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蘇-35目前只能用俄羅斯導彈

【每點新防務(1066期)·4月13日】:自從2018年年底我國接收完畢全部24架蘇-35後,至今1年多過去了,公開報道的訓練消息並不多,廣大軍迷無不望眼欲穿。可蘇-35因爲引進時間還太短,依舊處於一線部隊裝備換裝訓練磨合期,所以公開消息就不多。但在這兩個月有不少茂名和江門的網友經常聽到空中傳來巨大爆破音,但又找不到爆炸信息,就紛紛上網詢問。其實這些爆破音其實就是24架蘇-35正在進行大強度訓練,也是爲了震懾在這段特殊時期還跑來我國周邊找事的幾個國家!

可是蘇-35既然在這個特殊時期被空軍委以重任,那麼其必然要對來犯的“不友好”國家戰機亮一亮我們的“獠牙”——空空導彈!但目前從公佈出來的寥寥數張蘇-35戰鬥機照片來看,大多數都是普通訓練時拍攝的,只在翼尖的7、8號掛架裝上了Khibiny-M電子戰系統,翼下和機腹的其他10個外掛點都空空如也——個別視頻和圖片也曾拍到蘇-35掛載着2個多管火箭發射巢進行對地打擊訓練。只有在那次護航轟-6K進行遠海訓練時的圖片上,我們可以隱約看到其翼下掛載的R-77中距雷達制導空空導彈的身影!

而除了R-77空空導彈外,我們的蘇-35還沒被發現可以掛載我國自行研製的“霹靂”系列空空導彈。這就意味着我們將不得不在未來較長時間內爲蘇-35繼續向俄羅斯採購空空導彈,而要想讓蘇-35用上我們的“霹靂”系列空空導彈的話,恐怕還要等待其火控源碼被我們“看穿”以後纔可以——畢竟我們讓蘇-30掛上PL-12也是在裝備後好多年才實現的。這也解釋了我國爲何在與俄羅斯正式簽約購買蘇-35的同時——或稍早——也向其訂購了192枚RVV-AE(R-77的出口版編號)中距雷達制導空空導彈了。

俄羅斯將爲蘇-35裝備遠程空空導彈

其實我國在這次爲蘇-35配套購買RVV-AE(R-77)空空導彈之前,也曾在2000年向俄羅斯簽訂了採購多達750枚的RVV-AE(R-77)空空導彈,只不過那一次是爲了給空軍的76架蘇-30MKK和海航24架蘇-30MK2使用的。而在更早之前,我們還爲蘇-27SK和蘇-30採購過2250枚R-27(分兩批,後2000枚是升級型)空空導彈。但無論是R-77還是R-27,他們的射程和技術性能已經無法有效的威脅到美軍各型戰機了。雖然我國的“霹靂”系列空空導彈目前已經可以有效的對付美軍戰機了,可是因爲俄羅斯還沒有向我們開放火控源碼(或許永遠不會開放),所以我們的多種先進的霹靂導彈還不能被蘇-35用上。

俄羅斯這樣擺明“卡脖子”的捆綁銷售舉動,潛在購買國自然很不高興,而且有些國家還是“美、俄”通喫的——比如印度——俄羅斯這樣的手段就面臨着丟失訂單的風險。而在碰上中國這樣具有自研能力的客戶時,俄羅斯這種看似“聰明”的舉動,也只不過是拖延幾年時間而已,最終我們依舊會讓引進的俄製戰機用上我們自己的武器彈藥的——蘇-27SK和蘇-30MKK/MK2就是有力明證!所以,俄羅斯這幾年一面在國際市場賣力推銷着蘇-35;一面在也在開發可以被多種機型使用的遠距/超遠距空空導彈,以增強蘇-35的競爭力。要知道以蘇-35“雪豹-E”最遠可達400公里的探測距離,如果只能使用最遠射程不到170公里(R-27EM)的空空導彈,自然競爭力不如美國AIM-120C/D,也就間接影響了蘇-35的銷量。

