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吉子現便民服務中心以南9.8公里的河南村,是當地的貧困村之一。爲打贏脫貧攻堅戰,該村從2015年便開始了全方位的“改造”之路。

要想富,先修路。河南村進村的柏油路很早就通了,但村裏的巷道依然缺乏修繕,每逢下雨就泥濘不堪,給村民出行造成了不少困難。得益於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於2017年對巷道進行了硬化,2018年實施了水渠修繕和亮化工程。自此,村裏一下亮堂了許多,村民也能安心走夜路了。

在駐村工作隊和包扶幹部的協調下,2019年河南村有了自己的活動廣場,在田裏勞累了一天的村民,飯後總喜歡在廣場乘涼納坐、聊聊家長裏短,一旁的體育設施上,孩童們玩的正歡。

“雖說路好了,但去鎮上看病還是很不方便,自從有了村衛生室,一些小病家門口就能看,省事多了。”村民劉金平說到。除此之外,河南村貧困戶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實行全覆蓋,住院報銷實行“一站式”即時結算,報銷比例達到85%以上。

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好了,貧困戶的個人收入也隨着精準扶貧工作的推進水漲船高。

“現在國家政策這麼好,我們自己再鼓鼓勁往前過,光景就能越來越好。”馬自有是河南村的貧困戶,患有強制性脊柱炎,每當天氣轉涼,他的雙腿總會疼痛難忍,但這也阻擋不了他把日子過好的決心。

“河南村地處川道、區域受限,只能依靠種植、養殖業。自精準扶貧以來,通過產業技術培訓、發放產業扶持資金使貧困戶收入有了很大提升,以前貧困戶想幹卻沒錢乾的事現在可以放手幹了。”河南村駐村幹部段兆輝說到。

馬自有家有果園3畝、玉米15畝,在他的踏實肯幹下,這18畝地都務的不錯,但馬自有卻不滿足:“趁着現在還能幹,我要繼續擴大種植面積增加收入。”之後他從村互助資金協會借貸,新建了12畝果園,目前都已經掛上了果。作爲村裏的紅薯種植能手,今年他還準備擴大紅薯種植規模,將其也當成一項重要產業。

河南村共有11戶貧困戶,隨着產業的逐漸發展,人均純收入從6千多元提高到1萬多元,羣衆滿意度也越來越高。

收入提升了,河南村人居環境也在逐步被改善。

“自精準扶貧以來,村戶水、電路都進行了改造,家家戶戶都通上了電、喫的是經過淨化過的自來水,光纖寬帶網絡通達工程也讓村民步入了‘網絡時代’。”村支部書記馬文全笑着說。

2018年駐村工作隊發現貧困戶馬超的房屋存在安全隱患,及時對其實行了危房改造。無宅基地的貧困戶劉運來,住上了吉子現移民搬遷小區的樓房,工作隊還爲他聯繫了鎮區附近可承包的果園,保證他的產業發展。目前,河南村已實行危房改造6戶、移民搬遷1戶。

爲有效解決村民糾紛、提升村民自治管理水平。河南村成立了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移風易俗會、禁毒禁毒會、同時制定了村規民約,結合吉子現移風易俗“28123”制度,對農村人居環境、知法守法、子女教育、生態環保、脫貧攻堅、家風建設等方方面面做了規範和要求。

“這些年來,河南村變化很大,羣衆滿意度也越來越高。但目前村集體經濟還很薄弱,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段兆輝說到。

河南村的變化只是富縣脫貧攻堅工作所展露的冰山一角,2019年,在1825名幹部的堅守下,全縣4880戶15265人貧困人口,剩餘在冊609戶1033人,54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發生率降至0.93%,這是成績,更是鞭策。2020年,富縣還將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績,爲實現全面小康貢獻力量。

(通訊員 吳龍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