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在小範圍交流會上見到立訊的董事長,近距離接觸後對立訊的感官更加飽滿。是一家踏踏實實做事情的公司,對行業判斷和業務佈局有前瞻性眼光的公司。相信在王董的帶領下,公司發展越來越好,投資人跟着喝酒喫肉。

一:Q&A

Q1:Airpod、聲學業務的產線情況?利潤率水平?

A:新產品還在跑,現在講利潤還比較早,到8、9月才能比較清楚。聲學模組去年情況是有零組件的影響,再加上蘋果10沒有賣得那麼好。新舊機種利潤情況的對比,舊機種第一季度是有利潤的,新機種業務還沒發生,不好對比。聲學整個年度利潤率會在5-6個點左右,但是這塊還有一批呆滯的存貨需要處理。

Q2: Airpod第二代產品對我們的影響?

A:今年還是比較穩定,第二代的改變也不大,多的是一些功能提升,整體設計不會有太多調整

Q3:馬達業務的情況?實際生產的狀況和當時的預期對比?

A:纔剛開始量產,目前是6條線,到年底量產完是否會加線還得再看。目前良率爬升的情況還不錯,符合我們的預期,產線被蘋果允許量產前必須要達到一定的良率。生產過程高度自動化,生產效率高,獲利情況不需有太大擔心。我們刻意只做一個料號,並且下半年蘋果的三個新機型中只做一個機型,主要是先證明我們可以做這塊業務。

Q4:預計今年下半年蘋果新品的出貨量跟去年下半年是持平還是增長?

A:去年蘋果給我們的預測比較高,但實際沒有那麼多。新機種今年給的預測還不錯,我們收到的總量是9000萬。

Q5:去年貸款利率比較低,今年會不會高一點?公司財務費用水平,跟去年比會不會提高?

A:這塊應該沒有太大變化。

Q6:天線業務和無線充電業務發展情況?

A:天線量產狀況還不錯,但供應商來料品質不一,有一家供應商比較差,其他都可控。無線充電業務,30條線都量產,有些小問題,但都可控。不會有較大影響財務數據的問題發生,兩個產品量產的進度都在預期內。

Q7:您說天線業務有的供應商供貨有點問題,是否會影響量產?

A:客戶把天線這塊業務,讓出一部分給我們來做。其實天線業務日本的產能是足夠的,但它去年發生了一些問題。我們所有產品生產都有提前做準備,供應商供貨出現的問題可以得到解決。

Q8:天線業務後段需要用到大量人工,人工成本問題?

A:天線這個產品前段是SMT的方式加工,到後面比如直彎、測試等工序目前主要是人工。當工藝和材質不一樣的時候,收縮率不一樣,產品生產就會受到影響。今年如果一開始沒有確定好用哪一家供應商的材料在哪些產品上使用的話,就不能做模組,只能做人工。去年產品發生一些問題,所以客戶在9月份以前不允許我們用模組化去做。到了後面如直彎、測試等工序,至少9月份之前需要人工作業。目前有三四千人在做後段,等到產品的收縮率穩定之後,纔敢用模組化去做。人工的包容度比較大,比去年用自動化出問題的時候包容度大很多,所以人工先上。除了前段之外,後段是人山人海。後段人工成本高了,會多花錢,我們就向客戶多收錢。以後人工撤下去改自動化,原來增加的人工成本的錢客戶就不會出了。

Q9:未來材料端會不會用PI(聚酰胺)膜?對我們公司的影響?

A:目前根據瞭解的情況,杜邦的PI材料效果是不會太差。機材的變化,對終端客戶的應用和成本有影響,對我們是沒有多大的影響,因爲我們沒有垂直整合做到機材。無論是使用PI的材料或者LCP的材料,其實都是多做就能積累生產經驗。

Q10:管理問題方面,公司人數在5萬人以上,如何去管理?從制度上或者從資源的分配上?

A:立訊精密接下來三年的成長不用擔心,需要擔心的是高速發展過程中內部管理等方面欠下的債。快速成長過程中,內部體系的建設沒有跟上,像系統平臺的建設,信息的打通等方面是不夠的。系統再好也是人來執行,好在立訊精密的核心幹部,從心態、理念、出身背景等方面考慮是能看得到問題的。只是高速成長時期內,他們在工作中透支時間,都是很不容易的,接下來內部的優化會持續加強。

Q11:公司能持續拿到蘋果的料號,是因爲我們之前有技術儲備。現在有哪些料號的技術儲備,未來兩三年是有望進入到蘋果供應鏈的?

A:我們五六年前就感受到消費電子行業的殘酷性,比如五年之後手機有些部件可能就是無線化,那時我們就知道應該做什麼產品。我們要做的產品一定是沒有天花板的產品,人類不可能不要聲音,不會不要天線,馬達等產品。五六年前就在佈局這些產品,所以才陸陸續續有這些產品上來。從產品來講,消費電子行業跨產品線需要提前五到六年的時間佈局。前面一兩年要拿到門票,之後一兩年要當次供應商,之後幾年不犯錯或者犯小錯誤纔有可能拿到主要供貨商的地位。消費電子至少五到六年才能貢獻出營收利潤。

下一代的產品,我用自己的錢買了CCM模組,我也很清楚現在做攝像頭模組的壓力,它有三個核心要件:Sensor,Lens,VCM。做CCM模組的人,在三個核心要件的供應商面前是一點地位都沒有。大立光、美之美,TDK,阿爾卑斯(日本),索尼,三星,豪威等等這些供應商都是很牛逼,採購提前期在14到16周。若是隻考慮單做CCM模組,我們不會去做,有二級核心物料的想象空間才考慮。大立光的Lens這塊現在沒有想法,但是VCM現在跟我們所做的馬達平臺是一樣的,只是定位點和監測不一樣,所以能做VCM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做VCM對於CCM開發的包容度,開發的時間,產品成本都是有幫助的。爲什麼我自己花這麼多錢去買這個產業,其實投資人不希望立訊去買,至少短時間內是營收很高,利潤很低的業務。同時從臺灣的政策來講,也是不太允許大陸的企業去做這樣的事情。綜合看是多方面的原因,同時也是爲未來的佈局去考慮。

Q12:聲學業務垂直整合的進展?

