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11月7日訊 山東通過技術攻關,積極探索、開發新能源,助推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工作,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山東首個深度地熱能資源調查超深孔,日前在威海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許家村開鑽施工。項目計劃用20個月的時間,鑽探到地下3000米的深度。 山東省地礦局深度地熱調查項目經理江海洋說:”我們預計在3000米的位置,溫度大概是在130到165攝氏度之間。“

  地球內部蘊含有大量的熱能,深度越深,能量也越大,而且開採利用過程中不會產生任何污染物。但受鑽探技術限制,此前山東開發利用地熱能,僅限於地下1000米以內,多用於採暖、洗浴等。深度地熱能,則可以大規模應用於發電。 山東下大力氣攻克鑽探技術難關,並在2016年開展了半島深度地熱能調查。目前已經圈定了招遠-棲霞-蓬萊和文登-榮成-威海兩處資源富集區,分佈範圍超過5585平方公里。這次施工的地點就位於文登-榮成-威海地熱聚集區的核心位置。據測算,僅這一區域地下3-6千米蘊藏的地熱資源量摺合標準煤就達到1038億噸,一旦開發利用,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0億噸。

  中國地質調查局勘探技術研究所所長張金昌表示:” 去年我們在青海共和盆地已經打出了溫度達到236度的乾熱巖的深度資源,深部地熱資源的勘探方面,我相信通過這個項目會取得很好的成績。“攻克鑽探難關的同時,山東省地礦局積還極研發深度地熱能開發利用技術,目前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爲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山東下大力氣實施非化石能源倍增行動計劃,因地制宜發展風能、太陽能、核電、生物質發電等,力爭到202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左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