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電子

一、公司業務介紹及指引

回顧30多年曆程,公司一直專注光學領域,不斷深耕,目前公司多項產品已位於世界前列,車載鏡頭市場佔有率連續6年世界第一,手機鏡頭及模組居世界第二。目前萬物互聯,創新應用層出不窮,光學潛力巨大,公司目前一方面深化光學,加快現有業務成長,孵化新業務,培育舜宇新業務增長點。另一方面我們將持續完善培育人才機制,繼續推進企業文化精神,爲未來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障。舜宇目前已加入恒生成份股,這是大家對我們的肯定,感激投資人。我們很重視這次與各位投資人交流的機會,希望我們的交流能夠使各位對公司有更深的瞭解,同時也希望大家能提供寶貴的意見,幫助舜宇實現持續的成長。

公司於1984年成立,目前有4個生產基地:第一個在上海,主要負責生產手機鏡頭;第二個在河南信陽,負責生產玻璃球面鏡片、棱鏡和藍玻璃;第三個總部餘姚,主要生產鏡頭、模組、車載鏡頭和儀器,手機模組,有一個新基地主要用來籌劃未來長期發展;第四個是中山基地,負責CCTV鏡頭和無人機鏡頭等。

公司里程碑歷史介紹:95年時抓住商業趨勢,進入了光學行業;03年開始做手機照相模組;04年開始做車載鏡頭;07年在香港上市;12年在美國和韓國成立子公司;13年配售;15年時,在杭州成立了智能光學公司,16年又成立智能研究院;18年,發出6億美金的美元債。

公司業務主要分三個部分:

1)光學零部件業務:消費電子,安防,車載等等。其中還包括紅外產品,工業鏡頭,3d交互鏡頭。

2)光電產品:智能手機,AR/VR,智能車載的產品,生物識別產品,虹膜,單攝,雙攝,光學防抖模組,環視前視等車載攝像頭模組,3d結構光。

3)光學儀器:主要是顯微鏡,包括熒光,體視顯微鏡(國內最大)等。

1、手機鏡頭

我們看到智能手機的發展,越來越會取代數碼相機以及單反的功能:

第一個趨勢是大光圈。大光圈的好處:1)增加光的通透量,在暗光的環境下,在細節方面會表現更好,比如F1.5的大光圈比F1.8的光圈要大,那麼顯示的照片效果是更好一些;2)實現特殊效果,比如虛化,現在F1.7 1.8的光圈是比較多的,未來將朝着1.5甚至1.4的發展。我們17年是F1.65已經量產。

第二個趨勢是小型化小頭部鏡頭的應用:1)現在的機型是全面屏的趨勢,全面屏的尺寸大小是12:9到16:9到18:9這樣一個趨勢;2)前置鏡頭的像素也越來越高,現在是2400萬像素,甚至更高的像素的要求,所以對於鏡頭做到更小的需求更加旺盛。我們的小頭部也是在行業內比較領先的,直徑在4.0向3.7向3.5的越來越小的趨勢,目前我們3.7mm的已經量產。

第三個趨勢是更大的視場角。一般來講,手機鏡頭視場角在80度以上是廣角,超過100度以上爲超廣角。廣角之後需要對像差做糾正。這個用途有幾個方面:1)第一是用於自拍,傳統鏡頭拍的效果可能比較狹窄的視場,那麼隨着FOV視場角的擴大,自拍的效果會更好;2)第二是光學變倍在雙攝這一塊的應用,FOV用於這方面的用途,那麼目前來看是兩大類型:一種是兩顆都是廣角的,視場角可能不一樣,這樣的鏡頭的組合,實現光學變倍的功能,目前很多產品還是以這種方式進行的,變焦的倍數也不是很高。另外一種是廣角+長焦,來做一個整合,實現倍數可能會高一點。隨着像素的增加,長焦的尺寸和高度會受限。它可能形成一個摺疊式,或者前凹式的模組。當然也包括三攝,也是這個應用,可以實現更高變倍的應用;3)最後一個是AR/VR的使用,也是FOV的一個用途。結合TOF獲取景深信息,實現實時3D建模的圖像。

這張ppt顯示是我們手機鏡頭的出貨量及產品結構表現。我們的目標還是和之前一樣,成爲全球第二,大陸第一大的鏡頭生產商。目前我們維持我們出貨量指引,全年是30%-35%增長。在產品結構方面,右邊那個圖可以看到千萬像素以上的成長是非常快的。今年的目標是50%以上佔比。像素增高,對鏡頭毛利率會有拉動作用。

