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新街58号,见证了文学巨匠老舍写就的名作《济南的冬天》,见证了老舍与胡絜青的爱情结晶“舒济”的诞生,见证了老舍作为齐鲁大学教授教书育人的点滴生活……那么,老舍为什么要住在济南的南新街呢?
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当年南新街所处的地理位置。老舍是1930年应邀到齐鲁大学讲课的。而当年的南新街,北临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南临济南外城的圩(wéi)子墙,东临济南外城的新建门,西临上新街。讲到南新街,不能不提到圩子墙、新建门。
如今的济南老舍故居
济南的圩子墙创建于清末,是当局防备捻军而建。它有别于济南老城环护城河而建的内城墙,内城墙建于明朝,完全是砖石结构的。捻军曾于1861年由肥城打进长清县城,济南一度风声鹤唳。次年,清政府当局就建起了“圩子”外墙。
圩子墙也称围子墙。济南的圩子墙大致东至历山路,南至文化东路、文化西路,西至顺河街。北边因有大明湖,一片水乡沼泽,所以济南的圩子墙独缺北边的城墙。
老舍故居的现状
那么,圩子墙跟南新街有啥关系呢?这是在清末的时候,南圩子墙(现文化东路、文化西路)的南北两侧,分别建有齐鲁大学、齐鲁大学医学院。一道城墙把两所大学分隔,教职员工来往两所大学要绕道普利门、西门,非常不方便。因此,1910年当局在南圩了墙上修建了一道城门,起名为“新建门”。新建门西侧的两条小街分别被命名为“南新街”、“上新街”。
南新街距离老舍去讲课教书的齐鲁大学(现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步行不过五六分钟,路程很近。选择住在这条街上,老舍主要考虑的应该是出行方便问题。而且这里离趵突泉很近,想必老舍也会经常去泉畔漫步寻找灵感吧。同时,南新街还临近济南的“劝业场”,这对于惯写市井风情的老舍来说,闲暇时间逛逛劝业场也能近距离体验到老济南的民风民情。何况,趵突泉畔的西侧还有济南最著名的水街——剪子巷、箅子巷、大小板桥……
安静的小院
南新街在近代的济南是一条“文化名人”街,街上曾住过众多济南的文化名人:京剧表演艺术家方荣翔、现代国画大师黑伯龙、书法大师舒同等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