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可以说是一个人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石,但是如果过度自信往往就变成了自负,甚至会给自己招致灭顶之灾。三国时期的江东小霸王孙策就是一个过度自信的人,父亲孙坚被刘表害死后,孙策不得已投靠南阳袁术,最终忍辱负重,收拢父亲麾下的文臣武将,开辟了江东的孙氏家业。

孙策曾对孙权说:“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你不如我。”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孙策自幼骁勇善战,每次与敌作战总是一马当先,奋勇冲杀,所向无敌,因此尽得江东之地。也正因为艺高人胆大,孙策非常自负,时常一个人外出打猎。他的部下虞翻就劝他说,这样做很危险,外面树敌太多,一人外出不安全,但孙策却不以为然。最终在建安5年,孙策去丹徒山打猎,被仇人许贡的门客埋伏射杀。

其实早于孙策200多年前,还有一个人和孙策极其相似,其人作战骁勇,有谋略,战无不胜,然而他在巨功之下也非常的自负,听不下别人的善言。最终被队友坑死,如若不然,坐上东汉皇位的必定是他,而不是光武帝刘秀。

此人就是刘秀的胞兄刘𬙂,刘𬙂虽然和刘秀是一母所生,但兄弟两人的性格迥异。据史书记载:“刘𬙂性刚毅,慷慨有大节。自王莽篡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由此可见,刘𬙂胸怀大志,以夺回刘家江山社稷为己任,并广交各路英雄豪杰,做着未雨绸缪的准备。

王莽倒行逆施后,天下不堪其苦,纷纷举起反莽的大旗。刘𬙂一看机会来了,就果断在舂陵起兵,随后他召集弟弟刘秀和妹夫邓晨合兵一处,自喻为擎天之柱。然而起事之处,刘𬙂也自知兵少将寡,不足以和官军抗衡,于是就派族兄刘嘉前去联络绿林中的新市兵和平林兵。由于新市兵和平林兵也刚被官军挫败,流窜到南阳地界,急需站稳跟脚,于是双方一拍即合。随后联军在刘𬙂的指导下,攻克唐子乡,杀死湖阳都尉,又攻下棘阳。

南阳的最高长官甄阜当然不愿意义军在自己的眼皮子下壮大,就全力攻打义军,义军受挫后退守城中。甄阜就集合10万官军南渡黄淳水,逼近义军的大营,想一举消灭义军。新市军和平林军在新败后,对官军产生畏惧,打算向南逃跑,一时人心惶惶,随时都会鸟兽散。在全军将要崩盘的时刻,刘𬙂派人联络上了王常等人的下江兵,并说服王常加入,一起对付官军。王常的加入让义军信心倍增,于是刘𬙂便将全军分为6部,借助夜色的掩护攻打官军,官军猝不及防,纷纷溃败逃窜。甄阜也被义军斩杀。

随后,绿林军挥师北上,和宛城的官军再次大战,战斗开始前,刘𬙂“陈兵誓众,焚积聚,破釜甑,鼓行而前”,以必死的决心,奋勇当先冲向官军。最终起义军在他的感召下,以一当十,大败官军,刘𬙂经过此战,自称柱天大将军,从此威名远扬。王莽听说后,就用10万斤黄金来悬赏他的人头,并在长安的官署中画上刘𬙂的像,每天令士卒射之,来发泄心头之痕。然而王莽的此举更是让刘𬙂名声大噪。

不久后,绿林军越发壮大,发展到10万人之多,然而在这个混合体的内部,随着队伍的增多,斗争也纷至沓来。绿林军中的将领都忌惮刘𬙂兄弟的才能,怕他们强大后威胁到自己,于是就推举刘𬙂的族兄刘玄为更始帝,刘玄为人比较软弱,对绿林军来说更加好控制。

刘玄的登基,让宛城各地的英雄豪杰都非常不服气,刘𬙂对此也非常不满意,但当时他的队伍还不够强大,刘𬙂只好暂时忍辱负重,从长计议。不久后,平林军围攻新野,久攻不下,而守城的新野宰潘临死活不投降绿林军,等刘𬙂率兵前来时,潘临便心悦诚服的开门投降了。此事一出,绿林军便对刘𬙂更加忌惮。恰好刘𬙂的一个部将李轶在绿林军将领的拉陇下,叛变刘𬙂,投靠了绿林将领朱鲔。李轶本来跟随刘𬙂共同起兵,深得刘𬙂的信任,叛变后就将刘𬙂的雄心壮志透露给刘玄,并鼓动刘玄趁早杀掉刘𬙂,以绝后患。

刘玄在朱鲔和李轶的劝说下,决定对刘𬙂动手了。在一次大会上,朱鲔等人埋伏好武士,只等刘玄举起玉佩就诛杀刘𬙂,但刘玄却迟迟未能举起玉佩,于是此次行动失败了。会后,刘𬙂的舅父看出更始帝杀心已起,就劝说刘𬙂自立,早作防备,刘𬙂不以为然,认为绿林军不敢对他怎么样。当初李轶和绿林军走近时,刘秀便对李轶产生了怀疑,并曾劝说哥哥刘𬙂,让他提防李轶这个人,但刘𬙂却认为两人是一起起义的好友,李轶不会出卖他,仍然对李轶深信不疑,殊不知他的很多话早已被李轶转述给更始帝刘玄了。

不久之后,在李轶、朱鲔的再一次建议之下,刘玄最终下定决心,除掉了刘𬙂。刘𬙂生前慷慨豪放,名声很大,远比其弟刘秀出名,又能文能武,战无不胜。只可惜过于自负,听不下忠言,不辨忠奸最终被歹人所害,要不然能登上东汉开国皇帝宝座的必定非他莫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