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候,已有蹴鞠,演變至今就是足球。當時國人們是騎在馬背上用杆子打球,而高俅是蹴鞠的高手,他在賽場上打球的姿勢甚是威武,很受皇上喜愛。話說皇上還沒有當皇上的時候已和高俅認識,高俅是王詵的一名隨從,那日王詵派他去給趙佶送篦子,高俅看到趙佶在踢蹴鞠,就在一旁看着,此時的趙佶發現這小子似乎不簡單,便邀請他一起踢,沒想到高俅把球踢得出神入化,似乎那個球就長在他身上一樣,一會兒進一個,讓趙佶很是喜歡。而趙佶不久後成爲皇上,便是對他寵愛有加,直接登上官場。

在水滸中,高俅一直是個反派,似乎也沒什麼能力,不過作爲奸臣還是十分到位。他是由於蹴鞠技術被皇上喜愛,原本是一個地痞無賴,所以當官了那還是原來的作風,徇私舞弊貪贓枉法,逼得禁軍教頭林沖上了梁山,而在與梁山好漢的戰爭中,他一直都是惡人形象,處處與他們爲敵,做很多傷天害理之事,完全是一個惡貫滿盈的大壞人形象,可是爲什麼到最後梁山好漢卻被他收服了呢?

梁山的108名好漢,基本都是被逼上去的。因爲沒有人願意放着好好的日子不過而去當什麼匪蔻,一般被逼上去的都是朝廷中人,當官的,或許官位不大,但是也是有才有能之子,個個身材魁梧,膽識過人,善良且正義,他們在梁山結義,只爲更好的大宋,在與高俅等人的戰鬥中,鬥智鬥勇,可是,最後他們生生活捉了高俅,林沖那麼恨他,當時就想把他殺了,可是最後宋江還是放了他,那這又是爲什麼呢?

在古代,當官爲了什麼?爲了光宗耀祖,爲了高位,或許也是爲了自己的利益吧。能爲百姓着想的官纔是好官,那也得當上了官才能爲百姓服務。這些梁山的好漢們,英勇,但是始終都會覺得爲寇會讓他們顏面無存,他們還是相信朝廷的,他們相信朝廷會給他們一個位置,讓他們施展自己的才華。雖然高俅一再的做錯事,雖然他心狠手辣,可是當他被宋江等人抓住時,他清楚地知道好漢們的弱點,其實他們早就想歸降,能爲朝廷所用是他們最初的理想。高俅利用好漢們的這點心思,成功的說服了宋江,因爲高俅身居高位,回去朝廷可以爲他們說情,讓他們歸順。

高俅被放回去了,他也向皇上說明了此事,好漢們一一回到了原來的家裏,還專門爲他們建立了一支隊伍,讓宋江帶領。他們滿懷信心的回來,他們以爲宋朝變好了,他們以爲以前的一切都過去了,可是卻沒有想到,真正的陰謀在後面。高俅稱好漢們的武藝和戰術高強,派他們去邊關戰鬥,最後他們都戰死疆場。或許這樣也是他們的歸宿,至少不是以匪蔻的名義死去,而是以保衛國家的戰士的身份,成全了他們的大義。

高俅真的有這麼壞呢?歷史上的高俅真是這樣的嗎?其實高俅最開始是蘇軾的一個手下,他本人很是乖巧,最喜歡抄寫字卷,文化上的造詣也不淺,而且會武功,蹴鞠技術也只是他其中一種技藝,技多好傍身啊。蘇軾看他聰明伶俐便把他引薦給王詵,最後陰差陽錯地認識了皇上,的確是因爲他才學兼備,皇上纔對他提撥,而不僅僅是因爲他的蹴鞠技術。一代皇上,還是有識人之能力的。

高俅這個人還有一個特點,有恩必報,完全不是小說中所說的那種忘恩負義的小人。他被派往邊關學習時,劉仲武非常照顧他,對他有提攜之恩,之後他們一直保持着親密關係。政和5年時,劉仲武受了敵人的誆騙打了敗仗,當時打了敗仗肯定是要受處罰的,高俅在中間爲他求情,使得他躲過一劫。知恩圖報,在如今來說都算是一項值得學習的品質。從此看來,高俅並非水滸中所描述那樣。

高俅掌管禁軍20多年,不管他到底是怎麼樣一個人,能統領一支軍隊20多年,基本沒出差錯,在皇上跟前也一直是個紅人,身居高位,也是很不容易的。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在老虎身邊都能活得如此自在之人,自是有幾分才能的,而不會全無頭腦。而才能絕不可能是隨便出出點子,也不可能是踢踢球,他的才能都是從小培養得來的,能在歷史上留下腳印的人,都是不可小覷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