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3天1萬多境外來京者從天津入境,天津機場如何應對?)

新京報快訊 近日,天津市南開區259名集中觀察人員核酸檢測呈陰性,解除隔離。他們都是從天津第一入境點入境進京的旅客。

記者瞭解到,3月21日零時,天津開始承接目的地爲北京的國際客運航班分流任務,截至4月12日,共有35架次入境進京航班從美國、俄羅斯、瑞典、英國、加拿大等國飛抵天津,航班量在所有第一入境點機場中最大。

曾單日入境5架航班,發現26名發熱旅客

在民航局4月份的新聞發佈會上,針對從第一入境點入境的旅客人數,民航局運行監控中心主任馬兵給出了一組數字:從3月20日調整目的地爲北京的國際客運航班從指定第一入境點入境以來,截至4月1日,第一入境點機場累計入境旅客24651人,其中留置旅客20665人,留置率84%。

在12個第一入境點機場中,承接航班量最多的是天津機場。截至4月1日,共有31個航班從天津機場降落,航班量遠遠高於第二位的青島機場和第三位的呼和浩特機場。

入境航班量大、旅客量大,風險程度陡然上升。記者從天津市相關部門瞭解到,以3月23日爲例,當天共有5架航班降落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其中共發現26名發熱和有呼吸道症狀人員。

數據顯示,自3月21日零時至4月12日24時,共有35架次入境進京航班飛抵天津,天津機場共排查機上乘客10282人,其中轉運至定點發熱門診排查175人,判定疑似病例55人,累計確診43例,隔離入境人員8206人。

天津機場工作人員將消殺後的行李統一送到指定地點,供乘客領取。天津市衛健委供圖

機場對入境旅客實施分類管理

現在的天津機場停機坪上,除了飛機,還有一輛輛嶄新的120急救車在“待命”,方便隨時轉運從飛機上篩查出來的發熱或有可疑症狀的旅客。

天津機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機場對入境旅客實施了分類管理,對有發熱、乾咳等可疑症狀人員,由120負壓救護車轉運至發熱門診檢查;如有確診患者,則由負壓救護車轉運至天津市海河醫院醫療救治;對密切接觸者統一協調,各相關區政府安排車輛,轉運至隔離點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記者從天津市衛健委瞭解到,天津市45輛負壓救護車中有26輛是新配置的車輛,在東麗區、河東區急救站點,4輛負壓救護車和4組急救人員24小時待命,隨時聽候調遣,其餘負壓救護車和醫務人員全部保持備戰狀態。

天津機場,救護車整裝待命,準備轉運有發熱等症狀的旅客。天津市衛健委供圖

旅客乘指定大巴前往隔離酒店 一車限20餘人

天津市南開區衛生健康委入境人員服務組組長韓鐵介紹,從天津第一入境點入境的航班落地後,各區服務組按照天津市的要求,當旅客辦理完海關手續後,在機場接上旅客,乘坐指定大巴車前往集中隔離觀察酒店。

韓鐵表示,一輛大巴車只安排二十多名旅客乘坐,車輛不得開空調,並且需要開窗通風。車上配有身穿防護服的工作人員,爲旅客提供服務。同時,爲防止有可能出現的交叉感染,司機也必須穿上防護服。

到達隔離酒店後,工作人員將對旅客進行詳細登記,如是否有基礎病、是否定時需要服用藥物等。“如果旅客有基礎病,我們的工作人員也會時常去提醒旅客按時服藥,並告訴大家,有什麼需要都可以跟我們提。”

抽調心理醫生爲集中觀察人員“問診”輔導

根據規劃,天津市集中觀察隔離點的總房間數量爲18500個,其中南開區設立13處集中醫學觀察隔離點,可提供1539個房間。

韓鐵是南開區這些集中醫學觀察隔離點的“大家長”。他告訴記者,對於從第一入境點入境但暫時不能回北京的人員,爲了讓他們能夠安心在天津進行集中醫學觀察,南開區各隔離點想了不少辦法。“比如,我們在每個房間放置了‘溫馨提示’和‘隔離生活明白紙’,把一些常見問題都給大夥兒一樣樣寫清楚。”

天津錦江之星醫學觀察隔離點,工作人員爲隔離人員講解注意事項。天津市南開區衛生健康委員會供圖

另外,韓鐵介紹,在每個隔離點,南開區都有從各大醫院抽調的心理醫生,可爲集中觀察人員“問診”輔導,這在他看來非常重要。

他回憶說,按照防控要求,集中觀察人員的餐食由工作人員送至房門口,工作人員會輕敲房門後離開,集中觀察人員再開門將餐食拿進屋內。但有一天,工作人員發現,有一位小夥子一直沒拿餐食。“我們覺得不太對勁,趕緊給他打電話溝通,發現他情緒不高。每一位集中觀察人員入住酒店時,都要登記緊急聯絡人,於是我們就給他姐姐打了電話。”後來得知,原來這位小夥子在國外遇到了一些事情,所以心情很低落。

瞭解到這一情況後,集中觀察點的心理醫生決定去進行“上門”開導。“我們的醫生穿上防護服,全身做好防護去屋裏給小夥子做心理工作。”韓鐵說,經過一番溝通,小夥子的心結打開了,更令人欣慰的是,他更加信任這名醫護人員。“這麼一來,他倆倒成哥們了。”

韓鐵告訴記者,從天津成爲第一入境點以來,南開區已經接待了3批共計592名入境進京人員,其中已經有259名人員解除集中醫學觀察,還有兩批人員尚在觀察中。

楊藝 本文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楊藝_NBJ1064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