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羅布林卡興建之初,格桑嘉措爲給剛建好的宮殿佛堂添裝佛像及佛教用具,曾在布達拉宮腳下建立了一所名爲“雪堆白”的造像場,彙集了藏族地區內幾百名能工巧匠,在這裏精心打造各種佛像器物,以滿足拉薩及周邊地區寺院的需求。羅布林卡是西藏人造園林中規模最大、風景最佳、古蹟最多的園林,其建築高處築臺,低處挖池,任其自然,以取景爲勝。

羅布林卡

羅布林卡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藏拉薩西郊。始建於十八世紀40年代,是歷代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風格園林。建築以格桑頗章、金色頗章、達登明久頗章爲主體,有房374間,是西藏人造園林中規模最大、風景最佳的、古蹟最多的園林。羅布林卡意爲寶貝園林。

羅布林卡的建造過程,以格桑嘉措興建烏堯頗章爲始,十四世修建達旦米文頗章爲止,歷時二百餘年。18世紀40年代以前,羅布林卡還是一片野獸出沒,雜草、矮柳叢生的荒地。後來,由於格桑嘉措喜歡並常來這個地方,所以當時的清朝駐藏大臣便爲其修建了一座鳥堯頗章(涼亭宮)。羅布林卡一帶原爲灌木林,是拉薩河故道經過的地方黃色屋檐金頂裝飾的金色頗章。這裏河道曲回,水流平緩,夏日堤草岸柳倒映其中,風景秀麗。格桑嘉措在哲蚌寺學經期間,時常到此搭帳消夏。

佛像、佛塔西藏本土製造的宗教文物,以金銅造像最著名。羅布林卡興建之初,格桑嘉措爲給剛建好的宮殿佛堂添裝佛像及佛教用具,曾在布達拉宮腳下建立了一所名爲“雪堆白”的造像場,彙集了藏族地區內幾百名能工巧匠,在這裏精心打造各種佛像器物,以滿足拉薩及周邊地區寺院的需求。羅布林卡從初建到最後完善,每座佛堂裏的大小佛像都被指定由“雪堆白”工匠量身定做打造。除此之外,園內很多佛龕、宗教用具、金頂屋檐、門楣雕飾等,也都出自“雪堆白”工匠之手。“雪堆白”造像特點是製作精細、比例勻稱、色彩鮮明豔麗,佛像上的鍍金厚重,鍍金面光潔度高,佛冠、耳墜、臂釧、手鐲、飄帶等飾物,一律用綠松石鑲嵌。這些明顯特徵,說明18世紀中葉以後,西藏本土佛像打造技術已步入了獨立發展的成熟階段。

除佛像、佛塔外,唐卡收藏也是一大亮點。羅布林卡珍藏了大量18到20世紀勉唐畫派、欽則畫派和嘎赤畫派的各類作品。早期唐卡著名的有覺仲師徒像、帕木竹巴·多吉傑布像、印度尊者比瓦巴、那若巴像。其中覺仲師徒像唐卡,描寫的是印度尊者,噶當派始祖阿底峽向貼身弟子仲敦巴(師徒合稱“覺仲”)傳授佛法的故事。畫面中心主尊阿底峽頭戴錐形遮耳帽,身披袈裟,雙手結說法印,給身旁仲敦巴講法,仲敦巴着藏式袍服,結跏趺坐,側身聆聽大師教誨。畫面上、下分別繪有如來、藥師、觀音、度母諸佛及繪畫施主像,人物刻畫逼真、栩栩如生,背景以硃砂填色,輪廓用金線勾勒。

羅布林卡由格桑頗章、金色頗章、達旦明久頗章等幾組宮殿建築組成。以格桑頗章爲主體的建築羣,位於第二重圍牆內南院的東南部。以措吉頗章(湖心亭)爲主體的建築羣,位於格桑頗章西北約120米處,是羅布林卡中最美的景區。以金色頗章爲主體的建築羣,位於羅布林卡西部。各組建築均以木、石爲主要材料建成,規劃整齊,具有明顯的藏式建築風格。主要殿堂內的牆壁上均繪有精美的壁畫。此外,羅布林卡內還珍藏有大量的文物和典籍。

羅布林卡是西藏人造園林中規模最大、風景最佳、古蹟最多的園林,其建築高處築臺,低處挖池,任其自然,以取景爲勝。羅布林卡內樹木茂密,在綠樹叢中,湖心宮、龍王亭、金色林卡等具藏式風格的建築隱約其間,幽曲動人。清新的空氣,安謐的環境,具有一種西藏園林特有的樸實自然的情趣。隨着歷史的發展,羅布林卡中涵蓋了建築各種宮殿、別墅、涼亭及水榭,栽種大量花草樹木,如今已經形成爲佔地36萬平方米的大型園林,變成了一座開放的公園和博物館,供人們參觀遊覽和舉行各種節日遊園和度假活動。

(來源:中國西藏旅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