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立冬到,你的棉服準備好了嗎?

這兩天

天氣寒冷

小夥伴出門

是不是都變成了這樣

大家心裏是不是都在想

爲什麼這麼冷!

爲什麼這麼冷!

爲什麼這麼冷!

顯然

在大長春

秋褲已經hold不住了

想暖和得穿棉褲了

別動

小編忍不住

還是得報報接下來幾天的

天氣情況

除了8日

最低氣溫全是零下

真是

冬天已經來了啊

就在我們感嘆時

北湖溼地公園數千只大雁

還在湖中悠閒覓食嬉戲

難道這些大雁不往南飛了嗎?

它們不怕冷?

原來這些大雁

是長春北湖國家溼地公園

從吉林向海自然保護區

引進的大雁

是人工馴養的鴻雁

雖然會飛

但是已經失去野性

不會往南方遷徙

公園工作人員每天定時餵食

定時放飛

數千只大雁在湖面盤旋飛翔

飛掠湖面蘆葦蕩

就在欣賞這滿天大雁

優美的舞姿時

我們也迎來了立冬

w9rtrt

2018年立冬時間

11月7日星期三

 農曆 九月三十

北風潛入悄無聲,未品濃秋已立冬。

立冬,是24節氣的第19個節氣,表示開始進入冬季。立冬過後,天明顯黑得更早,防寒保暖也顯得更加重要。

冬天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由來

對“立冬”的理解,還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對 “立”的理解與現代人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麼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三候:

水始冰: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於水,所以是水與凍的結合,冬寒水結,是爲伏陰。孟冬始冰,仲冬冰壯,季冬冰盛。

地始凍:立冬後五日“地始凍”,冰壯曰“凍”,地凍爲凝結,“藹藹野浮陽,暉暉水披凍”。

雉入大水爲蜃:再五日“雉入大水爲蜃”,與“雀入大水爲蛤”對應,蜃是大蛤,古人認爲,海市蜃樓便是蜃吐氣而成。

立冬之習俗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現在,人們在立冬之日,也要慶祝一下。

北方餃子:在我國北方的人們特別愛喫餃子。爲什麼立冬喫餃子?因爲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喫。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南方熱補: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喫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立冬游泳:有意思的是,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在黑龍江哈爾濱、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漢等地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就曾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民間賀冬: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爲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立冬之飲食

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也就是說,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爲宜,同時也要多喫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喫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

紅薯

健脾胃、強腎陰

紅薯系糧食中營養較爲豐富的食品。由於紅薯能供給人體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維生素A和維生素C,因此具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因此,常喫紅薯能防止肝臟和腎臟中結締組織萎縮,防止膠原病的發生。

蘿蔔

消積滯、化痰熱

蘿蔔含有較多的水分、維生素C,一定量的鈣、祖國醫學認爲,蘿蔔性涼味辛甘,入肺、胃二經,可消積滯、化痰熱、下氣貫中、解毒,用於食積脹滿、小便不利等症。可見蘿蔔對調理脾胃作用非小,所以有“冬季蘿蔔賽人蔘”之說,對冬季常見的消化不良、風熱型感冒、扁桃體炎、咳喘多痰、咽喉痛等疾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捲心菜

增強抵抗力

捲心菜的維生素C和鈣含量非常豐富,還含有較多的微量元素鉬和錳,是人體制造酶、激素等活性物質所必不可少的原料。它能促進人體物質代謝,十分有利於兒童生長發育。其多量維生素C能增強肌體抗癌能力。

芋頭

宜脾健胃

芋頭富含澱粉,營養豐富。並含乳聚糖,質地軟滑,容易消化,有健胃作用,特別適宜脾胃虛弱、患腸道疾病、結核病和正處恢復期的病人食用,是嬰幼兒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

立冬之養生

立冬,預示着冬季的開始。冬季是四季中最冷的季節,氣候寒冷、乾燥。從陰陽的角度講,冬季是屬於陰盛陽衰的季節,此時人體陽氣也隨之潛伏於內,養生保健就顯得更爲重要。《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記載:“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爲痿厥,奉生者少。”古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立冬養生以收斂陽氣爲基礎,起居調養應以“養藏”爲主。

藏 陽

冬天是四季的終結,但又是下一季的開始。古人認爲,物表的陰氣盛行下,陽氣正在潛滋暗長。所以,要格外珍惜這生長的陽氣,怎麼珍惜?藏陽!要怎麼做?

◆宜早睡晚起

早睡可以養護陽氣,而晚起可以凝固陰精。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纔有利於陽氣的生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睡個懶覺也是可以的,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年輕人要避免夜生活豐富,睡覺過晚。老年人要避免晨練起得太早。

◆宜調養精神

俗話所言:“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 立冬過後,天氣逐漸轉冷,自然界中的許多動物開始冬眠,人的情緒也易低沉。堅持體育鍛煉,不僅能使人的大腦保持興奮狀態,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的體溫調節功能,還能提高人的抗寒能力,也是調養精神的好辦法。

藏 暖

立冬之後,天氣轉涼,衣着過少過薄,則耗陽氣;衣着過多過厚,則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入。因此立冬後的衣着起居,切記藏“暖”!藥王孫思邈也說“冬月不宜……冒犯寒威。”所謂“冒犯寒威”就是提醒我們,立冬之後,千萬要注意保暖,把身上的暖氣藏起來。

1

暖背:

保護陽氣。中醫認爲,寒爲六淫邪之一,故冬天應保暖避寒,老人尤其要暖好背。

2

暖頸:

頸部充滿血管和穴位,而冬季又是頸椎病高發的季節,所以立冬之後,儘量穿立領或者戴帽子的服裝,避免血管受寒,預防心腦血管等病。

3

暖腳:

寒從腳生。立冬之後在睡前,堅持用溫熱水洗腳,並同時搓揉腳心,增進血液循環。

4

暖腰:

腎主冬日,又喜溫惡寒,所以要注意腰部保暖,每天早晚可以多按摩腰眼,來使氣血通暢。

5

暖胃:

立冬之後,陰盛陽衰,冬季食補,養陽暖胃,以滋補爲主,要注意供給蛋白質、維生素等食物。我們可以適當喫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老年人由於消化吸收和體內代謝因素的影響,往往缺乏鉀、鈣、鈉、鐵等元素,再加上冬季人體尿量增多,使上述無機鹽隨尿液排出的量也增多。因此,老人可多喫些含鈣、鐵、鈉、鉀等豐富的食物,如蝦米、蝦皮、芝麻醬、豬肝、香蕉等。

來源:綜合網絡

攝影:李天

編輯:楊美娜

責編:苑丹 于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