2、車載鏡頭

這裏顯示的是車載鏡頭的應用。車載鏡頭講的是關於成像相關的功能。車載鏡頭可以在不同的地方進行安裝,比如說:1)放在後面的倒車鏡頭;2)裝在車裏面的人機交互、識別、臉部監控;3)前車鏡頭,比如前車防撞系統,包括航道偏移、智能遠光燈的控制以及防超速的提醒;4)還有一個是測試的鏡頭,包括360度環視全景的,也包括遠紅外相機。鏡頭的個數將越來越多,用於不同的應用,特別是未來朝着智能駕駛的趨勢去發展。

美國汽車工業協會對自動駕駛的分類,L0-L5的分類,目前L3是2-5顆攝像頭,L4可能是6-8顆攝像頭。在鏡頭裏面倒車鏡頭的門檻還不是很高,但對於前置攝像頭,門檻是特別高的。特別是在ADI系統,包括自動駕駛方面,它的工作時間會非常長,所以對於一致性、持久性、以及耐高溫度都是有很多的要求的。前置攝像頭的數量也在增加,從1顆增加到2顆甚至3顆。這一塊的應用會比較多,它的像素要求也越來越高了。從500萬、800萬到1000萬,去年已經完成500萬、800萬車載鏡頭的出貨。另外一個是HUD抬頭顯示,也屬於車載鏡頭類別。舜宇已經可以做一些這塊核心的部件。AR技術應用到抬頭顯示,目前公司已經跟林肯合作,全球第一款的AR-HUD的產品,也是目前行業內亮度最高、視場角最大的產品。第二個是擋風玻璃HUD,這塊我們也提供一些核心的部件,主要是爲一些新能源汽車,包括國內的自主品牌。

這個展示的是車載鏡頭的出貨量。車載鏡頭多年來一直保持全球第一大的地位,而且每一年都超過行業的增速,在不斷的拿到市場份額,未來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今年的指引是30%-35%的出貨量增長(維持指引)。

3、手機攝像頭模組

這塊是模組,關於手機模組的技術的發展。這裏只講一下出貨量以及產品的結構。產品結構來看,今年千萬像素的佔比將在70%以上

最後一個圖是關於公司的定位。我們目前做的比較多的還是基本的光學部件和基本的模組,其實還有很多,比如像算法方面,可以跟硬件進行結合,形成整個的解決方案。提供整個的系統給客戶。

下面具體展開介紹一下攝像頭模組的發展情況。第一頁是主要的品牌的出貨能力,這裏羅列了全球最大的幾家,包括三星,包括蘋果,也包括舜宇主要合作的國內的四大家。從出貨指引的角度來講,三星會有些波動,蘋果在Q4會強勁上升。從國內四大家各個季度的出貨情況應該是穩步上升的情況,這個可以從跟客戶的交流,他們下半年的預算能體現出來。(除中興這一塊,估計可能不太準確)

上半年的業務分析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彙報:1)上半年的產能受制於部件,包括VCM、電容、傳感器和鏡頭,都有不同程度的緊張;2)第二,今年的發展看CMOS廠商的差距,感光芯片廠商的差距在拉開,這樣使得索尼、三星的話語權進一步增強;3)第三,最近大家可以陸續看到新機型的發佈,整體上半年手機的同質化現象還是比較嚴重的,最近OPPO和Vivo都推出了可伸縮的鏡頭,可以說有一些創新,但預計更大的創新應該會在下半年和明年出現;4)最近有一個比較明顯的趨勢,隨着AP算力提升,雙攝像頭對對準精度的要求下降,雙攝像頭行業紅利同比下跌。

接下來介紹6大類新產品,以及3大類主要技術:三攝、潛望式相機、10倍光變雙攝、結構光、TOF、大孔徑產品

新產品:

1)三攝會非常流行,三攝主要的作用,一個是暗光下效果會更好,一個是它已經可以突破3倍以上的光學變焦,到19年我們認爲大於5倍(5-10倍)的光學變焦肯定會出來,到2020年的話,我們預計大於10倍的光學變焦產品會出來。

2)結構光和TOF,從現在來看,在正常的時間軌道上,今年Q3到Q4,結構光和TOF整個會進入規模量產階段,今年還不會有巨大的量,但今年Q3,Q4開始到明年,會有比較大的規模。

