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老電影人尋根活動在長影舊址博物館舉行,田華、雷獻禾等一批長影老藝術家故地重遊,寄語中國電影未來發展。

長春電影製片廠前身爲東北電影製片廠,被譽爲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搖籃,其拍攝的《五朵金花》《上甘嶺》《英雄兒女》《劉三姐》《白毛女》等影片影響了幾代人中國人的成長。

在長影舊址博物館小廣場的白毛女塑像前,90歲高齡的田華堅持從輪椅上站起身向來訪記者講述自己和“白毛女”的故事。“這個地方改變了我的一生。”田華熱淚盈盈,數度哽咽。

1950年,22歲的田華在東北電影製片廠翻拍自同名歌劇的劇情片《白毛女》中扮演“喜兒”,這是她第一次登上銀幕,但出色的表演卻讓她從此家喻戶曉。

“新中國剛成立時,看電影的條件很簡陋,一塊白布拉起來,因爲人太多,白布前後都擠滿了人,有人看正面,有人看反面,也是一種享受。”田華說,那時電影是鼓舞人心的力量。

田華說,中國電影日新月異,電影科技今非昔比,但任何時候也不能忘記中國電影的優秀傳統。她寄語青年演員說,藝術創作來源於生活,一定要更加註重體驗生活。

許多從長春電影製片廠走出來的老電影人依然熱情不減,積極爲中國電影發展獻計獻策,年逾六旬的雷獻禾可堪代表。

雷獻禾曾任長影集團總導演,他執導的《敵後武工隊》《大雪無痕》《大江東去》等影視作品廣受好評。

“今天參觀博物館,看到很多老影片,內心非常感慨。老一代的電影工作者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們留下很多有思想、有深度,甚至改變一代人的影片。”雷獻禾說。

雷獻禾說,中國電影經歷了漫長且曲折的發展階段後,電影票房一路走高,這一點固然令人振奮,但從中國電影史的角度看,真正留得下的電影還不算多。

但雷獻禾也坦言,中國電影在經歷高票房之後,正慢慢地迴歸傳統,從這一點來看,“相信中國電影會有很好的未來”。

經歷了中國電影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數字化放映到3D銀幕的流變,這些老電影人從未停止爲中國電影鼓與呼。

“我真心希望長影能再拍出更多好片子。”田華說,文藝作品應該成爲時代的文化驛站,向世界展現今日之中國、中國之文化、文化之自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