屬於山東省淄博市,地處魯中丘陵與魯北平原交接地帶,位於淄博市東北部,介於北緯36°37′51″~37°00′30″,東經118°06′27″~118°29′30″之間,東臨青州市,西接張店區與桓臺縣,南與淄川區、青州市相鄰,北與廣饒縣、博興縣接壤,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

臨淄區,隸屬於山東省淄博市,地處魯中丘陵與魯北平原交接地帶,位於淄博市東北部,介於北緯36°37′51″~37°00′30″,東經118°06′27″~118°29′30″之間,東臨青州市,西接張店區與桓臺縣,南與淄川區、青州市相鄰,北與廣饒縣、博興縣接壤,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2014年底,全區總面積663.7平方公里,轄7個鎮, 5個街道;全區總人口爲61.30萬。

夏代,臨淄爲季萴氏族部落居住地。季,兄弟間排行最小;萴,意思是烏鴉嘴。商代初年,臨淄爲逢國屬地。1950年屬淄博專區。 1953年,屬昌濰專區。1958年,併入益都縣,屬昌濰專區。1961年,復臨淄縣,屬昌濰專區。1969年,屬淄博市,改縣稱區。

境內著名景點有:齊國遺址博物館、中國古車博物館等。

2018年11月,臨淄區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排名第33位。

淄博市臨淄區地處魯中丘陵與魯北平原交接地帶,位於淄博市東北部,北緯36°37′51″~37°00′30″,東經118°06′27″~118°29′30″,東臨青州市,西接張店區與桓臺縣,南與淄川區、青州市相鄰,北與廣饒縣、博興縣接壤,膠濟鐵路、青銀高速公路橫貫境內,全區總面積663.7平方千米,佔全市總面積的11.2%。

地勢概況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概況

臨淄區地勢(3)

臨淄區處於魯中山地北緣與華北平原相接的過渡地帶,地形自東南向西北傾斜,南高北低。南部爲低山、丘陵、山間平原地形,北部爲山前傾斜平原、微傾斜低平原,兩者所佔面積之比,大致1:3。南部最高海拔509米(天堂寨),北部最低海拔高度爲16米(寧王東村)左右。臨淄區地貌依其形態類型,主要是丘陵、山間平原及山前傾斜平原。若按形態成因類型劃分,主要有剝蝕溶蝕地形、剝蝕堆積地形和堆積地形。淄河自南而北貫穿於境內東部,發源於中南部黃山之陰的烏河,流經境內西北部。全區低山丘陵和平原面積分別佔全區總面積的27.9%和72.1%。

剝蝕溶蝕地形主要分佈於大武及齊陵鎮以南淄河河谷兩側及路家山一帶。主要地貌形態爲低山丘陵,該區以構造剝蝕、溶蝕作用爲主,侵蝕作用次之。海拔標高160~320米,地形坡度在5°-35°。

剝蝕堆積地形主要分佈於辛店以南的低山丘陵前緣及路家山周圍,地面標高60-100m,地形較平緩,地形坡度多在10°~3°。在剝蝕丘陵區的坡角與外緣普遍分佈着由殘積、坡積、洪積物形成的傾斜平原,屬山麓河谷堆積,一般由黃土狀亞粘土、亞粘土、粘土夾碎石、砂礫石組成,沖溝比較發育,切割深度多在10~15米。

堆積地形主要分佈在敬仲、朱臺、齊都、皇城、齊陵以北的山前傾斜平原區。地勢平緩,地形開闊,自南向北傾斜,組成物質主要由亞粘土、粘土夾砂組成,爲淄河早期搬運堆積形成的衝洪積扇。衝洪積扇的首部王朱一帶海拔標高爲90米左右。地形坡降在1.7-3‰。