3)大光圈。現在講一下單攝裏非常大的趨勢,大光圈。現在已經量產最大的光圈F1.6。大光圈的作用是什麼,我舉個形象的例子,F1.6和F1.5的區別是什麼,F1.6相當於1.25微米像素尺寸的芯片,變成接近於1.4微米,它的性能差別非常大。目前F1.55大家都認爲非常有挑戰,下一步可能到F1.4。F1.55後具體是F1.5、F1.4、F1.35請大家拭目以待。它的好處在暗光下效果很好,而且天生具有防抖的效果,因爲曝光時間可以很短。

三個新技術:

1)IOC封裝。去年我們發展了MOC的技術,去年在出貨模組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也取得了很好的盈利效果。今年在MOC的基礎上發展IOC(IR-CUT ON CHIP)技術。技術主要特點,相同尺寸上的芯片的基礎上,通過和光學公司鏡頭上的聯合創新,加上封裝的能力,高度可以減少0.4mm,這樣高度的減少是非常非常驚人的。用Flip Chip封裝的話和常規COB最大的差異僅可達到0.25mm。隨着屏下技術的產品對攝像頭的高度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個技術對屏下技術的流行有非常大的幫助。

2)WLT技術。設備自主權是舜宇自主研發的。最大的特點是32個攝像頭可以同時做全製程的測試。後面會向更高的數量發展。現在業界常用的還是3個一起測試和反覆取放,我們現在是一次性排版,全部測完,取放一次。我們智能裝備業務也在繼續發展。這是我們典型開發的一個產品。這個我們今年大規模鋪開了,去年還在研發階段。

3)AA技術,我們是第三代技術,主要特點是比業界單頭的效果還是比較高的,大約是20%-30%,第二是可以做到兩個攝像頭同時AA,尤其是做雙攝的時候,第三,切機效率非常高,因爲我們使用標準展距,所以它可以離線進行展距的方調。業界切換的時間非常長(2天),我們可以實現快速切換(0.5h)。後續的AA技術也還在研發當中。

二、Q&A環節

Q1、微小化需求是不是會隨伸縮式鏡頭增長,還是說伸縮式對微小化的需求沒那麼大?另外,關於IOC技術,微小化M模組是否會增加對AA的需求?

A:伸縮式肯定是需要微小化的,伸縮式對攝像頭提出更小尺寸的要求。IOC肯定是會增加對AA的需求,IOC本身是無螺紋式的裝置,無螺紋式的裝置,傳統的調焦是很難做的,一定要用AA去做,這裏的AA是看情況的,一種是主動式AA,一種是測量式AA,這是和分辨率相關的。如果分辨率低一點,1300萬以下的,焦距值很大的,口徑小一點,這個可以用測量式的AA。如果分辨率很大,1300萬以上的,要用主動式AA

Q2、結構光跟TOF未來的競爭態勢,未來會從後置還是前置開始?TOF需要AA嗎?

A:TOF單體本身是不需要AA的,但接收和發射之間是需要用到AA。AA的方式跟傳統AA略有不同。現在來看,結構光和TOF的趨勢,TOF要更加明朗,隨着TOF對近距離拍攝的精度的解決以及分辨率的提高,TOF已經慢慢不存在非要前置還是後置,前置後置都有機會。結構光從當下的產品規劃看,分辨率結構光還是比TOF高,所以結構光還是會如期上市。

Q3、車載鏡頭跟模組跟指引的差距比較大,現在公司最新指引有沒有新的看法?未來兩三個月有沒有看到國產機趨好?

A:車載鏡頭出貨量的指引,目前看不需要做任何修改。手機未來幾個月的需求我們會按照出貨指引去努力完成。

Q4、我們要用什麼產品或角度去看公司未來5到10年的發展?

A:我們目前發展跟智能手機的發展是相關的。目前智能手機需求增長放緩,不會有太多的增長,但是我們看到光學在智能手機的應用會持續發展。從單攝到雙攝再到三攝以及3D,光學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我們現有業務還是有繼續成長的空間。汽車我們會努力達到預期,我們是全球連續6年第一位的份額,未來爭取更高份額。自動駕駛發展方面,我們還有激光雷達,模組。HUD等等都是跟光學有關,它們的需求量更大,ASP還更高。我們還有智能裝備、智能產線等業務,這個又是一個有高壁壘的大市場。

Q5、3D Sensing下半年無論是結構光還是TOF都有產品出來,3D Sensing對公司的貢獻有多少?是否有垂直整合?

