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过后,天气转凉。在绵阳市安州区七里村水果种植基地,邓步华正带着几个村民,忙着给丰收后的葡萄园子清除杂草。

谈及邓步华,村民们不约而同竖起了大拇指。早些年,邓步华带着一帮乡邻,在福建等地承包建筑工程,2014年,他抢抓所在的七里村建设“四好村”的契机返乡创业,投入400余万元,在本村流转土地260余亩,注册成立了发阳家庭农场,种植了美人指、着色香、红提、巨玫瑰等11个品种的葡萄,目前已成为安州最大的葡萄种植业主之一。

安州区是“全国第二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地区”。如何在试点中大胆探索,引导更多的务工者回乡创业?该区坚持政策引导、金融扶持、基础配套和机制创新多管齐下,仅去年一年,全区就吸引各类返乡创业人员1550余名,创办各类实体1400余个,带动12000余名返乡人员就业创业,实现年产值50余亿元。

建园区,搭平台。安州区立足区情、着眼市场,统筹布局创业集群,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四化互动的新型城镇化综合体”“产村相融、三产联动的乡村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的脱贫攻坚综合体”“主导产业、农产品加工的电商物流综合体”等4大创业产业格局,先后培育了涵盖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农副产品深加工、电子商务、新型工业、商贸物流、建筑建材等10大领域的返乡创业园,让每一位返乡人员都能够找到施展才能的创业舞台。

聪慧干练的70后邓晶,耳闻这些年乡村振兴的利好政策,目睹这些年家乡的悄然变化,经过多方面考察论证,他带领4个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将目光投向了家乡农村产业发展上。

说干就干!邓晶和他的合伙人共同投资,开发荒山荒坡种植无花果。随着种植和加工经验日趋成熟,合作社经济和生态效益逐年递增,附近村民纷纷加入到了无花果种植行列,目前种植面积超过8000亩,年产值突破700万元。

当初流转土地时,很多村民并不相信能在荒山荒坡上刨出“金娃娃“,道路不畅,水电不通,资金短缺……“创业之路充满了艰辛。”邓晶说,没有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就没有合作社的今天。

人才返乡创业,金融活水如何有效“解渴”?安州区探索实行“备案+保证”机制开展农村产权融资,储备专项贷款项目241个,区财政还出资1500万元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作为担保及代偿,为全区返乡创业企业担保贷款。受惠于安州区的这一新政,邓晶创建无花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之初,就十分顺当地获得了220 万元金融扶持贷款。

按照基础配套公益化的思路,安州区打捆使用各类涉农资金和项目,配套完善道路、水利、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创业服务环境,积极为乡贤能人铺好“创业路”。

“乡村要振兴,必须在吸引人才上发力。”安州区委书记廖雪梅表示,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集聚社会各界力量,特别要引导更多“根在乡土、情系乡邻”的“新乡贤”返乡投资兴业、反哺家乡。

简政放权,安州区扎实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深入推进实施全域扩权强镇,将17个区级部门86项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事项委托下放到乡镇办理,返乡创业证照办理的相关事项,在乡镇可直接办理30余项。

不仅如此,安州区还进一步丰富创业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返乡农民工动态信息库”和“创业人才台账”,出台企业“服务绿卡”等制度,成立创新创业商会,筹建返乡创业示范一条街和返乡创业成果展示馆,全面反映返乡创业成果,并打造线上线下展示交易平台。

杨钧淞是中谷华教旗舰店创办人,在安州返乡创业专场推荐会上,小伙子得知家乡的电商产业发展迅猛,回乡考察当天便作出了返乡创业决定。两个月后,杨钧淞将华教集团从外地迁址安州电商产业园区,随后又陆续成立了安州华教职业培训学校、安州华教文化培训学校,成为安州区返乡创业的一面旗帜。

“以乡情动人、以事业聚人、以感情留人。”区长李昊天11月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乡贤”引领“创业潮”,为家乡带来了资金、项目和先进的发展理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曾经孔雀东南飞,如今筑巢引凤归。花城果乡是安州区首批AAA级乡村旅游示范区,村支部书记、创业带头人杜少友告诉记者,目前示范园已吸引了30多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已建成大中型农家乐6家、旅游公司2家、娱乐服务企业11家;发展柴胡、金佛手、红心猕猴桃、蜜柚和大棚草莓等11000多亩,创业的带动效应与引领效应日益凸显。

记者短评 >>

让“新乡贤”成为乡村振兴“动力源”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核心在于人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这当中,统筹谋划引进那些历经市场磨砺、具有桑梓情怀的外出务工者,无疑是其重要的动力之源。这一动力之源在于,这批“有资金积累、有技术专长、有从业经验、有营销渠道、有创业意愿、有故土情结”的新乡贤,不仅有着在市场大潮中搏击的历练,也有着对故土醇厚的情意。用好这支力量,无疑可以有力地推动“一人打工、一家脱贫”的加法效应向“一人创业、一方致富”的乘数效应转变。

当然,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市场的主导作用与政府的引领作用缺一不可。特别是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应当在“强服务”与“防风险”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不仅要让返乡创业者“有舞台、有成就”,而且也要让他们“有回报、有信心”。

很高兴的是,我们看到,作为“全国第二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地区”的绵阳安州区,在这方面的探索已取得成果,这也是我们用心采写该稿件的初衷。我们相信并期盼,在“自身的努力+各方的给力”中,这一动力之源,必然能够释放出乡村振兴的磅礴能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