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养廉"这种说法对吗?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高薪养廉”是九几年有人南下讲话之后,我在单位头头口中听到的一个新名词。据说是九十年代许多高管到新加坡进修或学习取经后,引进来的一个让企业扭亏为盈、经济腾飞的所谓“法宝”。

当时,社会上下所有企业管理者们无不拍手称快大声叫好。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管理者与员工的薪资中加入了绩效工资这一按岗位系数分配项,另外,主要管理者单独还有所谓的年度风险抵押奖。

比如,风险抵押1万2万3万4万等,如果不出问题,年终奖励2万4万6万8万等,按级别来。每月的绩效考核奖的数额也是差距很大的,比如高的2000,低的600到800,按职称、级别确定分配系数。

从此,在“高薪养廉,预防腐败”的理论指导下,人们的收入差距一夜之间猛地拉开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薪是做得很好了,这个“廉”却没有养起来!预防腐败最后也演变成了滋生腐败!

企业承包就是那个时候兴起来的,公营也好集体也好,承包之后,职工的工资就是承包人说了算,赚多赚少承包人自己得,那个时候很多有头脑会经营的人发了大财。

再后来,企业承包的弊端突显,出现过不少承包人与职工冲突被杀的事情。于是,企业承包制取消了,逐渐过渡到中小企业买断改制,廉也不养了,直接改分了,这就是早期的民企也好私企也好,大量出现了。

由此可见,高薪养廉的做法是完全失败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