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核武器被世界各國公認是破壞力最強的武器,歷史上只有美國使用過一次核武器,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爲了打擊該國勢力,所以直接向日本投放了原子彈。一經投放,至少有20多萬日本人消失了,美國此舉讓世界各國都見識到了原子彈的威力。二戰結束後,爲了避免引發不必要的麻煩,聯合國也明令禁止有核國家濫用核武器,畢竟核武器會對世界各國都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二戰時期的原子彈就可以讓幾十萬人在一夜之間消失,很難想象如今的核武器威力該有多大。在技術支持和核原料充裕的前提下,各國也展開了核競爭,主要也是爲了對別國形成核威懾,換句話說也是爲了保證本國國防實力。爲了不讓自己陷入被動局面,各國只能將主動權握在自己手裏,爲何各國都不希望看到核戰爭爆發呢?雖說核武器可以給敵人帶來致命傷害,但是本國也會受到牽連,一旦核戰爭爆發,整個世界都會被牽扯進來。
所以說,使用核武器的風險非常大,大多國家也深知這個道理,一般不會輕易動用核武器。其實歷史上曾經差一點就爆發了核戰,蘇聯中校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羅夫在部隊主要負責觀察衛星預警網絡的工作,一旦發生異常情況就要及時上報,很有可能是來自美國的導彈。1983年9月26日,系統監測到一枚洲際導彈正朝蘇聯方向飛來,按照規定,彼得羅夫應該趕緊向上級反映,但是在說話間又有4枚導彈發射了。
經過冷靜的分析後,彼得羅夫認爲這並不是美核攻擊的風格,所以他一直認爲是系統出現了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彼得羅夫最終選擇了不上報,事後回想起來,彼得羅夫當時的心情也非常忐忑,他只是靠經驗揣測了美國的用意,事實證明,這是誤報。我們都知道,美國和蘇聯一直是水火不容的關係,如果彼得羅夫沒有經過思考就將消息上報了,將會引起極其嚴重的後果。
如果不是彼得羅夫的不聲張,蘇聯很有可能會遭到美國等國聯合發動的報復性核攻擊,甚至會引發核戰爭。當時美國和蘇聯的核儲備量都算充足,一旦引發戰爭,整個世界都會受到重創,要不是彼得羅夫在37年前做出了正確決定,我們很有可能無法過上如此幸福的日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