氣候環境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概況

城區遠眺

全區平均氣溫13.2℃,較2011年偏低0.4℃,較常年偏高0.3℃。年極端最高氣溫39.3℃,出現在7月31日。年極端最低氣溫-14.8℃,出現在1月6日。全區年降水量639.7毫米,較2011年偏多47.9毫米,較常年偏多15.6毫米。全年日最大降水量72.0毫米,出現在8月12日,較2011年日最大降水量偏多13.4毫米。全區年日照時數2268.6小時,較2011年偏少139.8小時,較常年偏少172.8小時。年內無明顯的陰雨天氣。全年平均相對溼度爲61%,最小相對溼度爲9%。全年無霜期爲193天。初霜日爲10月26日、終霜日爲4月15日。

2014年,全區年平均氣溫14.6℃,較常年偏高1.3℃。年極端最高氣溫39.9℃,出現在5月30日,年極端最低氣溫-12℃,出現在2月10日。全年降水量366.6毫米,較常年偏少243.6毫米。全年日降水量≥0.1毫米的日數有68天。沒有出現暴雨日。全年日最大降水量44毫米,出現在6月20日。全年日照時數2128.2小時,較常年偏少261.6小時。年內無明顯的連陰雨天氣。全年平均相對溼度爲63%,最小相對溼度爲8%,出現在5月26日和27日。全年無霜期爲220天。初霜日爲10月14日,終霜日爲3月7日。 [2]

2015年,全年平均降雨572.2毫米,比歷年減少7.2%。其中汛期平均降雨量331.9毫米,比歷年同期減少25%。另外,11月份有3次大的降雨過程,全區平均降雨量108.2毫米,是歷年同期降雨量的4.6倍。

地質環境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概況

城區夜色

地處魯西隆起的北部邊緣,茌平至淄博凹陷帶的東端,全區經歷了前震旦紀的地槽階段,古生代的地臺階段,中生代的活化階段和新生代的新構造階段,爲金嶺背斜和湖田向斜構造。特徵是在古老的結晶基地之上有較新的沉積岩覆蓋,爲雙層結構型,褶皺構造不甚發育,以斷裂構造爲主。岩漿岩石分佈面廣,並具有多期活動的特點,主要有金嶺雜巖體及火山岩。

臨淄區南部位於華北陸塊(Ⅰ)、魯西隆起(Ⅱ)、魯中隆起區(Ⅲ)、泰山-沂山斷隆(Ⅳ)、鄒平-周村凹陷(Ⅴ)博山凸起(Ⅴ)內,北部位於華北陸塊(Ⅰ)、華北凹陷(Ⅱ)、濟陽凹陷區(Ⅲ)、東營潛斷陷(Ⅳ)、博興凹陷(潛)(Ⅴ)、壽光凸起(潛)(Ⅴ)、昌樂凹陷(Ⅴ)。全區總體上是一個以古生代地層爲主的北傾單斜構造。區內地質構造總的特徵是斷裂比較發育,褶皺發育弱。大的斷裂是淄河斷裂帶。

按走向規模較大的斷裂可分爲北西向、北東向、東西向斷裂;這些斷層均隱伏於新生代地層之下。該區位於淄博向斜東翼北端,地層總的分佈趨勢爲由南向北由老變新。出露地表的主要是下古生界中奧陶系海相碳酸鹽巖地層,上古生界石炭二迭系陸相碎屑岩類地層隱伏於新生界上第三系碎屑岩地層及第四紀鬆散巖類堆積物之下。

水文

淄河自南而北縱穿臨淄區臨淄區東部,發源於泰沂山脈及東南部的魯山山脈。

烏河發源於淄博市臨淄區辛店街道大武南部山丘地帶,流經該區鳳凰鎮,在六天務村西入桓臺縣,再經桓臺縣侯莊、索鎮、耿橋、起鳳等鄉在夏莊村北入予備河去博興縣。

東周殉馬坑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概況

東周殉馬坑(2)

東周殉馬坑是一處春秋時期的齊國君主和大貴族墓地。已發現大、中型墓20餘座。在其中5號墓的周圍發現了大規模的殉馬坑。墓室南北26米,東西23米,南墓道長18米,寬12米,槨室位於墓室中部。用自然巨石壘砌,南北長8米,東西寬7米,深5米。墓室早年被盜,隨葬品蕩然無存。唯有殉馬坑保留完好。殉馬坑在墓室的東、西、北三面。東西各長70米,北面長75米,寬5米,三面自然連接,成爲一體,全長215米。

