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證券投資機構普遍開始關注ESG/綠色投資,16%已經開展了相關實踐。報告顯示,證券投資機構普遍開始關注ESG/綠色投資,16%已經開展了相關實踐,多從研究入手,近八成開展了相關研究工作。

原標題:基金業ESG調查報告:投資機構普遍關注ESG 公募更關注超額收益 私募更關注降風險

證券投資機構普遍開始關注ESG/綠色投資,16%已經開展了相關實踐;在尚開展相關實踐的機構中,超過半數(56%)未來1-2年將有所行動。

近年來,ESG備受關注,我國投資機構紛紛開啓ESG和綠色投資實踐。

2020年 3月 31日晚,中國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發佈了《中國基金業ESG投資專題調查報告(2019)——證券版》。

該調查報來源於,2019年7月協會面向全行業公開發布2019年度中國基金業ESG與綠色投資調查問卷(證券投資版)。當年10月,一共有324家機構填寫了問卷。

報告顯示,證券投資機構普遍開始關注ESG/綠色投資,16%已經開展了相關實踐,多從研究入手,近八成開展了相關研究工作。

在未開展ESG/綠色投資實踐的投資機構中,84.6%已對ESG/綠色投資有所關注;

根據機構計劃,未來1-2年,在尚開展相關實踐的機構中,超過半數(56%)將有所行動。

報告指出,證券投資機構開始關注ESG議題對投資回報的實質性影響,降低風險(85%)是採納責任投資的首要驅動力,順應監管趨勢(67%)和獲取超額收益(65%)是位列第二和第三的驅動力。

相比於中國責任投資論壇2017年調研結果,證券投資機構已經從爲社會創造價值和響應政府號召,逐步開始關注ESG議題對投資回報的實質性影響。

其中,相對而言,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更關注ESG/綠色投資帶來的超額收益,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更關注ESG/綠色投資降低風險的作用,這可能與私募證券基金更加嚴格的倉位控制要求相關。

境內境外投資機構比較,境內證券類基金管理人在ESG/綠色投資方面體現出積極行動,外資證券投資機構在ESG/綠色投資制度、流程和工具方面相對更完善。

報告顯示,所有已開展ESG/綠色投資實踐的機構(52家,100%)都認爲,股類資產收益易受ESG指標影響,但是其中僅有35家(67%)對股類資產運用了ESG或綠色投資策略;

有30家(58%)投資機構認爲債類資產收益同樣容易受到ESG指標影響,但對債類資產運用了ESG或綠色投資策略的僅有4家(8%)。

類似地,儘管有34家投資機構認爲ESG/綠色投資“可以帶來一定超額收益”(8家將該因素視爲首要動力),但並非每一家都開發了ESG/綠色投資產品;有5家(15%)表示沒有在基金產品中應用過ESG/綠色投資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證券類投資機構在ESG中最關注公司治理因素,其次是社會因素,最後是環境因素。

在溝通中最關注環境議題,其中,外資更關注公司治理、氣候變化和綠色標識(如貼標綠色債券)的 技術標準在ESG/綠色投資組合管理中,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更傾向於採用積極管理的手段。

一個應引起重視的是問題是,認知不足、缺少可靠的ESG信息和數據來源以及缺少評估方法和工具是證券投資機構開展責任投資的最大挑戰。

此外,有212家機構(65%)認爲,可靠的ESG數據來源是證券投資機構開展ESG/綠色投資的第二大挑戰。

調查對象中共有23家機構填寫了ESG/綠色投資相關產品情況,共計39只產品,規模合計約646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7家外資機構(30%)的14只產品(36%),規模小計284億元人民幣(44%)。

從基金類型來看,以股票型基金爲主,共計22只,佔比56%;其次爲混合型基金,12只,佔比31%;另有4只ETF型基金和1只債券型基金。

那麼,ESG對投資業績有沒有幫助?

報告顯示,從產品發行至今的投資回報率來看,絕大多數的ESG/綠色投資基金產品的回報高於基準(30只,79%),3只(8%)與基準持平,5只(13%)低於基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