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球友圈子都是老年人。

□晨报记者 吕登纬 文/图

淇县红旗路有一个不知名的门球场已经存在了20多年,这里一直是淇县门球爱好者的聚集地。12月8日,记者来到这里,听这群已经在此打球20多年的门球爱好者们讲述这个门球场的过往,以及这个球友圈子的点点滴滴。

门球协会的“化缘会长”

天刚亮,雪后的早晨格外冷,但已有数位门球爱好者聚集在球场,在寒风中练球。到了9点钟,球场已经聚集了20余人,门球爱好者王荣林告诉记者,经常在这里打球的球友有四五十人。

球友们告诉记者,这个球场的前身是原淇县体育局(现已合并成淇县教体局)的门球场,自建成起就是淇县门球爱好者的聚集地。上世纪90年代末,原淇县体育局搬走,这个球场无人维护,变得破烂不堪。

1998年王荣林退休,他成了这个球场的常客。“当时这里只有一块场地,其实说它是球场,倒不如说它是一块空地,4根线一拉,清理掉落叶石块就可以打球了。”王荣林回忆,即使当时条件如此简陋,每日还是有几十位球友到这里打球。由于来打球的人太多,大家只能分成几组轮番上场。“有时候等一下午也打不了几杆,不过瘾。我当时就想为球友们做点儿啥。”王荣林说。

此后几年,王荣林东奔西走,联系相关单位、企业协调修缮门球场。球友们见王荣林是个热心肠,就推举他做了淇县门球协会的会长。因为王荣林经常到各个单位、企业争取赞助,大家都开玩笑地叫他“化缘会长”。争取到的资金很有限,王荣林就和球友们自己想办法维护场地,借朋友的压路机平整球场、组织球友们一同为球场砌围挡……经过多年的努力,一块场地变成了三块,场地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20多年的球友圈子

门球运动深受老人们的喜爱,在这个门球场打球的球友几乎都是离退休老人。“我们中年纪最大的将近90岁,年轻些的也快70岁了。大家兴趣相投,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气氛很融洽。”王荣林说,他们聚在这里打球、聊天儿,总能忘掉烦恼。

与想象中不同的是,这群老人的门球玩法充满了朝气。除了内部竞技,球友们还组织技术比武,邀请其他城市的门球协会来淇县交流,也到外地参加比赛。

67岁的王炳学是这个圈子中的“小年轻”,虽然他在这里打球的时间较短,但已经迅速融入其中。王炳学说:“门球丰富了我们的退休生活,让我们的心态变得年轻,在收获健康的同时也拥有了快乐,这是个积极向上的团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球友们与其说热爱在这里打门球,倒不如说他们更享受在一起竞技、交流的团体生活。很多老人在这里打球已经20多年了,短一些的也打了10多年,他们之间有的是共事多年的老同事,有的是友谊延续半个世纪的老朋友,门球是他们延续友谊的黏合剂。

“爱惜这个球场,珍惜这个圈子”

“县里就这一个好的门球场了,大家都很爱惜它。”今年80岁的门球爱好者孙仁圆说,在这里打球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每天6点钟,孙仁圆都会准时到达这里,和其他球友一同打扫落叶、平整场地。这个团体没人愿意偷懒,义务为球场付出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享受。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球友们告诉记者,除了大年三十下午或天气实在不允许,这里每天都有人打球。“到了我们这个年纪,活得就很纯粹了。热爱门球,享受其中,付出多少都无所谓。”王荣林告诉记者,其实球友们最害怕的是岁月逝去得太快,怕听到球友生病或去世的消息。

84岁的介福庆已经在这里打球18年了,他告诉记者,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些球友因身体原因没办法继续来打球。“有些老朋友没法儿继续打球了,他们偶尔会来到球场,和大家寒暄几句,看大家打一场比赛。有些人却再也不会来了,大家也不会相互打听,怕听到不幸的消息。”

“爱惜这个球场,珍惜这个圈子。”采访最后,王荣林这么对记者说。他听说不久后球场附近的河道要拓宽,球场可能因此被拆除,他心中感慨万千,“只要球场还在一天,我们的球友圈子就延续一天”。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