天齊淵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概況

天齊淵

天齊淵又名溫泉,位於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陵鎮牛山北麓。天齊淵是自古齊國始便非常有名的景點。

據1957年10月測流,日湧水達69000方。70年代,因淄河上游斷流及常年超採,天齊淵停止噴水。上世紀八十年代,因開山採石,天齊淵被破壞。2008年區政府對天齊淵遺址重修保護(齊園),讓遊人再睹名泉。

金嶺清真寺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概況

金嶺清真寺

金嶺清真寺位於今金嶺鎮金南村,是當地回族居民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院落範圍南北58米,東西70米,大門東向。原大門、二門(望月樓)及碑碣等毀於“文化大革命”中。祈主大殿、南北配殿、阿訇頌經室、沐浴室尚存,皆爲磚、石、木建築。

齊國曆史博物館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概況

齊國曆史博物館

齊國曆史博物館位於臨淄區齊都鎮鎮政府駐地,是全國十大異型博物館之一。它是在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文物陳列館的基礎上改建而成,以齊國故城大城與小城相互銜接的特殊形制作外形,青磚砌壘,形似古城堡,別具一格,內部裝飾古樸典雅,總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頂高15米,與宮城西部的宮殿建築遺址桓公臺東西相望,交相輝映,顯得格外雄偉壯觀。

中國古車博物館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概況

中國古車博物館

中國古車博物館位於臨淄區東北部的後李文化遺址,佔地1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展出內容分爲中國古車陳列館和春秋殉車馬兩大部分。古車陳列以大量的文物、模型、古車復原、照片、圖片和文字,展示了商代至明清時期中國古車的發展歷史和作用。

管仲紀念館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概況

管仲紀念館

管仲是我國春秋時期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和經濟學家。他輔佐齊桓公勵志改革、富國強兵、九合諸候、一匡天下的豐功偉業和他的民爲邦本、禮法並用、通商惠賈、開放務實的深邃思想,贏得了世人的謳歌和後人的禮讚。孔子稱之以“仁”,梁啓超譽之爲“中國之最大的政治家”、“學術思想界一鉅子”。

古錢幣博物館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概況

金珍堂古錢幣博物館(3)

臨淄金珍堂古錢幣博物館籌建於2006年,2007年經省文物局、國家文物局正式批覆設立,目前是亞洲最大的古錢幣專題博物館。館址位於臨淄大道綠陰大廈8樓。博物館坐落於臨淄區人民政府東部,展覽面積約860餘平方米,共十一個展廳,展品兩萬餘件套。

姜太公祠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概況

姜太公祠

姜太公祠位於臨淄區城區內,1993年以姜太公衣冠冢爲依託而建,總佔地面積30000平方米。太公祠是一組中國傳統的中軸對稱、殿堂廟宇建築。周文王訪賢遇到姜太公,

遂請回拜爲太師,尊稱太公望。周武王繼位又尊稱師尚父。姜太公輔佐周王朝滅掉殷商,以首功被分封到了齊國。太公治理齊國,採取“因俗簡禮和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等政策,注重農、工、商並舉,大力發展生產,齊國很快強大起來。其後姜太公又輔佐周公平定紂的兒子武庚的叛亂,爲賞太公二次安周之功,周成王賦予姜太公“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的專伐大權,成爲海岱之間聯袂而往朝的大國。

石佛堂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概況

臨淄區石刻藝術館

石佛堂位於今齊都鎮石佛堂村北側,距村舍民宅百餘米,現存殘破佛堂三間。堂舍爲中國古代殿宇式建築。青石砌基,木柱支撐,二椽重梁,青磚牆,灰瓦覆頂,一門二窗,內飾壁畫。佛堂內有石佛四尊。堂室中央置彌勒佛一尊,高1.14米,寬0.45米,厚0.24米,背依刻有40個佛像的石屏;西間石佛三尊,缺首,雕在一塊蓮瓣狀石屏上,石屏刻有35個佛像,其上端左右雕立式飛天和蟠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