A:3D Sensing一定會成爲未來很大的一個動能,不管是手機還是其他領域,從光學感知的角度而言,是重要的視覺傳感器。技術跟現有的有點不一樣。我們在物理光學,或者新的光學感知都有一些佈局。VCSEL、DOE、算法我們做好了準備,整個生態我們會做完成。

Q6、無孔式成爲趨勢,是否會限制鏡頭數目的發展?這個如果做四顆、五顆攝像頭難度是不是會比較高?另外想問未來的競爭態勢?

A:無孔式的設計對光學的提高進一步提升,只有要求提高我們的優勢纔會越來越大。鏡頭數量不會限制。無孔式跟多攝不會衝突。蘋果的說法是一部手機會有9個攝像頭。我們主要的是把技術不斷提高。攝像頭的需求大家可以充滿期待的。機器與機器之間、人與機器之間的交互對攝像頭提出了新的需求。

現在消費者對OV的運動式還是有擔心,所以無孔還是會成爲趨勢。關鍵是真正在屏下面,透過率還夠不夠,高度還夠不夠,這塊又回到我們的技術上面。三個攝像頭慢慢會成爲趨勢,這不僅僅是暗光的問題,主要是解決光學變焦的問題。現在手機真正好的光學變焦還沒有出來,之後5倍以上的光學變焦出來的話,三攝是毋庸置疑的,這個增長非常顯性的能夠看得到。舜宇的優勢就是光學和模組技術緊密相結合,特別是長焦鏡頭,對於長焦鏡頭我們的能力,認爲是非常有自信可以跟同行競爭的,這是我們的強項。變焦的話,光有長焦是不夠的,還得有廣角。100度以上屬於大廣角,我們現在在120度左右。雙攝最終要解決的還是變焦問題。最近三攝出來更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Q7、 明年三攝可能會有很大的看頭,國產機在攝像頭上可能比蘋果還要更激進,預計有多少是三攝的?現在是否有TOF?未來是否有三攝和TOF結合的方案?

A:這涉及到產品定義的問題,後面融合式應用的趨勢,在手機裏面把高倍率的光學變焦和3D感測融合是趨勢。目前來說還是主要強調一個主功能,還不會兩個都強調。

Q8、我們看到模組的數量越來越多,我們今年或下半年鏡頭的產能是否會增加更多?有的公司模組產能從無到30-40kk,有的從30-40KK到60KK,現在很多過去沒有做的公司現在也開始做,未來如何加強和競爭者的關係?我們怎麼看待未來的競爭?是否有專利佈局?

A:正在建設。我們認爲明年會是模組和鏡頭的大年。手機鏡頭的門檻是越來越高,不是越來越低。2M、3M、5M的廠商正在逐步地退出,主要原因是這些公司原來做副攝爲主,現在對副攝像素要求很高,另外現在尺寸要求很小,對電流敏感,有些的難度變得比主攝更難。導致原來主要做副攝這些廠商退出。主攝方面要求也越來越高,主要是相對孔徑,原來是F2.0左右,現在到了1.5甚至1.4,這樣帶來的鏡頭的壓力很大,主攝能夠做好的公司越來越少。現在有的公司是比較有錢,能夠產生更高利潤的業務比較好,所以投得很多。至於對手擴大產能,我認爲未來蛋糕會變大,而能夠進來的人會越來越少,不是越來越多。如果說未來大家都在投的話,肯定會有人做不好。專利舜宇佈局的比較早,當初和柯美合作主要衝着專利去的,跟柯美合作20多年,對方覺得我們比較靠譜,和我們繼續合作。除了專利,最終拼的還是高端的人才。所以我們今年招了8個博士,150多個碩士,人才的層次在不斷地提升。在這方面我們要像華爲學習,華爲有這麼多人才盈利能力還這麼強。

Q9、鏡頭的專利的到期日?在關鍵的零部件在中美貿易戰是否有可控的措施?

A:手機鏡頭出現的比較晚,專利的保護期一般是20年,我們目前都還在專利保護期內。但我們不能只靠跟柯美合作獲得專利,我們現在每個月申請的專利數和競爭對手相當,特別是現在新的,柯美沒有的專利,包括大光圈,大廣角,我們都在及時的申請。中美貿易戰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少。

Q10、三攝會在安卓端率先明年爆發?還是會等國際大客戶引領後在2020年後再看?

