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喬。

今天星期四,和大家聊聊精緻窮。

這個詞其實挺有意思的。

有人說,就是因爲追求精緻,

所以才變窮的。

我倒不這麼看,真正的精緻不是虛榮,

而是一種生活態度。

當代年輕人精緻窮:不要小看一個精緻的窮人

前兩天在熱搜上,看到一個詞,很有意思:“精緻窮”。

當代年輕人精緻窮:不要小看一個精緻的窮人

不少人表示感同身受。

有些人,再窮也要養愛好:

當代年輕人精緻窮:不要小看一個精緻的窮人

有些人,能力之內絕不將就:

當代年輕人精緻窮:不要小看一個精緻的窮人

還有些人,願意爲喜歡的東西買單,絕不妥協自我:

當代年輕人精緻窮:不要小看一個精緻的窮人

當代年輕人精緻窮:不要小看一個精緻的窮人

能看得出,年輕人雖然賺的不多,但並沒有因此就放棄追求自己嚮往的精緻生活。

而且,他們心裏清楚錢都花在了哪裏,所以坦然處之,活得開心。

當代年輕人精緻窮:不要小看一個精緻的窮人

當代年輕人精緻窮:不要小看一個精緻的窮人

“是精緻,還是虛榮?”

我身邊也有這樣的朋友,日子過得不富裕,也會把家裏佈置的特別好看,哪怕是買便宜的花,也希望家裏芳香四溢。

只爲了在生活的苦裏找點甜。

公司裏也有很精緻的同事,即使工作再忙,也會把辦公桌收拾得井井有條,自己花錢買很貴的文具,手賬、書籤、還有小衆設計師的書檔,說要找到辦公的快樂。

剛進公司的實習生,攢很久的錢給自己買了一雙專業的跑鞋,堅持跑步。

還有網友的分享,一個剛大學畢業的姑娘,用婚嫁保險還有嫁妝錢,付了1個小房子的首付,置辦獨立蝸居,只爲了能自己住,以便不限時、不卡頓地全方面提升自己,安心、專注地學習。

小到一束花,大到一套房,每個人都在追求自己最想要的理想生活。

只是批評的聲音很多:

花錢會被人diss “窮講究”,愛慕虛榮,

找樂子會被人吐槽“窮開心”,活得這麼窮,有什麼可高興的?

總之,因爲你追求精緻,花錢如流水,所以活該你窮。

這讓我想起很久前看到的一個新聞。

一個30多歲的白領,爲了攢錢,連續幾年的月生活費都控制在150元左右,每天只花5塊錢,不逛街,不買衣服飾品,不搭乘交通工具,甚至洗浴用品也不買。

食物買減價果蔬,衣服靠贈送甚至撿來的,通訊費用靠公司補貼。

住房問題靠朋友,是因爲朋友出國,她負責照看,節省了租房開支。

她是一位會計師,年收入20萬元上下,瘋狂的是,她靠着多年拼命攢下的錢在北京買了一套價值300多萬的房子。

但她自己說,攢錢不是爲了買房,她對生活充滿焦慮,通過極度的節儉攢錢來尋求安全感。精打細算已經成了習慣,改不掉。

節儉確實是美德,可如果生活的意義只剩下攢錢,是件很可怕的事。

而且恕我直言,只會攢錢的人,恐怕也很難掙到大錢。

當代年輕人精緻窮:不要小看一個精緻的窮人

當代年輕人精緻窮:不要小看一個精緻的窮人

精緻背後,是你對自己的態度

前段時間打車,發現司機貼心地準備了靠枕和毛毯,方便上班族補眠。還讓我放心用,定期他會送去幹洗。

車上用的也不是劣質香水,而是品質上乘的精油香薰,味道很好,能讓人放鬆。

足夠用心,也足夠精緻。

到微博上一看,發現精緻的的哥還真不少。

有人把車內收拾得一塵不染:

當代年輕人精緻窮:不要小看一個精緻的窮人

有人做了鮮花內飾:

當代年輕人精緻窮:不要小看一個精緻的窮人

有人忙裏偷閒不忘護理自己:

