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8 13:26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郭婧

自从明衍圣公朝服与古代服饰爱好者圈中的“顶级男团”“眉燕芳”组合亮相《国家宝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汉服文化。4月2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汉服爱好者涌向中国丝绸博物馆,共赴第二届“国丝汉服节—明之华章”盛会。

《国家宝藏》明代朝服现国丝汉服节 汉服爱好者专程打“飞的”来杭

图为汉服之夜 郭婧 摄

明衍圣公朝服为何入选《国家宝藏》?

在当晚举行的“汉服之夜”活动中,汉服团队为观众们展示了明代初期、中期、晚期的服饰演变趋势,以及士人游园赏玩、皇后受封、婚礼和冠礼等不同场合所穿戴服饰的特点。

最后,当《国家宝藏》中明衍圣公朝服的前世今生故事再现,观众们在兴奋之余倍感疑惑,为何这件算不上华丽的朝服被入选《国家宝藏》?“眉燕芳”组合中的陈诗宇、董进在现场解开了大家的疑惑。明衍圣公朝服虽不华丽,然而每处细节都十分考究且有历史渊源。单拿梁冠来说,就由额花、颜题、梁、冠顶、冠耳、簪纽六大部分组成。官员等级不同,佩戴的梁数也不一样。一品至五品分别佩戴七梁至三梁,六品、七品佩戴二梁,八品、九品佩戴一梁。如此讲究细节,难怪近代朝鲜族、琉球族等民族服饰也受明朝服饰影响。

《国家宝藏》明代朝服现国丝汉服节 汉服爱好者专程打“飞的”来杭

图为明衍圣公朝服 郭婧 摄

《国家宝藏》明代朝服现国丝汉服节 汉服爱好者专程打“飞的”来杭

郭婧 摄

明朝已出现“职业发型师”

不少汉服爱好者们还报名参加了当天下午举行的大咖讲座。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孙机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扬之水先生、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分别作了题为“明代在服装史上的继承和创新”“更衣记中的奢华之色”“明代丝织品种和设计”的专题讲座,三位专家不仅带来了专业学术知识,还让观众了解了关于传统服饰的冷门知识。

扬之水先生提到,明朝时有一种“插戴婆”的职业。由于富贵大家妇女头饰繁多,且明朝以四鬓插满头饰为美,故自行插袋略有困难,便请插戴婆帮忙。插戴婆要做到“颜色间杂,四面均匀,一首之大,几如合抱”,替人插戴一回,能赚得二三钱。这像不像今天的职业发型师呢?

28日,国丝汉服节还将开展以“汉服与时尚”为主题的银瀚论道,以及汉服萌娃秀等活动。

《国家宝藏》明代朝服现国丝汉服节 汉服爱好者专程打“飞的”来杭

图为汉服爱好者们 郭婧 摄

因为汉服爱上传统文化

本届国丝汉服节,不少汉服爱好者们特意打飞的过来,来自台湾的天凌便是其中之一。她还用心制作了小册子向大家科普马面裙、短衫袄等不同形制的汉服以及穿着场合,还夹带了趣味折纸页。她在册子上写道:“期许我们在欣赏华美衣裳的同时,能多留一份心,结合其他文化领域,更全面地去探寻并重试属于华夏文明的璀璨和骄傲。”

“入坑”汉服文化四年的陆小姐也告诉记者,身边许多汉服同袍因为喜欢汉服,开始钻研中国历史,开始学习古琴、国画等。她们社团中有位90后的女孩子,热爱汉服文化已有十一个年头,连平时上班都会穿汉服。

不拘于庙堂之高,不在乎江湖之远,赵丰馆长表示“国丝汉服节”将会持续办下去,2020年“国丝汉服节”的主题为“宋之雅韵”。愿传统文化能真正活起来。

《国家宝藏》明代朝服现国丝汉服节 汉服爱好者专程打“飞的”来杭

图为汉服集市 郭婧 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