A:攝像頭國內頂尖品牌的創新還是走在前面的,它本身的創新對更前面的公司是推動的作用,對後面的友商也有拉動的作用。一個產品能不能流行,一方面看大品牌的引導,另一方面是是否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目前大家還是非常認可三攝的流行。我們認爲Q4就會開始有一波,明年三攝就會非常流行。

Q11、CCM攝像模組是否有相關的技術門檻維繫當前客戶?門檻太低以後會不會打價格戰?

A:隨着AP算法的提升,雙攝紅利在下降。三攝如果繼續延用AP算法進行校正,實際上對硬件提出更高要求。三攝對模組的要求比雙攝提高很多。其次,手機空間非常有限,用了三攝對其他空間也有擠壓,所以要把三攝的尺寸做得更小,比如MOC、IOC等技術在三攝中的應用更加廣泛。在這一方面,公司擁有相關專利260多項。我們辛辛苦苦發展了3年技術,就是爲了通過專利把自己保護好。三攝雖然大家可以做,但是要做得精度高、緊湊、尺寸小,還是有一定難度。至於價格戰,這是不能避免的。關鍵還是提升創新能力,把自己的品牌發展好。

Q12、未來是否在三攝之上還會有四攝,甚至更多攝像頭?還是三攝將成爲攝像頭數量發展的瓶頸,未來將在其他方面進行提高,比如更大的光圈,而四攝不會很快推出?

A:在攝像頭數量方面可能存在這樣的發展瓶頸,但核心問題還是在用戶體驗。如果不能提升用戶體驗,消費者也不會購買這些產品。

Q13、上半年雙攝紅利下降,這對毛利和ASP有什麼影響?在汽車車載模組方面有什麼更新?之前已獲得一個第一梯隊廠商的認證,目前有沒有更多第一梯隊廠商跟公司合作?

A:上半年攝像模組的毛利率跟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下半年在研發方面會有明顯突破和創新,這將影響下半年、明年甚至後年的毛利率。未來有更大的技術突破,這是模組方面毛利率能力持續提升的支撐依據。手機鏡頭業務的毛利率一直在提高,車載鏡頭的毛利率也在提高。在車載模組方面,我們拿到了第一梯隊客戶,目前就專注做好這個客戶,得到好的反饋後才考慮其他。

Q14、IOC是否只有舜宇自己的鏡頭能做?

A:項目首發是用我們自己的鏡頭,因爲前期需要很長時間進行磨合,後續我們也不反對用其他友商的鏡頭,可供應給品牌廠商選擇。我們這麼多年內外部鏡頭都使用。這個對鏡頭設計的要求提高,把後焦做短並不容易。

Q15、今年上半年車載鏡頭增速放緩,現在對車載鏡頭市場有何展望?

A:上半年車載鏡頭增速放慢存在兩個因素,一是庫存,二是上量的項目在延後。2018年所有的變化不是因爲我們丟了項目,而是行業或者客戶端的調整。我們現在研發的都是2020年及以後要量產的項目,週期比較長。所以目前的預測來看,下半年車載鏡頭會比上半年高。

Q16、研發經費當中,模組和鏡頭大致的比例是多少?二是下游手機廠商集中度提升,光學模組龍頭企業市佔率較低,未來模組市場競爭趨勢怎麼看?集中度是否也會越來越高?

A:研發收入佔比5.2%,手機鏡頭佔比相對高些,但是沒有具體佔比數據。我們認爲也沒太大必要對模組和鏡頭分別的佔比進行限定,一般都是根據當年的需求確定。我們認爲未來手機市場集中趨勢會加劇和變明顯,伴隨經營質量的提升,特別是在高端,專利逐漸積累。隨着時間的推移,競爭的加劇,未來在智能手機平穩增長的基礎上,用原來積累的專利擴大市佔率是我們的目標。最近小廠商壓力,特別是臺企的壓力越來越大。大企業的規模效應在未來兩三年會出現。

Q17、怎麼看玻塑混合技術的空間?舜宇是否有相應準備?在智能製造市場有什麼佈局,是否會把設備賣給友商?對未來前景有什麼看法?

