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是多變的一年——南斯拉夫政局動盪;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佈辭職,次日宣佈立國69年的蘇聯解體;葉利欽所領導的俄羅斯繼承蘇聯主要的國力和國際地位。

國際動盪雖未直接波及中國,但國內文藝界卻似乎泛起了一絲波瀾。

社會變革進步,新潮事物不止音樂

此時,中國正深入改革,社會發生巨大變化,引發思想變革潛流。

劉歡的演繹電視劇片尾曲《不能這樣活》是徐沛東、張藜爲農村題材所創作歌曲之一,歌曲張力十足,歌中反映經濟發展大潮下的一些矛盾和改變,產生強大共鳴。

關於生活的追求,1990年12月開播的家庭倫理電視劇《渴望》同樣引發了人們的思考。

《渴望》成爲電視劇歷史上的奇蹟,這部電視劇播出時“萬人空巷”,收視率到了90.78%,宋大成和劉慧芳成爲街知巷聞的人物。由李娜演唱片頭曲《好人一生平安》,同樣無人不曉。

滿大街飄起呼啦圈,卡拉也全國OK了,跨時代的BB機開始出現,“有事你CALL我“成爲最時髦語言。

而岑凱倫的愛情故事瀰漫多少的少女心?電影的大紅燈籠終於高高掛了,“外來妹”楊崗麗還沒有“我不想說”的故事,從南昌到廣州後,她改名楊鈺瑩。

在上一篇回顧中我們說到,新時代開啓,流行樂壇開始了權杖“交接”和跨地域交流。事實上,九十年代初期出道的歌手,在當時並沒有受到相當大的關注。

但北京、廣州兩大音樂陣營已經形成。誰能想到,正是當年的小星星,幾年後將支撐起內地流行音樂的一片天。

在廣州,電視臺的《萬紫千紅》等節目形式超前,廣東電臺主辦的“健牌”歌曲大賽與“音樂衝擊波”節目已經形成了原創音樂的推動力。

廖百威、王建業、陳汝佳、李達成、張瑩等歌手從中脫穎而出。音樂場館遍地開花,不少追夢的音樂人、歌手從四面八方湧向廣州,爲幾年後廣東樂壇輝煌打下基礎。

湧現出來的,除了歌手外,還有周兵、陳石等一批電臺傳媒人。不同階段的“嶺南新歌榜”、“廣東廣播新歌榜”、及今日的“音樂先鋒榜”,影響力依然強大。

國內搖滾衝出內地,BEYOND登頂經典

成立於北京的黑豹樂隊首先在香港、臺灣發行了首張專輯《黑豹》,其中包括歌曲《Don't Break My Heart》、《無地自容》;吉他手李彤作曲,作詞並擔任主唱的搖滾青年竇唯,那時才22歲。

《無地自容》是繼崔健《一無所有》之後里程碑式的作品,黑豹樂隊由此成爲青年偶像,張揚的個性和粗獷不羈的風格點燃了大家積蓄已久的原動力。

當年拍攝的MV已成爲絕對經典。可惜同年,主唱竇唯離開黑豹,鍵盤手欒樹接任主唱一職,坊間傳說,竇唯承諾以後不唱黑豹的歌曲。

從此黑豹少了個竇唯,樂壇多了個魔巖三傑和竇仙。

此時的Beyond在香港樂隊中已站穩陣腳,成功登頂。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行的生命接觸演唱會,是Beyond播放率最高的一場演唱會。

家駒的火熱吶喊、家強的貝司SOLO、黃貫中的快手吉他、鼓手葉世榮超帥的敲擊形象,成就了曠世Beyond,許多經典作品都在這場演唱會得到充分的體現。

這場演唱會讓Beyond成爲首個在紅館開演唱會的搖滾樂隊。該演唱會的版本至今在各個KTV播放,見證着他們的傳奇。

萬千星光拱照,“四大天王”各領風騷

而香港方面,“四大天王”時代終於正式拉開帷幕!

劉德華憑藉《愛不完》、《一起走過的日子》再奪“最受歡迎男歌手”,張學友憑藉《每天愛你多一些》獲金曲金獎,黎明以《對不起我愛你》問鼎十大金曲。在臺灣走紅後迴流的郭富城則憑《我是不是該安靜的走開》獲“最佳新人”!

