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新中國第九任外交部長李肇星做主題演講。

南非駐滬總領事何安娜發言。

今年,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來的發展,如同一幅畫卷,精彩紛呈、波瀾壯闊。今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週年,從理念轉化爲行動,連點成線到面,在廣袤大地上落地生根,在浩瀚海洋中乘風破浪,千年絲路再次煥發蓬勃生機,爲當今世界開啓發展新航程。

從“一帶一路”到長江經濟帶,再到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處在國家戰略“交匯點”上的江蘇,正在厚植新的發展“增長極”。以“史詩40年,改革再出發”爲主題的第12屆新華高峯會暨“一帶一路”蘇企全球合作伙伴大會,邀請“一帶一路”沿線部分國家駐中國大使館參贊代表等300多位國內外嘉賓參會,共同爲江蘇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引導更多江蘇企業“走出去”,更廣泛地融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中,爲地區乃至全球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江蘇動力”。

蘇企擼起袖子,起舞“一帶一路”

剛剛通車的港珠澳大橋,創下中國橋樑史上多項之最。在這座迄今爲止最長的跨海大橋上,江蘇企業法爾勝泓昇集團再一次憑藉過硬的技術產品,打下深深的烙印。

在橋樑纜索領域,法爾勝是不得不提的響噹噹的牌子。目前,該公司已承建海內外800多座大型橋樑,主跨列世界前10位的懸索橋和斜拉橋中各有5座使用法爾勝纜索,國內大型懸拉索和斜拉索橋樑則有九成出自法爾勝之手。“這幾年公司一直努力把拳頭產品和有中國特色的產品與國際標準契合,推廣到國際上去。目前,土耳其的伊茲米特灣跨海大橋的主纜纜索鋼絲、索股和吊索均是法爾勝的產品。”公司董事長周江告訴記者,“走出去”的時候經常遇到標準不同的問題,法爾勝正着手參與制定相關國際標準,目前已制定了兩項國際標準,未來還將加推新的國際標準。未來,法爾勝還將在“一帶一路”合作共贏、傳承絲路精神的鼓舞下,爲未來打造9999座橋樑用纜索產品的戰略目標而努力奮鬥。

南非是世界新興市場之一。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中提及的基礎設施建設與非洲本土發展計劃不謀而合。“農業及農產品加工業、礦業及相關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等很多領域,未來5年有1000億美元的投資機會,歡迎在座機構和企業來投資。”南非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何安娜說,在很多國家和地區看來,南非是其開拓非洲市場的戰略基地,目前很多中國企業在南非取得不錯的業績,一些中國公司也正計劃投資南非。

在蘇鹽集團董事長童玉祥看來,經濟全球化勢不可擋,江蘇企業要想發展,必須要走出去,參與國際產業鏈分工,在國際的價值鏈中找到自身價值。對於傳統企業來說,走出去更加迫切。他說,蘇鹽集團憑藉在鹽和鹽化工方面的領先優勢以及自主研發技術,在印度尼西亞建立大型製鹽企業,提高當地鹽的品質。

搭乘“一帶一路”的快車,江蘇企業積極拓展市場。江蘇恆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錢京對此頗有心得,“走出去”的過程中,不僅要了解當地文化、學會使用當地人的思維和方式方法,更要了解當地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這幾年,公司緊緊跟隨‘一帶一路’倡議,制定在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地區的業務發展思路。”他說。

抓住機遇,關鍵靠人才和科技創新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搶抓人才、加快科技創新,成爲蘇企搶抓市場機遇“走出去”的重要支撐。

“在‘走出去’過程中發現,與國際一流水平的差距不小,尤其是在一些高端研發領域。”南京和康醫養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冉玉紅說,“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機,公司可以以世界性眼光制定發展戰略,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先進的設備和先進的研究成果。目前,該公司已開始和劍橋大學合作,嘗試打通中醫藥的國際貿易通道。

朗坤集團深耕工業互聯網領域多年,在今年的江蘇互聯網大會和世界製造業大會上,該集團推出的“蘇暢工業互聯網平臺”大放異彩。“這個平臺的建設,實際上相當於修了一條信息高速公路,給各個行業賦能,爲各個行業所用,既順應平臺經濟發展的要求,又具備厚積薄發的能力。”朗坤集團董事長武愛斌說。

從創立之初,江蘇肯帝亞木業有限公司就將創新研發能力作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經多年發展,公司產品已出口全球40個國家,今年海外市場銷售量依舊保持在50%以上的增長。“自從抓住了‘走出去’的契機,見識了國際地板行業的最新水平,公司就一直站在全球地板行業高度在做研發,每年研發費用不低於5%,正在研發的一款超級地板已領先全球。”該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酈海星說,要研發創新就離不開人才隊伍建設,既要大量引進國際人才,也要積極培養本土人才。

“一帶一路”倡議,爲多領域人才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江蘇大學在全國率先成立“一帶一路”國際人才培養產學聯盟、“一帶一路”國際人才學院和“一帶一路”產學合作研究院。5年來該校共培養“一帶一路”沿線51個國家的留學生近1600人,已成爲推動“一帶一路”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力量和寶貴資源。江蘇大學黨委書記袁壽其認爲,我國國際化人才稀缺,培養迫在眉睫。

積極爲蘇企“走出去”保駕護航

機遇與挑戰總是相伴而生,在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需要面對雙方在文化、法律、風俗習慣等多方面的差異。重視境外風險防範,推動“一帶一路”共建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是政府和企業當前面臨的課題。

中國信保作爲我國唯一的政策性保險公司,承擔着爲“一帶一路”共建打造安全保障的責任,自2013年以來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保持着廣泛聯繫。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江蘇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潘水根介紹,中國信保一直積極推動蘇企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施聯通建設,支持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柬埔寨西港工業園、中國阿聯酋產能合作園等一批境外合作園區和重點項目,累計承保沿線國家出口貿易883億美元,同時加快資金融通,爲“一帶一路”共建提供信保融資解決方案。

交通銀行江蘇省分行行長林驊介紹說,該行聯合各家金融機構,積極落實中央要求,全力支持民營企業,支持“一帶一路”建設。他說,助推江蘇金融業的發展與繁榮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交行一直在主動尋找轉型、融合的新路徑,爲江蘇市場提供更優質、更健全、更便捷的金融服務。

在今年的新華高峯會上,“江蘇企業對外投資交流聯盟”成立,旨在結合“一帶一路”建設以及海外投資的實際業務和問題,搭建海外投資、深入開展研討和交流的平臺,爲破解“走出去”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獻計獻策,推動江蘇海外投資企業更好地“走出去”,更快地“融進去”,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乃至全球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江蘇動力”。

南京江北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李保平說,江北新區加快實施“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戰略。“我們正積極爲新區內企業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全力提供政策、服務、金融等全方位的支持。”他介紹說,江北新區出臺了創新創業“十條政策”、建設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先導區行動計劃、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十條政策”等含金量很大的扶持政策,並正在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力爭“不見面審批”事項達到審批服務事項九成以上。

本報記者 趙偉莉 朱 璇 王建朋 李睿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