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一本毕业,211读研究生,985博士毕业,能在什么大学当老师?

高校人才引进工作这些年经历了不小的变化,大背景是人事制度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则是用人标准的变化。大约在2013年前,岗位聘用制度刚完成接轨,聘用制的精神尚未全面落地,除了清华等高校在招聘教师时尝试常任轨制、浙大等尝试师资博士后制外,其他高校招聘的教师均是妥妥的事业编制,即便是学校编制已满,也会想办法按事业编予以解决。大家也知道,事业编制的特点是难进难出。因为难出,所以难进,高校在人才招聘时非常谨慎,除了评价业绩和能力外,还特别重视学历、学缘等,像这样的学缘结构,在普通大学还算不错,但要去211、985高校,恐怕会受到嫌弃,至少也是不占优。

但2013年后,随着聘用制在高校中的普及,以及新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改革文件的出台,事业单位人员不再难出了,因此,各高校也随之降低了门槛,让尽量广泛的人才先能进到学校来,通过几年的工作来深入考察,同时,这几年做出的业绩也可以为学校添砖加瓦。这之后,师资博士后、准长聘、聘用副教授等等岗位形式就越来越普遍了。这些形式的共同点是:人才进校时身份可以视为事业编制,但实际又是完全的合同管理,达到条件继续聘用,达不到条件就不再续聘,自动解除关系走人。

在这种制度下,高校开始不太看重第一学历这类问题了,只要你有能力,学校有需求,你就有机会入职,可以做博士后,收入也不算低,但必须评上副教授才能继续留校。这几年你要拼尽全力,还得有团队支持。高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容易把不适应的人都筛出去(当然,肯定也会把一些有潜力的人误筛出去)。另外,还有一些985高校对海外经历有一些执念,他们认为一个人做研究应该现在世界的前沿,你得看看世界上谁做得好,如果确实是国内做的最好,那也需要出去看看其他人做得怎么样,总之就是,做高校教师,应该有全球性的眼界,有海外经历的人才优于纯国内学缘的人才。

由于没有说自己的学术业绩,只能根据以上分析,给一点建议:如果希望稳定,最好是直接去找那些层次一般但引才待遇比较好的省属高校,应聘难度小一些,生活安逸一些,但将来学术方面的发展肯定是要差一些。如果希望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建议尽量找好的学校,哪怕从博士后做起,关键是有好平台,趁年轻多拼点业绩出来,即便最后留不下,再到差一点的学校去求职也是有优势的。如果想去顶尖的985,那还是先申请国外的博士后,在国外熬几年再说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