A:玻塑混合主要有兩方面應用,一方面我們在韓國企業中推出了F1.5的大孔徑鏡頭,已經大規模量產。大孔徑鏡頭有利有弊,一方面折射率高,另一方面重量重,所以對馬達會有一些挑戰。另外的應用是在3D結構光方面,VCSEL有熱量,全塑料不夠耐熱,這方面是有一定剛需的。

Q18、智能製造的能力,公司在市場中有何佈局,主要賣產品還是針對汽車等專門市場做業務?產能規劃情況?

A:公司並非傳統自動化設備公司,還是基於公司的光學背景,包括車載模組、光學零部件、光學系統檢測設備等方面,主要是實現智能裝備平臺化。是基於顯微光學檢測設備,而非組裝設備。核心是設備中嵌入深度學習模型,核心層面是有用的大數據和行業沉澱下來的模型。

Q19、3D感測明年在行業的佔比有多少?

A:關於整個行業的滲透率能有多少,現在僅僅是做這些東西是不夠的,包括人臉支付,這是不夠的,可以參照早期的指紋識別。

Q20、TOF是否會超過結構光?

A:TOF在長距離會更有優勢,但是TOF現在看主要優勢是分辨率的提高,以及未來會相對高效率。TOF應用在3D掃描和空間建模,能夠讓手機成爲更好的AR平臺。結構光遠距離測距確實有一定困難。我認爲大規模的應用還沒有出來。

Q21、7P應用爆發的時間點是不是會比較靠後?

A:小型化是一個相對概念。Sensor還是要求用三分之一的概念。小型化要做到sensor最大,尺寸最小。7p的鏡頭不一定比6p的大,7p鏡頭也可以做得小。相同尺寸下,我們在z軸方向比同行業小10% ,xy方向比行業平均水平小20%是可以做到的。7p在更大的相對孔徑方面是有應用的。倒是不是因爲多了一片才變大,沒有直接關係。比如長焦鏡頭,5p的可能比7p還要高。

Q22、公司未來在軟件會有怎樣的佈局?

A:我們是硬件公司,所以我們說的軟件並不是一下子就跨到硬件上去,我們軟件的功能只是爲了把信號獲取得更優更好。我們更好地獲取信號後,後面還有大量的公司做應用算法。算法需要跟硬件進行緊密聯繫。硬件提高一點可能對算法有很大幫助。可能我們的佈局是在特定的領域,整個行業還是會有分工的。

Q23、VCSEL是自己投資還是研發? 之前提到用邊髮式。原本說VCSEL比較好,現在又開始說邊髮式比VCSEL更好。

A:投資。VCSEL上來主要是蘋果用了。我們認爲未來VCSEL的優勢會很大,不一定會在手機上,很多領域都會用到VCSEL。有好標的的話,邊髮式公司也會考慮投資。

Q24、未來激光雷達是不是不可或缺的?公司對此有什麼定位與佈局?

A:激光雷達一方面很貴,另一方面又是大量的自動駕駛必須要應用的。激光雷達分很多種類型,目前也沒有定未來商業化哪種方案更好。最終選擇哪一種取決於應用的效果與成本。激光雷達是我們非常重視的一塊產品,除了車載攝像頭以外很重要的一個感知模塊。某種程度上講是具有互相可替代性,公司有戰略性佈局,已經有2-3年跟蹤。目前不管技術還是市場前期教育、儲備還是非常足的,行業發展來看,我們認爲激光雷達的光學零部件的在我們公司的銷售業務上會超過車載鏡頭。

Q25、在車載鏡頭模組方面,除製造能力和客戶關係以外,是否有其他競爭力和技術趨勢,存在其他特別機會帶動業務發展?

答:自動駕駛的Level越來越高,深度學習應用越來越多,對於像素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原來車載模塊對像素要求很低,現在慢慢也到了百萬甚至千萬的要求。第二是希望能夠拿到深度信息,雙目、雙焦的技術需求較大。第三是車和人交互,人機交互,疲勞監控等。

Q26、車載方面扮演什麼角色?有什麼佈局?

A:現階段,我們不會把第一梯隊取代,我們非常明確自己的定位。我們在手機裏面做的東西的技術跟在汽車在某種意義上可以遷移的,底層是相通的。我們目前是希望牢牢把握第一梯隊公司去做。

Q27、18年到19年三攝是不是會比3D Sensing起來得快?2020年10倍變焦是潛望式還是其他的實現方法?