A:目前來講,三款料號,我們自己做大部分,至少一半以上。在我們整個產品線裏面,無論是聲學還是馬達,低於10%的利潤是不會接的,因爲投入會很大。目前我們的產品線,高於15%的利潤是不用想的,低於10%我們也不會去做。馬達的垂直整合達到36%,明年會達到70%左右。聲學在80%左右,目前一小部分在找外面的供應商。

Q13:Airpod產線的情況?

A:產線總共8線16班,有6線12班還在崑山。崑山這塊人員流失率比較高,4個月換一批,所以崑山的良率在97%-98%之間,很難達到98%以上。江西產線是2線4班,良率比較高。靠良率提升業績比較難,Airpod生產像繡花一樣,人的因素對良率影響比較大。今年16個班都在量產,沒有爬坡的過程,會比較好一點。

Q14:新產品有的淨利率高,有的淨利率低,整體來看盈利水平跟去年比?

A:今年能跟去年一樣達到及格的分數,因爲確實新產品比較多,從目前來看及格是沒有問題的,無論是客戶還是我們準備工作做得比較多。爬坡的產品最多7月份還有一些爬坡,8月份都量產了。

Q15:您說Airpod這塊很難通過良率來提升淨利率,有沒有考慮垂直整合?

A:這塊屬於量不是非常大的產品,客戶三年纔有一個比較大的改變。沒有大的改變之前要做很多零件的垂直整合是有難度的,客戶不會爲了一個小小的組件,來導入垂直整合的材料。包括今年和明年獲利能力差不多,都是正常的水準,要提高的話需要有大的改變。沒有大的改變之前,就是目前的一個獲利能力,差異不會有太大。這個產品是一個消費趨勢,對我們來說也是不錯的學習機會,並且收入絕對值還是很高的。做這個產品的過程中,把我們內部不足的地方提升起來了。如果沒有這個產品的機會,也不會有其他很多產品的機會。現在很多模組的產品不是單純的機構件的產品,是機電整合的產品,相對來說電這一塊的基礎加工我們還是需要加強的。

Q16:您對光學行業的佈局,看法?

A:就像富士康當時培養了我們一樣,光寶培養了很多光學行業基礎的人才。作爲立訊來講聲學產品、視覺產品都導入,視覺產品未來在應用上比聲學產品更加廣泛,這一塊我們肯定是有做的。不管有沒有廣州光寶CCM的模組,我們都會往下走。現在財務壓力,管理壓力都是很大的,好在光寶這個團隊的人比較淳樸。光學的部分,會持續往下走,有一天汽車上面毫米波雷達也會有我們的產品。

Q17:這兩年融資,資本開支的計劃?

A:今年明年沒有什麼收購的話,會不斷去改善公司的盈利狀況,現在我們的ROE比較差。目前來看,沒有收購計劃的話,一兩年之內是沒有融資的必要。從佔比來講資本開支今年跟去年是公司的高峯,後續不需要在這麼大規模的去投入。

Q18:立訊投資新產品時,都比較準,有沒有投資失敗的產品?投資成功率跟同行業比更高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A:以前投了LPC就是不準的,LPC是化工行業,在珠海,而我們的大本營資源都不在珠海,在華南跟華東。產業也是不對的,沒有它我一樣可以做生意,當時是頭腦發燒就去投了LPC,我認爲這是錯的。所以我們在想怎麼跟同業更好的合作,不要自己一個人在跑。

其實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把該瞭解的資訊都瞭解透徹,沙盤演練穿透去看,比如客戶需要什麼,未來的技術趨勢,現有的市場裏面,現有的供應鏈還有沒有客戶不滿意的。關注客戶的需求,想清楚以後再想想現在要去做的市場,同業他們有什麼。然後去考慮他有的,我現在有沒有,我沒有的話能不能做。當他有我也有的時候,怎麼去做到更好。把跟這個相關的人財物都弄好之後,一步步去做,不成功也很難。公司的員工都很努力,特別拼搏,使命必達。比如採購一個膠水,不能買來之後就看一下標籤是不是對的就完事。膠水其實很重要,需要根據不同的使用情況來採購,比如玻璃對玻璃,塑膠對塑膠,或者不同材料的結合,有它的特性在,方方面面都要去考慮到。

去青島客戶那裏交流的時候,非常有感觸的一點,客戶稱我們爲拍檔。首先把事情做好的時候,不能讓人覺得是一個威脅,讓別人覺得是威脅的話,機會是短暫的。商務上不要讓別人覺得不是夥伴,細節上把沙盤演練好,細節做到位。比較開心的是,我們團隊做事情都考慮到位,做得比較透。還有就是我們團隊經得住外面的誘惑,製造出身的比較多,而且比起同胞的企業不一樣的地方,大部分學歷比較高,都在比較好的背景的公司歷練過。他們不是說看不到問題,看不到機會,是能看到並且願意去進步。

Q19:匯率變動對我們的影響大嗎?

A:有三分之二是對沖的,除了去年4季度增長太快,準備沒有做好,所以第1季度受傷比較厲害。

@今日話題 @李小志 @cctv6頻道 @毛子先生 

$立訊精密(SZ002475)$ $信維通信(SZ300136)$ $藍思科技(SZ300433)$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