當代年輕人精緻窮:不要小看一個精緻的窮人

在他們的精緻與講究裏,能看的出他們對工作的認真,和對職業的熱愛。

車就是他們要度過大部分時間的工作環境,好好佈置一番,能讓自己愉悅,也能讓顧客滿意。

工作舒心了,生活纔會更順利。

其實,沒人會diss一個人積極面對生活的態度。

大家真正反感的是“朋友圈裏北歐大片,朋友圈外亂成豬圈”。

當代年輕人精緻窮:不要小看一個精緻的窮人

但這樣的生活本就狼狽不堪,與精緻無關。

真正的精緻,並不是想炫給別人看的,他們只是想安置好自己的個人空間,也不取決於你是否有錢。

音樂詩人李健曾經說過很願意收拾房子,家裏從來沒請過小時工。

去過他家的朋友感嘆道:

“他們家洗手間的毛巾都看得出是選了又選的,別人家的東西是爲了用是爲了生活,他們家的東西好像每一樣都充滿了愛。”

家裏的所有東西不一定要多要貴,但一定要好。

正是這種“好”鍛造了有趣的靈魂,和花錢買不來的品味。

人應該最大限度享受生活給你的一切。

活在當下,哪怕你現在沒什麼錢。

幾年前,看過幾集《中國好舞蹈》。

有一名氣質出衆的青年舞蹈家張婭姝,她的舞蹈征服了所有的評委和觀衆,但是心裏卻有很沉重的包袱:因患有強制性脊柱炎,所以她很怕未來會駝背,無法再呈現最美的舞姿。

當代年輕人精緻窮:不要小看一個精緻的窮人

當時,金星的一句話讓我感觸頗深。

“不要爲還沒有到來的明天擔憂,它來了以後我再面對它,現在我就享受我的美。”

當代年輕人精緻窮:不要小看一個精緻的窮人

其實人生也是一樣。

趁年輕的時候享受精緻生活,也是一種樂觀的心態,並不像大家說的那麼不堪。

當代年輕人精緻窮:不要小看一個精緻的窮人

當代年輕人精緻窮:不要小看一個精緻的窮人

當代年輕人精緻窮:不要小看一個精緻的窮人

人生在世,全憑心氣兒

我從來都鼓勵大家要有危機感,做好生活和職業規劃。

但不得不說,有些年輕人窮得很喪。

本該激勵人的危機感變成了悲觀的宿命論:

“我就這樣了”

“我這輩子也就只能在北京買個廁所”

這樣的人,總覺得自己之所以喪,是因爲太窮了。

可事實是,喪纔是窮的根源。

聽過一個TED演講——《肢體語言塑造你自己》,社會心理學家Amy Cuddy闡述了她的觀點:

如果我們以一個自信的方式站着,即使並不自信,也能夠影響我們腦內的睾丸酮和可的松含量,甚至可以爆發性地推動我們成功的機會。

高興的時候我們會笑,同樣地,當我們含着一隻筆練習笑容的時候,我們也會感到開心。

這便是肢體語言帶與心態的相互作用。

說白了,很多時候人靠的就是“心氣兒”。

不要小瞧這股“氣兒”,它本身是有價值的,無論是你用來鼓勵自己,還是給別人留下積極正面的好印象,都可以幫助我們成功。

有一句話我特別贊同:“精緻窮”是一種勵志的生活方式,不放棄追求精緻,爲自己所向往的生活和喜歡的東西去奮鬥,“窮”就不再可怕。

所謂的“能花錢”並不是洪水猛獸,先在能力範圍內,過上精緻舒心的生活,纔有動力去努力奮鬥,並不斷拓寬自己的能力界限。

錢是賺出來的,不是攢出來的。

“精緻”本身不會毀掉任何人,重點在於我們如何理解和把握自己的生活。

所以,“精緻窮”也是一種精神,時刻提醒我們別過早地進入“低欲”狀態,你還年輕,用點美的,喫點好的,打理好今天的自己,再對明天多一點期待,改變一下看問題的角度,轉換固有思維,我們一定會變得更好。

-END-

作者簡介:Jenny喬,Jenny喬工作室創始人,北大學霸,常春藤海歸,美國紐約州執業律師,職場10萬+爆文製造者,多平臺簽約作家。著有暢銷書:《有見識的姑娘,活得更高級》《願你盛得下悲傷,也輸得出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