A:10倍變焦潛望式肯定會是必然選擇,不採用潛望式肯定是做不出來的。潛望式可以很好地解決高度的問題。三攝的中間是一顆nomo視場角,同時有一個長焦的小視場角。我們認爲潛望式是必然選擇,同時廣角也是做高倍變焦的必然選擇。我們認爲19年Q1能比較大規模地開始。

Q28、目前看是不是三攝比結構光的確定性更高一些?

A:從快速上規模來看,我們覺得兩個技術的發力點時間差不多,都是今年Q4到明年Q1。我們認爲光學變焦是剛需,而3D感測還得看。

Q29、模組的策略是怎麼樣? 量價上如何取得平衡?

A:舜宇做到這個規模,全球所有大客戶都是公司目標客戶。

Q30、潛望式跟雙攝、三攝的關係?

A:要是實現三倍或五倍的變焦潛望式用雙攝就可以了,但要達到五倍以上的變焦必須三攝潛望。

Q31、F1.5、F1.4往更大光圈看,實現方式是不是要用玻塑混合?

A:玻塑是一種解決方案,7P也是。各有優劣。7P重量較輕。玻璃非球面沒有剪切口,影響角度,所以這也影響了玻塑混合的一些應用。我們公司目前也在研究一些新技術來解決這些問題。玻璃的折射率高、穩定性好,所以在車載裏面現在基本是玻塑。用在車上,主要是最靠近外面,或者承擔比較大壓力,既要考慮性能也要考慮成本,而對透過率方面的影響是有限的,畢竟只有一片。

Q32、今年下半年毛利率提升能夠提到什麼樣的水平?

A:下半年提升多少的話還不方便透露。

Q33、7p鏡頭最近的進展?目前客戶對7p鏡頭應用的意願如何?

A:量產可能會在下半年。7p鏡頭的要求比6p高一些。我們認爲7p會不會成爲明年的趨勢,主要看大光圈是否有比較快的普及。在大光圈方面,目前韓國客戶是走得比較快的。隨着大光圈手機普及,可以期待7P成爲新的趨勢。

Q34、從幾何光學發展到物理光學業務是否有順延性?有哪些核心特點?

A:我們所謂物理光學,微納米光學,主要是衍射的特性,不像原來幾何光學對成像的判斷。因此目前的資源能夠用一部分,但是需要新的設計方法、軟件、製造設備和檢測設備。一部分是外購的,一部分是自己開發的。微納米光學是非常有應用前景的業務領域,因爲他的尺寸和使用場景跟幾何光學有比較大的區別。未來沒有手機,會用什麼技術達到手機的功能?就像手機替代相機,塑料的大量使用。而原來相機是大尺寸的玻塑混合。但是未來比如用眼鏡取締手機,塑料玻塑面還不夠小,所以可能會用物理光學,往光波導的方向去走。在微納米光學方面,是做了集團化的戰略部署。

Q35、另外關於信號雷達,很多是從光通信或者光模塊團隊過來做的。那麼我們團隊的主要優勢在哪些方面?

A:激光雷達的關鍵光學零部件是攝影器材中光學的延伸。主要應用在車上,客戶資源可以延伸。車載激光雷達要實現商業化,達到車規級的大批量生產還有很多路需要走,目前已經積累了一些企業經驗。

Q36、未來客戶集中度不斷提高?客戶未來兩三年競爭格局會有什麼變化?

A:手機而言,未來可能會被打掉。手機的核心問題在於顯示存在問題,所有顯示都需要顯示屏。應用光波導 3D成像,屏不一樣,手機不一樣,現有手機市場會變化極大。格局方面,不存在因爲蘋果把高利潤機子拿掉,把價格壓力傳遞給我們。無論如何都會有價格壓力,我們的溢價能力來自差異化。

Q37、智能裝備和傳統業務不一樣,有什麼發展策略,哪些具體業務,在客戶開發上有何策略?

A:智能裝備基於現有光學設計能力,進入的行業都是國產化國家大力扶持的行業。儘可能做通用化、平臺化的產品,對手以日韓爲主,基於自身光學方面的理解+設備/視覺層軟件能力。目前要實現硬件上模塊化、軟件模塊化。行業應用集中在高門檻高端的檢測。

@今日話題 @李小志 @毛子先生 @cctv6頻道 @UlXs 

$舜宇光學科技(02382)$ $歐菲科技(SZ002456)$ $立訊精密(SZ002475)$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