“四大天王”以龍捲風般令人窒息的姿態壟斷“十大中文勁歌金曲”,無以復加。

1991年,是黎明歌唱事業春天。黎明在1986年“新秀歌唱大賽”獲得季軍(亞軍是許志安),但是卻沒有公司願爲他出唱片。

幸好後來他出演的幾部電視劇大受歡迎,寶麗金靈機一動讓他“演而優則唱”,結果一炮而紅。

1991年,“寶記”見他羽翼漸豐,曾拉出去與華仔單挑,結果《對不起,我愛你》、《Oh!夜》與《愛不完》、《再吻我吧》鬥了個難分難解。

此外,黎明還有《人在黎明》、《爲什麼我們只是朋友》、《今夜你會不會來》等大熱歌曲。

與黎明一起拍劇冒紅的還有溫兆倫,飾演反角入木三分,成功爭取了部分歌迷,但其反角的負面同樣影響他的發展。

之後,爲電視劇《今生無悔》配唱的插曲《從未試過擁有》和《仍是痛在我心的你》在1991年發行,也可圈可點。

靠形象取勝的郭富城是當年年底才殺回香港的,一開始選擇的是國語歌的市場。原本就曾在TVB擔任舞蹈藝人的他,一曲勁歌熱舞的《對你愛不完》迷倒不少年輕男女。

“家嫂”彭羚推出了第二張專輯,《愛過痛過亦願等》等曲很好地展現了潛質,這首歌也在電臺“雷霆播放指數”榜單上停留了19周,其中兩週還是冠軍曲目。

宣佈退出樂壇一年多後,陳慧嫺出人意料推出新歌《飄雪》。哀怨纏綿的旋律,恰到好處的演繹,讓捨不得讓她離開的歌迷如癡如醉。

“鬼妹”葉倩文發行了一張相當經典的專輯,那就是《瀟灑走一回》。

葉德嫺在《音樂工廠之皇后大道東》中的一曲《赤子》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迴歸前夕風波起,國語歌卻大受歡迎

1991年7月1日,由滾石國際音樂有限公司發行的《皇后大道東》,是“音樂工廠”正式註冊後製作的第一張專輯,這張專輯,集結了羅大佑、梅豔芳、黃沾等人演唱的歌曲。

綜觀整張專輯,寫詞風格深受羅大佑影響的林夕,與羅大佑搭配出粵語的音樂性格,又能融入曲式發展的綿長歌詞,風格明確。

該專輯獲得了香港三大流行榜冠軍,創下香港歌壇鮮有的“非偶像派”歌曲盤踞榜首的記錄。

其中主打歌《皇后大道東》是作者外出購物時看到路標,靈感泉湧而創作的作品,歌詞側面折射了當時香港面對將回歸祖國的彷徨與迷惘。

主權交接在即,社會難免有所變動、出現亂象。年中,香港啓德機場發生香港有史以來最大宗劫案,四名計劃周詳的持槍匪徒在機場貨運站劫走一批准運往臺灣的美金和港幣,總值1.676億港元,全港轟動。

這時,香港樂壇也呈現出“亂世”,但好在樂壇已經相對成熟,允許落寂的人再度東山再起。

倫永亮推出了《鋼琴後的人》,有多首作品打上流行榜,成功贏得“叱吒樂壇流行榜”男歌手金獎。不過,作爲香港流行曲的創作隊伍骨幹,倫永亮竟以粵語版的《你知道我在等你嗎》作爲主打,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原創力量的薄弱。

同樣用臺灣國語歌改編成粵語版也成了一股潮流。《耶利亞女郎》、《夢醒時分》、《我悄悄的蒙上你的眼睛》甚至《只有分離》等都有粵語版。《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林憶蓮曾唱過粵語版,後來譚詠麟、關淑怡又唱了另一套粵語詞。

同時,香港藝人先後去開闢臺灣市場,例如林憶蓮、杜德偉、草蜢、劉德華、黎明等,兩地融合頻密。

痛失“追夢人”,臺灣音樂越趨多元

進入九十年代後,臺灣的流行音樂打破了以往一成不變的發展方向,更加註重容納與吸收多種經驗。

《向前走》的成功,爲臺語歌曲發展帶來契機。陳明章繼《現場作品1》、《下午的一齣戲》後,推出第三張專輯。

這張專輯收錄他在臺灣淡江大學的現場演出,這次小演出竟吸引兩千多名大學生到場,簡單的樂器及獨特的唱腔,使單調的舞臺變得豐滿。

同年,陳明章參與侯孝賢執導的 《酸雨》廣告配樂,爲他贏得了一致好評。

作爲臺灣地下音樂大本營的水晶唱片,推出一系列高品位的臺語專輯,將新臺語文化帶向了一個高潮。

流傳最廣的當屬合輯《辦桌壹》。該合輯彙集了伍佰、陳明章、潘麗麗等諸多臺語歌手。專輯推出時,水晶的口號就是“臺語歌可以不再悲情,我們期待用辦桌的心情,以喜悅凝聚臺灣的心”。

