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蜂鳥網

很多人拿到其第一臺相機的時候,默認的拍攝格式常常是常見的JPG。而對於一些更有經驗的攝影愛好者而言,他們首選的格式其實會是各家相機的RAW格式,比如尼康的NEF,索尼的ARW,佳能CR2或者CR3等,各家相機廠商的RAW格式文件名都不相同,但是在性質上都是一致的——都是相機傳感器的原始數據。而在這裏,我也將向大家介紹一下使用RAW格式拍攝的優勢,特別是對於風光攝影而言。

攝影在很大程度上是光的藝術,我們經常會通過反覆的試驗來學習如何正確掌握和控制燈光。然而攝影中最大的挑戰是在於數碼相機的傳感器不能像人眼那樣感知光線——傳感器對光的感知是線性的,而我們的眼睛對光的感知則大不相同。人眼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色調,我們能在對比度非常高的畫面裏看到陰影的細節,同時減少了高光對我們的影響。而如果用攝影的方式來形容的話,就是添加了一條非線性的曲線。我們也可以將此曲線與Photoshop中陰影和高光滑塊的功能進行比較。當我們進行編輯時,我們調節陰影和高光以得到與所見圖像相似的圖像。

我們以Ole Henrik Skjelstad在挪威Jotunheimen拍攝的照片爲例。他拍攝了太陽在雲層中的一個開口,整個場景對比度很高。下圖顯示了當我像眼睛看到的高光一樣曝光時,相機傳感器如何反映整個畫面。

賓得K-1,賓得15-30mm,ISO 100、1/350秒,f/11

而下圖則是經過後期後,能夠正確反映人眼所看到的畫面的圖片。

後期:曝光+3,陰影+57,黑色+36,高光-100

由於RAW文件源自於相機的傳感器的原始數據,也就意味着可以從中提取許多的陰影細節等,也可以對白平衡進行微調。而JPG格式雖然便利,但是是經過了相機的有損處理,丟失了大量信息,這些信息也無法再重建。然而即便是RAW格式拍攝,也有可以調節的限度,這也取決於傳感器本身的性能;或是如果使用了有損壓縮的RAW格式,依舊會造成圖片信息的丟失。從JPG到RAW,可能會給存儲以及後期上帶來一系列挑戰,但是這是值得的,我們有了對自己所拍攝的圖片更大的掌控力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