所以最近出現了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將爲蘇-35S配備R-37M遠距空空導彈的消息。這種R-37M空空導彈原本是蘇聯在上世紀80年代爲米格-31超音速攔截機開發的專用空空導彈,用以替代過時的R-33。R-37M的開發過程一波三折:從1981年提出研製技術方案、1988年首次無制導試射、1989年有制導系統試射,到解體後俄羅斯建立期間停滯了幾年,再於1992年首次公開展示了掛載米格-31M機腹下的6枚實彈——R-37M命運有所好轉,但在1994年創下最遠304公里的飛行記錄後,就因爲俄羅斯與烏克蘭關係惡化而再次陷入沉寂。直到俄羅斯經濟好轉、並恢復了在本國爲導彈製造絕大多數零件的能力後,R-37M才又一次出現在2011年的莫斯科航展上。

現在,俄羅斯經過多年完善,R-37M終於決定在2020年年底進行試射,這也是該型導彈在完成地面電磁兼容測試與實機掛載測試後,即將向正式列裝邁出了關鍵一步。據俄羅斯介紹,R-37M在服役後將是主要以西伯利亞防空爲重任的米格-31的重要打擊武器,並且也可以被整合到蘇-57、蘇-35甚至蘇-30上,成爲這些戰鬥機用於打擊敵方——是說美軍嗎?——身處戰場後方的空中預警機、加油機等“高價值”目標的“殺手鐧”。特別是以掛載能力超強著稱的蘇-35空優戰機,一次就可以掛載2-4枚R-37M,絕對是敵方預警機和加油機的有力“刺客”。

中國會採購R-37M嗎?

目前俄羅斯爲R-37M標出的射程爲“150-398公里”,雖然有零有整看似很不可思議,但這個最遠398公里的射程其實是與蘇-35裝備的“雪豹-E”雷達相呼應的。“雪豹-E”據俄羅斯公佈最遠探測距離可達400公里,所R-37M就將最大射程標爲398公里,恰好不超過“雪豹-E”的字面參數,以示蘇-35將可以很好的發揮R-37M的超遠距離打擊能力——但R-37M的出口版或許會將射程限制在200公里以下,雖然這樣會浪費不少“雪豹-E”雷達400公里的探測能力,但一般國家壓根沒有“偷襲”預警機和加油機的需求,所以200公里最大射程再加上較寬的“不可逃逸區”就已經足以和美國AIM-120系列爭奪國際市場了!

那麼既然R-37M出口版具有200公里的射程、並且還能讓蘇-35用上,中國空軍會爲24架蘇-35再採購一批數百枚R-37M嗎?其實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要搞懂中國購買蘇-35的真實意圖是什麼。雖然在購買蘇-35之前,我國已經量產多年殲-11系列和殲-10系列了,而且殲20也已經準備就緒,似乎對並不隱身的蘇-35“終極側衛”需求不大。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雖然當時我們的殲-11和殲-10系列已經量產多年,還有蘇-30幫襯,但我們依舊擁有大量老舊戰機亟待更新,並且美、日軍機不斷在我國海空附近挑釁,其戰機性能還對我們有着優勢。

所以我國購買蘇-35是可以憑藉其先進的整體性能與全新的機體壽命,來與挑釁的美日軍機進行周旋。雖然蘇-35並不隱身,似乎對F-35存在着劣勢,可只要不正式開打,兩國間的這種日常糾纏對隱身能力其實並不敏感,畢竟F-35執行這種任務也是要掛“龍伯透鏡”的。這樣看來我國的蘇-35短期內還沒有必要購買俄羅斯R-37M這種超遠距空空導彈的需求,和平時期的“狗鬥”考驗的都是兩國戰機的飛行性能與飛行員技術水平,充其量相互用火控雷達鎖定一下也就夠了,根本無需使用射程200公里的空空導彈。而如果真的爆發了“熱戰”,那以我們採購的這區區24架蘇-35,似乎也起不了決定性作用——畢竟這時候“東風快遞”的作用將遠遠超過打下來幾架敵方的預警機!

並且從時間看我們也等不到R-37M了,即便俄羅斯今年年底成功試射了R-37M,那距離正式列裝還要一段時間,並且R-37M列裝後也是首先滿足米格-31的裝備需求,沒有幾年時間是輪不到蘇-35的。而蘇-35想用上R-37M,也要經過一些時間的測試與整合。但如果要等這麼長時間的話,我國自己研製的超遠距離空空導彈也應該可以服役了,或許運氣好的話,那個時候蘇-35的火控代碼可能也已經被我們“窺探”到了——畢竟我們已經搞定了蘇-27SK和蘇-30,作爲延續脈絡大改的蘇-35的火控代碼能困難到那裏去呢?

看來還是“自研”更香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