然而這一年,悲情終究難免,受追捧的小說作家三毛自殺去世,爲不少讀者蒙上一層陰霾。爲了王洛賓,她曾萬里奔赴,尋找“在哪遙遠的地方”,親自爲王洛賓演唱《橄欖樹》。

並留下了“你的世界,我曾來過;我的憂傷,你亦聆聽過。哪怕三月的春帷不揭,縱使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的經典名句。

羅大佑爲紀念她而創作了《追夢人》,特別邀請鳳飛飛來演唱,傳遍四方,後來多次被翻唱,成爲一代人心中的難忘旋律。

曲風相互碰撞,唯他的歌聲深入人心

這一年,臺灣樂壇的男歌手打得分外火熱,一向以曲風西化見長的庾澄慶和黃大煒分別推出了專輯,這兩張專輯均以精準表現向人們展示着歐美音樂的精髓。

此外,伍思凱也在他的新專輯《愛的過火》中,加入了濃重的爵士曲風。

趙傳在組建 “音樂殿堂工作室”後,推出了一張真正屬於自己的專輯《趙傳四》,作品一改以往唱片公司對其形象柔情化的處理,音樂加入更多搖滾味道及實驗色彩。

在歌曲《粉墨登場》中,趙傳將傳統京劇與現代搖滾充分融合,孕育一派全新風貌。雖專輯擁有極高的創意,但也令聽慣了溫柔情歌的人大惑不解。

在接連受到市場冷遇後,陳昇組建了音樂工作室“新樂園”,並推出新專輯《私奔》,開始一個全新的音樂里程,開始嘗試走溫馨、懷舊的路線,歌詞依舊保持人文傾向。

專輯中的《把悲傷留給自己》大熱,成爲他的代表之作,也成爲KTV點播率最高的歌曲之一。

而李宗盛也唱出了描述人生最大氣也最生動的一首歌——《凡人歌》,字字入心,振聾發聵。

當時製作經驗豐富的李宗盛,變爲“大哥”之後,還成爲了造“大哥”的第一推手。

周華健在這一年推出新專輯《讓我歡喜讓我憂》。在排行榜佔據前十名的位置達十五週之久,創造了滾石系的又一次輝煌。頂級的製作、通俗動聽的詞曲、成功的形象包裝,再加上一副好的歌喉,這張專輯終帶來音樂品質與商業利潤的提升。

專輯中《怕黑》、《孤枕難眠》等作品一樣大熱,無疑在臺灣民衆中充分確立了周華健巨星的地位,並由此將他的音樂事業帶向另一個高潮。國民好歌手從此一路飆紅!

清麗脫俗,成了臺灣女歌手的指路牌

蘇慧倫在滾石發行了第三張唱片,大部分由黃怡創作,是一張訴說小女生心事專輯。專輯中最爲大家熟悉的歌曲是由李宗盛創作、跟成龍合唱的《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

這時,《問情》問世,由蔡幸娟原唱,陳樂融作詞、Iskandar Ismail作曲,收錄於專輯《真的讓我愛你嗎》中,亦被作爲臺灣電視劇《戲說乾隆》的片尾曲。

這張專輯完整度很高,風格統一。因爲《戲說乾隆》主題曲太紅,甚至淹沒了專輯中的其他好歌。

素以“搖滾精靈”聞名女歌手黃韻玲,在滾石唱片搞了幾年編曲後,推出第五張專輯《平凡》。

一向自寫自編自彈自唱的黃韻玲,首度身兼製作人,這讓她後來成功轉型幕後。

原“丘丘合唱團”的主唱娃娃,在91年推出個人專輯《大雨》,一改“龐克少女”形象,展現出更爲成熟深情、溫柔典雅的風格。

專輯由李宗盛、王新蓮、小蟲聯手製作,最大程度發揮了娃娃聲音特點。

後來的作品《飄洋過海來看你》更讓她爲兩岸三地樂迷熟知,可惜歲月如刀,當她多年後出現在《中國好聲音》舞臺時,伊人已不再舊顏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