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10月视察广东时十分关心社会治理工作,他深入乡村、社区,了解基层党建、脱贫攻坚、村民服务、社区公共服务、社区管理等情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为助力我省加快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省民政厅、南方日报近日联合开展“寻找2018年度广东省城乡社区治理十大创新经验”征集与评选活动,着力从全省各地挖掘一批“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社区治理新实践,带动我省更多的城乡社区提升治理工作的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系列报道,梳理呈现各地城乡社区治理创新亮点,敬请垂注。

广州市越秀区白云街东湖新村社区举行加装电梯咨询交流会。受访者供图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过程中,我省各地强化以党建为抓手,努力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深圳市▶▷

建成“1+10+N”党群服务中心联盟

深圳市把党的建设贯穿于城市社区治理全过程,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的“轴心”和“龙头”作用。为此,深圳加快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内设机构设置,普遍由30个左右精简到10个,提升了管理服务效能;深入推进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和城市基层党建“标准+”模式,深化政经分开、居站整合、赋权定责、人事提管“四项改革”,强化社区干部待遇、党群活动阵地、服务群众经费“三大保障”,落实社区党委的领导保障权、人事安排权、监督管理权、事务决策权“四项权力”,巩固和发展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居委会、工作站、群团组织、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物业公司等有序发挥作用的基层治理格局。

今年“七一”前夕,深圳市、区两级党群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启用。1个市级党群服务中心和10个区级党群服务中心,与此前已经建成的1039个街道社区、产业园区、商圈市场、商务楼宇等领域党群服务中心共同构成“1+10+N”三级党群服务中心联盟。按深圳建成区900平方公里计算,平均不到1平方公里就有1个党群服务中心,实际上在人群聚居地更加密集。党员群众平均在1公里范围内就可以到达一个党群服务中心,找到党群服务中心就找到了基层党组织。通过党建引领,不断提升社区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市、区民政部门紧紧依托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每年支持每个中心50万元福彩公益金,向社会组织购买社区服务项目。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为社区居民提供情绪疏导、心理抚慰、四点半学校、慈善公益等各种专业服务,建立跨部门、综合性的社区服务体制,推动形成了以专业社工为骨干,心理咨询师、护理师、志愿者等多种力量并存的社区服务队伍结构。

珠海市香洲区▶▷

以社区网格为单位建立党支部

珠海市香洲区强化党建引领,夯实社区治理组织保障。该区自2015年起,连续4年区委1号文聚焦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基层党建标准化、网格化、品牌化建设,以党建统领各项工作。

香洲区在社区建立党委,吸纳驻社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社区民警及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等党员代表担任兼职委员。探索党员积分制管理,对党员参加“三会一课”等情况动态积分,并将积分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按“六有五室四平台”标准,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实现126个社区全覆盖。

同时,深化社区党建网格化。每个社区划分成3—5个网格,以网格为单位建立党(总)支部,以居民楼栋为单位建立党小组。网格设“一长三员”,社区党组织委员担任网格长,带领民情信息员、安全监督员、市容监督员等“三员”开展工作,将社区治理千根线拧成一股绳。

实施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居民议事制度。社区议事协商议题的提出由党组织审核把关,协商议事的过程由党组织牵头组织,协商事项的落实由党组织负责督办,保证居民协商治理与党组织同心同向。确立“居民建议—代表提议—小区商议—党委审议—议事会决议—群众评议”的“六议工作法”,推广“提案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方案公开、资金公开、公示公开”的“六公开”监督机制,保障议事协商有序开展。

开展“相约周二”联系党员群众活动,区、镇街领导干部、区党代表、区直机关党员践行“徒步工作法”,深入基层帮助解决群众问题。在党代表驻室活动中创新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安排专项资金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目前,已启动项目151个,安排资金逾1000万元,完成项目121个。

江门市蓬江区▶▷

以党组织为社区治理总引擎

江门市蓬江区以党建为引领,推行社区基层治理的“1+N”方式。其中,1是社区党组织,N是社区居委会、基层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义工组织、居民等。社区各个共建主体,在党建引领下,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活化社区资源,创新服务理念、机制、方式,达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目标。

蓬江区环市街道天福社区是“1+N”方式的试点单位。蓬江区民政局会同蓬江区委组织部推动天福社区党组织班子、党员队伍、活动方式、基础阵地、制度机制等方面的建设,打牢工作基础,引导多元共建主体参与社区治理。

天福社区党总支联动社区共建党组织、驻社区单位、(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居民代表、社会工作者等,围绕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共同研讨。在传统座谈、走访等联系群众工作基础上,结合利益主体情况和具体讨论事项,采取开放空间、社区居民大讲堂、专题议事会、民主听证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鼓励群众参事议事。建立社区居民群众议事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需要社区落实的事项,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及时组织实施,落实情况在规定期限内通过居务公开栏、社区刊物、社区网络论坛等渠道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