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起事故發生在1960年,由於P-16型導彈的成功研製,爲了儘早確定其可靠性,蘇軍很快就將試射導彈的計劃提上日程,儘管洲際導彈試射需要進行檢測工作很多,但是當時所有人都認爲實踐才最重要,所以這枚洲際導彈很快就被推上發射臺。就這樣,P-16導彈上的管道突然發生斷裂,導致三千攝氏度以上的大火瞬間吞噬了發射臺,導致周圍160名頂尖科研人員無法躲閃,直接被大火吞噬,並且戰略火箭軍總司令涅傑林也沒能倖免,熊熊大火將其燒得只剩下肩章和一把辦公保險櫃的鑰匙。

洲際導彈作爲可以在遠程對敵方目標進行精確打擊的戰略武器,一直都是大國軍事發展的重點研發對象,如今的俄羅斯就是如此,一直在不遺餘力的對戰略性武器進行研究,而俄羅斯這樣的軍事發展方向,與以前的蘇聯有着異曲同工之妙,蘇聯在與美國進行軍事競賽的時候,就十分注重洲際導彈的研發。不過這也不是蘇聯的主觀意識,因爲在常規武器方面,蘇聯的確與美國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蘇聯爲了不落後太多,就將大部分精力全部放在戰略武器上,試圖利用戰略打擊力量壓制美國。而這樣的決定的確給蘇聯帶來好結果,蘇聯當時的導彈技術確實讓美國感到不小壓力,成爲制約美國的主要軍事手段。

不過蘇聯的洲際導彈發展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由於美國的發展帶給蘇聯很大威脅,所以當時P-16型導彈就成爲蘇聯抵擋美國核武震懾的主要利器。在1957年,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586特種設計局承擔了P-16導彈的研製工作。並且在三年以後,完成了該導彈的全部設計工作。但是就是這枚導彈,給蘇聯帶來一場不可磨滅的災難。

這起事故發生在1960年,由於P-16型導彈的成功研製,爲了儘早確定其可靠性,蘇軍很快就將試射導彈的計劃提上日程,儘管洲際導彈試射需要進行檢測工作很多,但是當時所有人都認爲實踐才最重要,所以這枚洲際導彈很快就被推上發射臺。但是這枚導彈在準備過程中卻發生意外,並沒有成功發射。

但是在場進行指揮的蘇聯戰略火箭軍總司令涅傑林卻不以爲然,不僅拒絕了延期發射的申請,還要求研發人員儘快檢查,重新發射。甚至還讓在場的科學家對這枚導彈進行近距離的檢查。就這樣,P-16導彈上的管道突然發生斷裂,導致三千攝氏度以上的大火瞬間吞噬了發射臺,導致周圍160名頂尖科研人員無法躲閃,直接被大火吞噬,並且戰略火箭軍總司令涅傑林也沒能倖免,熊熊大火將其燒得只剩下肩章和一把辦公保險櫃的鑰匙。

這場慘烈事故至今都在警醒着各大國,在軍工研製中一定要規範操作,尤其是核武器這樣危險係數極高的武器,不要因爲一時衝動,而釀成無法想象的後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