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財經天下 趙怡然

編| 鹿鳴

招股書披露10日後,京滬高鐵收到來自證監會的54個“靈魂拷問”,包括23個規範性問題、23個信息披露問題、7個財務會計資料問題,以及一個其他問題。其中最受關注的便是“資產管理公司”的定位。

證監會稱,京滬高鐵主營業務披露爲高鐵旅客運輸,但並不直接從事該服務,而是委託給北京局、濟南局、上海局等。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員工67人,總資產超過1870億元,人均管理資產近28億。

因此證監會要求保薦機構說明,京滬高鐵是否爲資產管理公司,而非高鐵旅客運輸公司;公司是否有完整業務體系,以及面向市場獨立經營的能力。

11月6日,京滬高鐵更新招股書,新增116頁內容,回應證監會問詢。

招股書提到,鐵路行業具有聯動聯勞特點,委託運輸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既有資源,提升運輸效率及質量,並不影響業務獨立性。

但對於證監會“結合國內外類似公司行業模式,分析說明公司主營業務披露爲高鐵旅客運輸是否準確”的要求,招股書稱,目前尚無與京滬高鐵公司業務相近、模式相似的可比同行業 A 股上市公司。

京滬高鐵員工28萬年薪背後:67人管理1870億資產,半數收入靠過路費

靚女先嫁,輕裝上市

其實,自傳出上市消息起,有關“京滬高鐵是否只是空殼”的質疑時有出現。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研究員吳剛梁曾撰文分析,和其他國企上市一樣,京滬高鐵並非白手起家,而是屬於市場通常說的“靚女先嫁”,即集團公司將體系內的優質資產劃出來,爲其剝離債務人員負擔,使其漂漂亮亮,輕裝上市。

在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衆多線路中,京滬線縱貫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轄市,“京津冀”“長三角”兩大經濟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客座率連年上升,已超80%,年發送人次近2億。

營收方面,根據招股書,2016年至2018年,京滬高鐵營逐年遞增,2019年1至9月營收250億元;2018年淨利潤102.48億元。無疑是相當漂亮的資產。

在京滬高鐵公佈的營收構成中,2019年1-9月,旅客運輸收入爲120.42億元,在營收中的佔比爲48.16%,而“提供路網服務”收入爲127.4億元,已經超過了旅客運輸收入。

所謂提供路網服務,便是所有行駛在京滬高鐵上的列車,特別是跨線列車,都需要向京滬高鐵繳納線路使用、接觸網使用、車站旅客等方面的費用,也就是常規意義上的“過路費”。

京滬高鐵員工28萬年薪背後:67人管理1870億資產,半數收入靠過路費

而在“輕裝”方面,由於採用委託運輸模式,依靠集團下屬鐵路局的支持,公司僅設董事會辦公室、人力資源部、戰略發展部等八個部門,包括25名借調人員在內,僅有員工67名。7名高層員工2018年平均薪酬54萬元,16中層員工平均薪酬44萬元,44基層員工平均薪酬28萬元。

除了外界熱議的年薪超20萬,人均管理資產近28億外,京滬高鐵資產負債率也較低,近3年連年下降,從2016年的22.53%,降至2018年的15.67%。研發、管理、銷售費用也極低。

京滬高鐵員工28萬年薪背後:67人管理1870億資產,半數收入靠過路費

集團負債超5萬億

但從其背後的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來看,情況就不那麼漂亮且輕鬆了。

衆所周知,高鐵新建及運營投入大,回報週期長。以京滬高鐵爲例,相關數據顯示,京滬高鐵總投資2209億元,長度1318公里,平均每公里1.68億元。

但並非所有線路都像京滬高鐵一樣賺錢。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國家鐵路集團總負債 5.29 萬億,負債率65.63%。且在2015至2018年4年間,其總負債率均維持在65%的水平。和京滬高鐵15.67%的負債率相去甚遠。

京滬高鐵員工28萬年薪背後:67人管理1870億資產,半數收入靠過路費

業內人士指出,用於高鐵建設運營的銀行貸款,有一定付息壓力。從京滬高鐵招股書中可以看出,2019年前三季度,京滬高鐵118億元營業成本中,佔比最大的開支爲利息支出,達71%。

因此,推動優質鐵路資產證券化,被視爲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負債、提高收益的突破口。

國家鐵路集團方面曾表示,京滬高鐵公司已連續盈利超過3年,有穩定的現金流,資產質量優良。而本次IPO募集資金,將用於收購京福鐵路客運專線安徽有限責任公司65%的股權。根據招股書,該公司主營業務爲高鐵旅客運輸,目前尚處虧損狀態,2018年及2019年1至9月,合計虧損超過20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